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8
婴的神色极为复杂,“……这种法子也能叫你想到。得亏我和韩嫣跟长君无冤无仇。”
赵大摇摇头,谦虚道:“也是曹女告诉我的。曹女说,自打郎君把小狼崽子搬进来,她晚上锁厨房门的时候会在门口洒一点草木灰。要是郎君半夜饿了找吃的,她一看脚印就知道了。要是小脚印,一定是小公子和阿奴。鞋底纹跟咱们的不一样那一定是外人。”
卫长君服了,真服了。
小霍去病不敢相信地惊叫:“曹女也这么多心眼子?”
嘟嘟被他惊的恢复过来,一脸幽怨地看着卫长君,[你这些奴仆都是在哪儿买的?]
[我买的时候你也说不错。]卫长君说不后怕是假的。此时他不禁庆幸昨晚只顾都疼怎么忽悠韩嫣等人,没心思出来看三大件,“你俩真行啊。”看着赵大摇头感慨。
赵大:“还不是因为郎君不会武功。说好跟韩郎君学骑马射箭,学三天空两天,老奴看着——”一见卫长君瞪眼,“老奴洗脸去。”
孟粮和牛固也回屋拿盆打水洗脸刷牙。
韩嫣禁不住笑了,“长君兄,我觉着这三样放在这儿挺好。”
“激励我坚持下去?”卫长君没好气地问。
窦婴冲韩嫣轻轻摇头,三大件不能用他已经很难受了,你就别再挤兑他了。
韩嫣:“想好了告诉我,我叫人来帮你搬。”
卫长君点头道一声谢。
窦婴和韩嫣各回各家用饭。
饭毕,太阳还不晒,卫长君又带着家人们下地割麦子。一个时辰后,麦穗干了一碰就掉,天也热起来,卫长君叫两个弟弟领两个小的回家,他和赵大等人打场。
其实是卫长君看着赵大、孟粮和牛固牵着牲口拉着石磙打场。
然而他刚坐下就看到打西边来一群人。为首的那人身着短衣,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女娃。卫长君笑了,真是正瞌睡,来了个枕头。
卫长君迎上去。两个小女娃朝他跑来,大声喊:“大舅舅!”卫长君接住她俩,“还记得我啊?”
刘彻:“半年见不上一次,怎么可能记得你。朕告诉她们的。”
两个小公主知道害羞了,捂着小脸不敢看卫长君。卫长君一手抱一个。刘彻吓得伸手,“你给我小心点!”
卫长君走两步,“重了。长高了吗?”
刘彻这些日子没少嫌弃闺女变成小猪崽。她俩一听这话越发觉着大舅舅好,连连点头,伸手比划,奶声奶气道,“我高这么多了。”
“难怪大舅抱着有点累。”慢慢把她俩放地上,“表兄在院里,叫他领你们玩儿去。舅舅还得收庄稼。”指着南边满地金黄。
两个小公主对秦岭的一切都感兴趣,听到这话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刘彻已经到韩家门口,韩嫣从屋里出来。卫步和卫广帮忙割小麦,窦婴闲下来也在屋里乘凉。听到说话声跟他老妻出来见礼。
刘彻示意他们无需多礼,然后就问卫长君今年收成如何。
韩嫣“扑哧”笑出声来。刘彻疑惑不解。韩嫣叫卫青带着其他禁卫去卫家歇息。待周围只有他们四人,韩嫣就解释他不是笑陛下,而是听到“收”就忍不住想到卫长君买的三大件。
刘彻听到自己收自己脱粒的时候也禁不住失态。再听到“日出开日落合”是一言难尽,像看傻子一样看卫长君。
卫长君料到了,神色不变,“陛下,草民以前听八阳里村民说,您登基初年就选好了陵地,在茂乡。修了这几年主室该好了吧?”
刘彻一脸警惕,他什么意思,又想做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听说皇家事死如事生,会放很多珍宝玉器等等。我那三样放在那儿也是风吹雨淋生锈。我想把它们送给陛下。”
拉他几亩地粮食都变着花的哭穷。盼了一年多的三大件这么轻易送出去?刘彻不信,“卫长君,你觉着朕头一天认识你吗?”
第87章 天地良心
卫长君想骂天, 以前怎么没发现他身边的人一个比一个精明。
刘彻见他脸色变了,冷笑:“朕就知道你没这么好心!”
“那是您知道的太少了。”卫长君不禁反驳。
刘彻往卫家去,一脸无所谓:“爱说不说。反正急的不是朕。”指望种田续命的也不是他。
卫长君赶紧追上去, 必须废物利用, 不然以后天天看见多膈应,“陛下, 缺守陵人吗?”
刘彻停下:“怎么说?”
这事还得从今早说起。卫长君在地里一个时辰热一身汗,饭前就去冲了个澡。从闷热的浴室里出来, 卫长君神清气爽,头脑也清晰了。再一看到斜对面西偏房里的粮食缸, 卫长君顿时有种“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感觉。但这点不能叫韩嫣、窦婴以及刘彻知道。否则又得挤兑他脑袋转的快, 一肚子心眼。
“听说您当初圈了很大一片地?给我两百亩,再给我百两黄金?”
刘彻气笑了,“听你这么说,朕竟然一点不意外。甚至忍不住怀疑, 你要那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找朕要地。”
“天地良心!”卫长君大呼冤枉。
刘彻:“是不是你自己清楚。”
“那您给还是不给?”
刘彻不希望卫长君死,他也想过等陪葬陵留出来看看还剩多少地,多的话就令关中豪杰前往茂陵居住, 设茂陵邑。届时哪怕有些豪强不乐意, 一看他在茂陵, 旁人也会劝,卫夫人长兄可以你怎么就不可以?你比卫大公子尊贵不成。可要是就这么同意了,卫长君下回指不定弄出个什么来跟他交换。
“敢找朕要地且这么理直气壮的,卫长君,你真乃当今天下独一份。”
卫长君微微摇头:“不是吧。据说您舅舅田蚡不但找您要,要的还是少府用地。我没记错吧?”
刘彻的脸色顿时不好,“你知道的太多了!”
“两百亩地种红薯玉米。百两黄金留我买奴和建房。”
刘彻:“你坑刘陵的千两黄金用完了?”
“我家上上下下几十口不用交税?”卫长君反问, “陛下,知道您的税多重吗?头年我的地是不用交税。这两年我算了一下,除了有官职在身的青弟,我家一人就要近两千钱。赵大他们少一点一年也得几百钱。要不是我的玉米和红薯高产,地里见的这些粮食不吃不喝都不够交税的。”
刘彻脱口道:“这么多?”
卫长君噎住了。
刘彻见他一脸的无语,仍然不信,盖因他知道以前亩产多少,跟粮食比起来一人两千钱不是重,而是逼老百姓揭竿而起,“你确定?”
“要不要我给您算算?岁以上的少年孩童,每人每年二十钱。等过两年步弟长大了就得交一百多。除了这个还有地税,奴仆的税以及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