分卷阅读110
的自觉,
刘别得却不以为然。
她十五岁及笄后就嫁入了邓家,作为邓太后一手安排的联姻,其他姐妹们犹豫甚至避之不及时, 她主动站出来答应,让老刘家松口气之余,也赢得邓家的尊重。哪怕刘枯退位后,她从舞阴长公主变 成了舞阴那主,邓家待她依然如故。
这次女帝选拔宗室子女时,刘别得和她的夫君邓一起参加,只是邓褒在两轮过后就主动退出, 刘别得却一路晋级,成为最先入朝观政的宗室子女之一。
她最出挑的,不是书法也不是背诵典籍的记性,而是速度。
别人抄一篇经史典故的时候,她能抄完三篇。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她边听边记,几乎能完全同 步记录。
到后来被推荐去旁听朝议,刘别得能现场边听边记还整理出朝臣们上奏讨论的重点内容,一退朝 就能提交给女帝一份完整清晰的朝议记录。
在后世或许只是个速记员的工作,可在这个时代,繁复拗口的经文和奏折内容,里面包括大量信息,并不是简单听一遍就能明白,更不用说还能根据朝议内容找出相应资料,这份心思放在刘邓两家 这些宗室子女中,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独一份。
邓绥和班昭后来还曾经问过刘别得,如何练出这种本事。
这可不是一句天赋就能概括的才能,无论从同步记录到整理资料,出具报告,肯定都是经过无数 次练习才能成就的技能。
刘别得轻描淡写地答道:“臣幼时在族学读书,全靠代写功课赚点零花钱。”
邓绥恍然大悟,对这孩子也愈发心疼。
她从成为太后执掌政权以来,就在宗室和勋贵世家中力推男女同上学堂,刘别得算是第一批受惠 者,也正是在这里,她崭露头角,才有了与邓褒联姻的机会。
大多数宗室子女,其实在学堂读书并不用心。
那时皇帝自己就有几个儿子,皇后年轻貌美还不善妒,对于宗室子女十分宽厚,按照惯例,除了 袭爵的宗室子之外,其他的兄弟顶多能分一份家产,挂个黄门的官职,除非特别出色的,都很难在朝 堂之上争取到一席之位。
分封出去的诸侯王室子孙,虽然逐辈降等,可都能领到一份足够吃喝的俸禄,在没有什么其他上 升途径的情况下,大部分宗室子都是得过且过寻欢作乐为主,没几个肯用心读书学习的。
宗室女就更不用说。
学得好了,还容易被看上送去塞北和亲,多少公主和亲后都活不过几年,唯——个长寿的解忧公 主,还是嫁了两三代单于,年过七旬上书求落叶归根,回来没多久就过世,可见归国的执念之深。
所以在宗室学堂时,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好好读书,更不用说老实做功课。
刘别得那时亲娘早逝,嫡母虽不折腾庶女,也不在意她们过得好坏,按照太后要求直接将她们送 到京都上学,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吃住都在宫中,家中有补贴的还好,没有的就比较惨。
于是她就无师自通了代写功课的技能,起初只是替几个姐妹写,从她们那赚点零食和衣裙佩饰, 后来同班的其他同学也找她“帮忙”,她来者不拒的结果,就是功课越来越多,活生生将她逼成了一 个速写机器。
而那时代写功课结下的人缘,如今也成了她的本钱,让她在京都的贵女之中无往不利,本以为自 己能辅佐夫君继承高密侯爵位,就算当不成公主,当个侯夫人也是一世无忧。
谁能想到,女帝登基之后,选继承人居然不仅仅从宗室子中推选,而是刘邓两家的子女都可以参 选,终于给了刘别得一个新的人生选择。
在经过几轮考校之后,对入朝观政的宗室子女们长达三年的考察后,刘别得以极为优异的成绩夺 得头筹,让那些曾经因为她是女子而刻意忽视她不想推选她的老臣都不得不正视她,选择她。
毕竟,三年内,能在朝中提出多达十二道被采纳的谏言,在地方经略时,令米价、盐价下跌,保 住民生,招揽流民开荒,赈济灾民,在职期间全郡安宁,百姓丰衣足食,人口数量翻倍增长,入学读 书的人数更是增长了近十倍有余。
这种政绩,别说是其他的宗室子弟,就连那些善于理政治国的老臣,也未必就能比她做的更好。
太过于优秀的女子,让三公九卿想要挑刺都挑不出来,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推选她成为皇太女。
邓绥欣然应允,命刘别得携夫带子入住东宫,正式被册封为皇太女后,便开始协助她处理政务, 第一件事,就是让刘别得学习使用点播来自后世的历史直播视频。
刘别得:“.…….我就说这个女帝有问题,原来她不是穿越者,而是有了个开挂的金手指啊!”
陈曦:”…….其实老乡见老乡,有时候真不用两眼泪汪汪的!”
第61章 从汉安帝到清安王
元初八年,三月十三,邓绥猛然惊醒。
她在这一天,梦到了另一条历史线上自己的一生,正是在这一天终结。
在她生前,汉安帝刘祜采纳了平望侯刘毅的上书,为表孝心,将她“兴灭国,继绝世,录功臣,复 宗室。弘德洋溢,充塞宇宙。巍巍之业,可闻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的功勋勒金刻 石,(注1)高悬日月,以为铭记。
可在她死后,得了个“和嘉皇后”的谥号,与汉和帝前脚合葬,后脚刘枯就以谋反罪杀了她的几 个兄弟,逼死了她的兄长邓骘,及因造纸术封侯的蔡伦和太尉杨震,邓氏族人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直到朝中盲员抬棺为邓氏伸冤,连百姓都念在昔日邓绥的恩德上为邓氏求情,刘祜才勉为其难地赦免 了邓氏被流放的族人,准许他们回京都洛阳。
原本人才济济的邓氏,到回洛阳时,已经所剩无几,精英子弟,几乎全数被杀,自此一距不振, 再不复昔日望族门楣。
看到那个邓绥至死还在“呕心沥血”地劝公卿百盲“应勉力尽忠恪慎,辅助朝廷”,可朝廷…… 那个呈帝就是这样对她的族人的!
邓绥气得差点一口血呕出来,刚一起身,就听闻皇太女刘别得在殿外等候请安,她这才想起,早 在八年前,她就已经登基称帝,让刘祜那小子回清河去当了个有俸禄无封地的清安王,和他的弟弟清 河王刘虎威在一起没几天,刘虎威就莫名其妙地暴毙,谥号为清河愍王。
而刘祜的三弟广川王刘常保,早在永初二年就已过世,本来邓绥是将清河国一分为二,封刘虎成 刘常保兄弟俩为清河王和广川王,结果刘常保无子早逝,她便干脆除国收回封地,本想着刘祜“主 动”禅让帝位,封他个王爵也无妨,可他偏偏在禅位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