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0
眼睛直视卢易,卢易知道的并不少。
李登云前来找他,传达徐璎的意思,让他暗中安排宫人和官员家眷有序撤走,要让幽州成为一座空城。
他做得很小心,每回只送走一两人,永王的人为了登基大典忙得团团转,没有引起注意,不料卢易竟然察觉到了。
“大家有令,无敢不从,你的困惑自有解开之日。”
卢易轻笑一声,给他们让路。
章余按原计划带着宗室子逃出幽州,趁着永王在登基大典上,和剩下的官员及宫人作为最后一批撤离之人出城。
等永王的人反应过来,卢易阻拦道:“此时他们已经逃之夭夭,再追也来不及了。”
“可是殿下回来责罚怎么办?”他们不想惹怒永王,成为他的刀下亡魂。
卢易深深叹息,“即便去追,殿下回来也是要发怒的,这样是死,倘若侥幸活下来,日后办事不力也是死,还是趁着殿下没回来赶紧逃走吧。”
其中一个侍卫道:“听闻大家宽仁和善,我们前去投靠大家,尚且有存活之机,留在这里,不是被永王所杀,就是大家率军杀回幽州,死于变乱之中。”
众人沉思,觉得有理,在永王这里心惊胆战地等死,不如搏一搏,于是纷纷逃走。
永王行了登基仪式,坐上皇位,册立自己的儿子徐津为太子,等仪式结束以后,他忽地感觉有些冷清,在宫殿周围转了转,他终于发现异样。
“人呢!”
宫人、侍卫全都不见了。
观礼的属臣面面相觑,这时他们反应过来卢易为何称病告假,原来是趁着永王登基逃跑了。
属臣们不禁埋怨,这个卢易,跑也不跟他们通个气,要走一起走,丢下他们在这里承受永王之怒,未免无耻了些。
“臣等这就去调查其中缘故。”
属臣们齐声道,各自看一眼,都看到对方眼里的退意。
不等永王开口允准,他们便快步走下去,急着去调查发生了何事,然而任永王如何等,这些人也是一去不回。
硬着头皮支持永王登基的各家各族眼见永王的属臣都跑了,外面只认女帝不认晋的声音越来越大,地方官员的奏折都往镇平送去,那些支持永王的望族连大门也不敢往外迈出一步。
听闻章余救出孩子去了镇平,宗室思量,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管它是夏是晋,日后从徐璎手里接过皇位,再改回来也行,反正还是他们徐家人做江山之主,宗室们各自上表恭贺徐璎改晋为夏。
作者有话说:
全是艺术加工,超级理想状态,仅供消遣,请勿当真。
感谢在2023-06-25 20:05:45~2023-06-26 20:24: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习惯就好 30瓶;全麦兔司 11瓶;椒花頌聲 10瓶;瑶钰 4瓶;17180038、冰叶、冰点cream、迟到的钟、观止、零分关税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4章 女德
“微臣伏案撰写《女德》一书以配合女学。”
幽州城内只剩永王及部分亲信尚在, 其余则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旧臣和大族,百姓全部迁走,附近的耕田让徐璎的人把持着,粮仓被搬空, 永王封地距离此处遥远, 远水救不了近火, 青州他的人也叫青王妃和青州刺史拿下, 一时间,幽州城内众人陷入米粮断绝的困境。
一日不生火做饭, 尚可接受, 连着两三日都不发粮食就是忍到极点了。
大势不在永王身上,士兵哗变,冲入皇宫, 绑了睡梦之中的永王和徐津准备献给徐璎, 将功折罪。
永王怒目圆瞪,大叫道:“放肆,我乃天子,你们竟敢犯上作乱!”
将士道:“你在宫里衣食无忧, 却看不到我们忍饥受渴, 也敢自称天子?夏皇在幽州时宁愿自己居于陋室,也要将宫殿让给为民造福之臣,你联合那群小人谋夺大家的皇位, 如今是时候去向大家请罪了!”
砍人头颅者, 人恒砍之。
永王听到他们评价自己不如徐璎, 怒气更甚, 咒骂未及出口, 刀锋就割开他的喉咙, 血液喷涌而出。
徐津瞪大眼,瑟瑟发抖,连声求饶。
登基没几天的永王被他手下的将士砍下头颅献给徐璎,他的儿子徐津断了一条腿,失散于兵乱之中,不知死活。
众人见靠山倒了,各自背着包袱急忙逃走。
愿意留在试点四城的人冬闱加分,一部分百姓和商人选择留下,徐璎将商人留在镇平,百姓迁去垂云种树,减免赋税,另有各项补贴,特殊照顾,给他们在幽州留了份田产,可以租给别人。
其余人跟着她重回幽州,支持永王的人跑得快,很多东西带不走,无奈留下,便宜了徐璎,尽数收归国库。
趁着各国使臣都还没走,徐璎让章余和张可前跟他们商谈试点四城优惠政策的事情,以后总归是要经常往来的,各国早有意向,使臣齐聚,正好签订协议。
处理逆党,清点财产,重新安置百姓,划分田产,登籍造册,并封赏助她重登帝位的有功之臣,徐琅、吴昭颜、贾珍珍和李登云等人,颇费一番功夫。
徐冲救驾有功,徐璎特册其为世子,承袭衡江王爵位。
章余拿到拜相的圣旨喜滋滋,问近侍:“听闻刘相请辞,左相之位空悬,大家可是将相位给了李登云?”
近侍挠了挠头,“好像不是,大家将左相要职给了淮阳长公主,李登云是封了博士,在国子监里传业授道。”
“淮阳长公主啊,那无妨,先前朝中事务都要经长公主之手,而今位居宰相也是正常。”章余松了一口气,他真怕李登云做左相压在他头上。
杂七杂八的事情忙完,徐璎终于可以放松的时候已经到了年底,又是一年一度的冬闱,徐璎打了补丁,曾经担任过官职的不再和普通学子计分,而是归于有官身一类,学生和社会人员区分开。
周近等人阅卷已经有经验了,批改速度很快。
徐璎看了眼初试成绩,徐琅道:“大家改了国号以后参加冬闱的女子越来越多了,今年还有一女出自寒门,民间也不乏想办法送女读书的家庭,我想读书参加冬闱将是天下人共识,不如设立女学,免除费用,让冬闱榜上再多几个寒门女子。”
徐璎点头,“教育是国之大计,应当让所有适龄儿童强制入学。这样,地方上设立小学和中学,小学六年,中学三年,免除所有学杂费,所有孩子无论男女必须入学,若有藏匿、束缚子女不许上学者杖二十,归入地方官员考核。”
考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