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4
清朝甚至有人为了强行称赞李清照,直接否认了李清照中年再嫁的情况。
汉朝,好像没有那么严苛吧。
“男人自然是不会这么对待自己。”班昭讥笑:“他们若是有错,便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只有完美无瑕的女子才能杜绝任何诋毁。”
“这不是自苦嘛?”姜烟皱着脸。
虽然这也有道理。
班昭如果不是品行好,文采高,汉和帝是不可能让班昭来进行《汉书》后续的整理和编撰的。
但真的有班昭说得那么严重吗?
姜烟微微鼓气脸,对这还是有些怀疑的,打算之后出了幻境通过系统看看,汉和帝在选择班昭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参考情况。
“苦?”班昭摇头:“姑娘可知,这一时的苦,得出的是什么果呢?”
“那个女孩后来成为了皇后,太后,掌握着大汉最至高无上的权利。”
“而我,虽名声不显,却将这只手,从后宅后宫伸入朝堂。”
她幼年躲在屋子里读的书,明白的道理,增长的见识,在自苦多年后,终于一展报复。
史书或许不会记载班昭是如何通过邓绥影响朝政。
却无法完全抹去班昭对邓绥的影响。
而邓绥这位曾被史学界称为“皇后之冠”,历史上卓越的女政治家的存在,也会从只言片语里透露出班昭的影子。
“可《女诫》呢?”姜烟的确不懂。
班昭像一个矛盾,却又不矛盾的人。
她触碰过权利,进入过好像只有男人才能存在的政治朝堂。
但她又写出了《女诫》,将往后的女子都困在了后宅,让她们在铁索下挣扎,不得脱身。
而姜烟在此刻感觉到的不矛盾,也是在见到班昭此时的神情后。
她像极了自己曾经见过的那些男人们。
眼中是野心,又欲望。
她好像,站在了权利的那边,而不是天下女子那边。
正如历史上的那些男性政治家,他们其实也站在权利那边。只是这个封建的男权社会本身就偏向男性,所以完全不需要他们再如何费力的为同性谋取更多利益。
“你作《女诫》的时候,难道就没有想过,那些女孩子不是你,更不是邓绥。不是谁都有你的天赋,可以拥有这样的文采和环境,成为赫赫有名的文学家。更不是邓绥,可以在皇宫里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最后成为太后,做幼帝身后那个真正的掌权者。”
姜烟站起身,走到班昭面前:“你这本《女诫》的确害了许许多多女子。”
别说与男人在朝堂上角逐,她们甚至都不能享有和男子一样的受教育权。
读书,才能明智。
《女诫》这类的书,却是锁链禁锢着思想,长达千年之久。
班昭抬手触摸面前的竹简,手指颤动,眼底也渐渐浮起浓烈的懊悔。
作者有话说:
说一下我自己个人,以及这章有关班昭的一些想法。
东汉邓太后是一位很优秀的女性政治家,她入宫时正好是班昭作为曹大家在后宫教习的时候。
历史上这两个人也是有交集的。
而且,看邓太后的记载,其实蛮有意思的。她早年其实操作有点“茶”(褒义)。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那个时代下被规训过的女性行为(这就有点让人麻麻的)。
邓太后那些行为,其实都可以看到后来《女诫》的影子。
汉和帝的阴皇后是有点骚操作,汉和帝还没死,就想着人家死了之后要怎么怎么办。
对比之下就会显得邓绥简直是个完美女人。(那个时代的标准下。)
邓太后执政期间,班昭经常被邓太后召去议事,也是参与过政治的。
加上一个时代的作品,如果可以脱胎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出现新思想,那是非常厉害的。可是这样的情况并不常见。
所以《女诫》我们现在看很离谱,但在东汉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班昭会写出这样的作品,并不算太奇怪。
我原来很不喜欢班昭这一点。
后来查资料的时候有点突发脑洞,会不会是邓绥这个成功例子,促使让班昭在晚年写下这样一本书,希望班家的女子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夫家更好过?拟定出一份道德标准,然后在这份道德标准内,女性争取能够争取的微小利益?站在畸形的道德制高点,保证自己的权益?
以及我也猜想过,或许就是因为班昭是政治家,她晚年想要更好的名声,所以写了这样一本书。(这个也不是不可能,但之后的女性有点被献祭的感觉,我又觉得麻麻的。)
不可否认的是,《女诫》包括历史上那些规训女性的作品是真切的迫害了古代封建社会下的女性,禁锢了她们的思想,甚至是驯化她们放低了自己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条件。
但要完全归咎于班昭,又有点过了。她最初是写给家族小辈的,并非直接推广出去。就算没有班昭,也会其他人写出类似的作品。是当时的社会提供了土壤孕育出《女诫》的存在。
不是给班昭洗白,她自民国起名声毁誉参半也是因为这本书,这没什么好洗的,也洗不来。只是脑洞一下,班昭作为一位政治家,写这本书的原因或许有这样的可能。
感谢在2023-04-14 23:55:20~2023-04-15 23:59: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清风 55瓶;爱吃薄荷的朕 37瓶;飘渺帝君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21章
◎*她犹豫着开口:“那造纸,不算是你发明的吧。”◎
姜烟这才注意到, 原来班昭之前在写的就是《女诫》。
甚至在旁边还有几张颜色淡黄,边缘没有那么齐整, 相比后世的宣纸略有些粗糙, 可又比别的“纸”相对精细一点。
那些纸上已经誊写了几篇文章。
班昭发出阵阵低笑,姜烟却听出了自嘲和讥讽。
“我一生写了那么多文章,想不到流传千古, 最引人注意的, 竟然是这本《女诫》。”
班昭没想过带给别人伤痛。
更没有想过自己的书会成为别人的枷锁。
她害怕的收回手, 像是被火焰炙烫,不复年轻时明亮的眼眸里满是惊恐。
班昭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
可笑又可悲。
无论是《汉书》还是《东征赋》,给班昭增添了光辉。
而这些令人敬重的光辉,到最后却都被窃取到了《女诫》的身上。
班昭因修史,因与邓太后的携手,她受到敬重名流千古原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只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