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


和高产的粮食作物。

“朕治下之民,丰衣足食,那些番邦臣民,无不羡慕,那些海外蛮荒之地的粗粮,就算高产,又岂能替代米粮?”

陈曦叹口气:“自太宗以来,在均田制之上,以租庸调法课税,可大唐开国之处,人口几何?陛下之下百姓,又有多少户能按照唐初的均田制分得田地?又有多少百姓的土地被豪强世家吞并,沦为部曲、奴婢?”

“均田制,租庸调法,是以人丁为本,按丁授田,按田征税,的确能够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研究肥田之法,农耕之术,以提高产量,可这一切的基础,在国家有田可授,百姓有田可耕。”

“而今陛下所治理的人口倍于贞观之年,然可授之田不足,失地农民成为佃户乃至奴婢,或为豪强隐户,这些百姓,难道不算陛下的治下之民了吗?他们的日子,当真能够丰衣足食吗?”

“更何况,如今就算风调雨顺之时,稻米亩产最高也不过三石,折合不满三百斤,北方旱地粟米不过二石,折合一百多斤。而我所说的高产作物,玉米可达千斤以上,土豆可达两千斤以上,红薯可达三四千斤以上……”

“等等!你说多少?!”武则天震惊地打断了水镜中的女声,怀疑地问道:“千斤以上?此话当真?可有实物?”

“当真!”陈曦欢快地说道:“不光有实物,还有曾经在汉初由女帝吕雉和皇太女鲁元公主亲自实验过的推广的品种呢!”

“女帝吕雉?!皇太女鲁元公主?”武则天更加难以置信,“史书上记载,吕雉虽临朝称制,却并未称帝,鲁元公主,更不是皇太女……”

“嗯,那是在她们接受我之前的历史。在接受我之后,成为我的VIP客户,自然可以知晓未来,得到更多未来知识,以改变历史。”

陈曦此时此刻完全像个推销安利的,“一旦改变历史,就会走上另一条历史线,成为平行世界,自然与原本历史线发展不同,在原本历史线的人,当然看不到改变后的历史。”

“陛下若是不信,我可以截取片段视频给您看看。”

武则天默默点头:“可。”

陈曦立刻指挥着系统开始播放女帝吕雉登基后的视频剪辑,从提前改进了造纸术到创建太学书院,从修渠引水到开荒种地,从引进土豆红薯到推广棉花,短短数年之间,让大汉的百姓休养生息,增产丰收,开荒修路,真正丰衣足食之后,又北上击败匈奴,经营河朔和西域,开创丝绸之路……

更主要的,是在女帝之朝,提前开始了书院大考选拔人才,并且开始启用女官,无论是分授田地,还是读书大考,经商耕作,都不分男女。

在吕雉为帝之时,朝堂上的女官屈指可数,而到了鲁元公主登基之时,已有数十人之多于朝堂诸公并肩,就更不必说各司衙部署之中,低阶女官人数越来越多。

在书院之中,读书的女子,已经不亚于男子,就连行伍之中,亦有一个女将叱咤沙场,令无数男儿折腰。

武则天看着这些画面,虽然都是一闪而过,可她能看到农民从土地中挖出成堆的土豆和红薯,看到洁白如云的棉花被织成布匹,絮成被褥,看到出击匈奴的将士身上的铠甲和弓箭,甚至不亚于当初太宗皇帝那支战无不胜的玄甲军。

她自以为骄傲的政绩,与那位走上称帝之路的吕雉相比,竟然不值一提。

尤其是那座书院中与男子并列金榜的女学士们,朝堂上与男儿并肩的女官们,战场上与男子厮杀的女将们……那朝气蓬勃、英姿飒爽的模样,正是她一直想要拥有的模样。

这些女儿家,才是真正靠着自己的才学能力,靠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得到属于她们的地位,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

她看得心潮澎湃,终于相信了这个古古怪怪与所有传说中神迹都不一样的“天幕”之言,若是真的能改变历史,她也想像吕雉一样,开创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而不是单纯换个继承人。

“好,那便听你一回,让朕看看这些从海外引进的高产作物,如何能引入大周。”

“遵命!”陈曦唰地扣掉了她的民心值,然后说道:“陛下若是能早日找到这些高产作物,令百姓可以早些吃饱肚子,自然可得到更多民心值。至于其他获取民心值的办法,想必陛下比我更清楚。”

“呵!”武则天看到吕雉治下的世界,亦是激起了好胜心,一边看着她播放的《818那些从海外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一边想着,获取民心值,其实说来也简单。

酷吏是把刀,既可用来杀鸡儆猴,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舍弃,以安民心平民愤。

从用那把刀的时候开始,她早就想好最后处理的方式,只不过现在为了民心值,倒是可以提前处理掉。

至于其他……这人口增长,无田可授的问题,正好可以学学鲁元公主经营河朔五郡和西域都护府,多些屯田开荒之户,自然可以疏解。

想着想着,忽然看到视频中出现了一个有些眼熟的作物,武则天不由出言叫停。

“停一下!这——这种作物,朕见过!”

“这是一番邦小国进贡来的金谷,居然就是你所说可亩产千斤以上的玉米吗?”

第47章

“还有那个……土豆?不是石蛋吗?”

武则天记忆超群,虽说还没到过目不忘的地步,但对于一些看过的特殊物品,特别好或特别坏的,记忆尤其深刻,而这两种曾经被称为是贡品中寓意祥瑞的金谷和滥竽充数耳朵石蛋,都曾经给她留下过较为深刻的印象。

只是这些贡品,大多数被丢进府库中发霉,烂了之后便被清理扔掉。因为这些贡品来自番邦,哪怕说是他们的食物,但不知是否有毒有害,一般没有特别说明和尝试过的,也不敢列入皇帝的菜单。

还有一些,则是在引进之后,交由良圜栽种,却因为没有对应的种植技术,或是水土不服,很快就消失不见。

就像后世有本美国汉学家薛爱华所著的《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中所著,就是在唐贞观年间从撒马尔罕所来的使者,带来的贡品“金桃”,因为这金桃大如鹅卵、其色如金,被称为金桃。

后来桃核被种在长安的御苑中,仍是不幸消失,没能复种出“金桃”来。

但可以从中看到,当时万邦来朝的国家,进贡的物品种类之繁复,远超后人想象。只是当时所叫的名字,与后世多有不同,加上运输和保存不当,能够留下的培育成功的,倒成了少数。

尽管如此,大唐一朝,舶来品和外来物种最为丰富的时代,武则天从太宗朝入宫到如今身为天下最尊贵的女帝,自是见过无数贡品,只是没想到,其中不起眼的东西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