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3
全国的商业经济活动都遭到了重挫,商品物资缺乏流通的结果,就导致少数能够流通的物资都被有背景的豪商和权贵掌握,物价高昂不说,一般人也很难享受得到。
重农抑商本是大汉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的政策,只有吕雉执政期间,“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放宽了对商人流通的管束和重税的压力,并推广齐国修渠疏通河道以便水路运输货物之举,还修筑了从长安通往各直辖郡县的官道。
这官道与大秦时期不允许普通百姓和商人奴隶踏足的“御道”不同,只要在关卡处缴纳“养路费”,无论富贵贫贱都可以驱车上路,太后甚至还下旨免收寻常百姓在官道上步行所需的“养路费”。
只要上了官道,一路坦途不说,沿途还有驿站驻扎着护路工兵,既会修路,也能剿灭山贼路匪,比原来的道路不知安全了多少倍。
这也是诸侯国人口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毕竟,在这个时代,想要拖家带口地迁徙,是一件非常劳民伤财之事。
没有护卫的普通百姓,在迁徙的路上会发生的意外太多,每一种,都随时可能让人破财甚至受伤乃至死亡。
更何况,谁也不知道,迁徙的结果,是更好抑或更坏。
而如今,大家已经知道前途光明,在大汉朝廷直辖的郡县生活,还有机会去长安读书学习,只要通过考核甚至能做官。而留在诸侯国,不仅要忍受诸侯王亲族和本地贵族们的压迫,缴纳重重赋税,还看不到未来的出路。
在没有这些官道之前,大家迁徙还要考虑一下路途遥远危险重重,如今有了官道,还有了官方的保护,那还不跑的,只有死心塌地跟着诸侯王混下去的铁杆们了。
原本以为太后不杀刘濞刘肥,甚至连刘恒都没召回,是因为心软。
现在诸侯王们才慢慢回过味来,温水煮青蛙,软刀子割肉,在大义之下的各种新政,让他们连反抗之心都没来得及燃烧,就被彻底剿灭在萌芽阶段。
就像刘恒“无为而治”的第一年,代国风平浪静,大家安心生产生活,第二年,看着隔壁原来的赵国现在的六郡开始轰轰烈烈的开荒种地,圈地养马养羊,新农具加上新作物第一年的产量,就让六郡的百姓彻底摆脱了半饥半饱的生活,甚至还有余粮卖给代国人。
买粮的代国人,没多久就跟六郡百姓结了姻亲,再没多久就搬到了隔壁郡县,反正代国连代王都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无为而治的,下面的官员也不敢跟六郡官员们抢人,只能憋屈地看着自己治下的百姓越来越少,对面不远的郡县却越来越繁荣。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怕自己吃苦,就怕看到隔壁不吃苦。
刘恒自己还活得战战兢兢生怕什么时候吕雉就想起在天幕神谕中他那个“汉文帝”的身份,努力低调地苟着,只希望能苟过这十几年,等熬死了吕后母子,终归还有自己上位的那天。
可是苟着苟着,才不过两年时间,等到吕雉正式定下登基日期,各地诸侯王要前去道贺时,刘恒算算账,发现自己的藩国收入锐减不说,连人口也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这才真的惊了。
他明明记得,在他努力催生,鼓励生育,重农抑商,降低赋税的情况下,代国明明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人口也在不断增长,虽然又穷又小,但在诸侯国中,还算是个难得安稳太平的地方。
可现在,明明吕后根本没对他有什么动作,为什么一切都不一样了呢?
他用同样的方法,前世能够成为一代明君,现在却连代国这么个小地方都快过不下去了呢?
他完全没意识到,当他力主重农抑商,自给自足时,的确防备了来自朝廷的眼线和辖制,可同样也将商人们拒之门外。
高额的商税让商人们不愿到代国,而是宁愿在六郡收购皮毛和北方特产,与此同时,他们带来的南方稻种和小麦,也一样只卖给了六郡的百姓,没有抵达刘恒的饭桌。
低调生活的刘恒,努力勤俭持家的薄姬,并不知道他们维系简朴生活的粗布麻衣,已经被新发现并开始大力推广种植的棉布取代,他们视为珍稀佳肴的土豆红薯,已经承了六郡百姓日常口粮,甚至开发出了十几种食用方式。
刘恒终于成功地降低了自己在吕雉眼里的存在感,把自己活成了个小透明后,在重阳登基之时,前往长安恭贺的路上,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路。
他还记得,当初自己和薄姬姐弟前往代国就藩时,车队足足走了一个多月。
路上的颠簸和艰辛,让他生了两次病,折腾的不轻,导致后来他无论是做代王还是当了皇帝,仍然一点儿也不愿出门。
可现在,出了代国没多远,就能看到笔直的大道,足可容四辆马车并行不说,还被压得十分平整,他们的马车行驶在上面,远没有当初那般颠簸的痛苦感受。
刘恒就十分震惊,万分不解。
为了不劳役百姓,他这两年都没敢在代国征用民夫修补长城,幸好匈奴在和亲之后,这几年都没大举入侵,才让他安稳度过,而不是像前任代王刘喜一样狼狈逃跑。
因为无论是修长城工事,还是铺路修渠筑堤,所需要耗费的民力物力之大,远非现在的代国能够承担。
可朝廷……同样也降低了赋税,为何他们就能在推广种植的同时,修建出这样一条“通天大道”?!
要知道,就连前朝那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也可以说是灭在了无休止的工程劳役之中。没完没了的修路修宫殿修陵墓修长城,严苛的工期繁重的工作,让百姓甚至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种地,温饱无从谈起不说,还要随时随地冒着生命危险服苦役。
结果就从民夫当中爆发了起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终于掀翻了以一己之力灭六国的强秦。
刘恒就忍不住担心,吕雉不会是为了给自己登基修门面,才不惜耗尽大汉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修建了这些四通八达的官道吧?
若是如此,如今的繁华盛景,岂不是空中楼阁,下面埋着多少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将其颠覆?
他在担心之余,隐隐有些自得,还是像他这样安安稳稳的无为而治,才能让百姓更安稳的生活,而不是像那些重利忘义的商人一样,总是为了追求蝇头小利而不惜冒险。
等到了长安城,刘恒就更加震惊了。
他尚记得,在他离开长安时,未央宫才建好没多久,皇帝和朝廷重臣都搬去了未央宫,长乐宫就留给了吕雉。除了这两座宫城之外,长安其他的地方尚未建好,甚至连内外城墙都没有全部修建完成。
可现在,还没进入记忆中的长安城,他就先看到了一座十分宏伟的建筑群,看到那高达五层的太学书院藏书阁,密密麻麻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