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5


,所以没有写这个。

感谢在2023-03-07 23:53:34~2023-03-08 19:37: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顾千年 10瓶;落雨裁风_羽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56章

◎*王安石手都快挥出残影了,就是要姜烟跟着苏轼走,赶紧走!◎

“爹?”苏辙偏头看老夫妻。

疯狂炫糖荔枝的苏轼也看过去:“爹?”

姜烟捏着勺子, 看对面已经呆滞了的苏洵,好心道:“原来再来一次也会被你们兄弟俩给吓个半死。”

苏洵松开手, 掌心落下几根胡须飘落在地上。

他是真没想到啊。

一个在考试的时候用典故却记错了主人公, 一个在考试的时候把皇帝骂了个狗血淋头。

纵然相信他们父子绝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就被官家论罪,但柳三变的前车之鉴还在,这个臭小子怎么敢啊!

苏洵大概是因为在幻境, 又已经经历过一次, 对苏辙说:“你爹我一向觉得, 孩子之间你年纪最小,却是最稳重的一个。”

说话的时候又看看在旁边吃糖荔枝,还一手托腮望自己的二儿子。

父亲总是希望看见孩子是开心快乐的,一辈子无忧无虑。

可有的时候太无忧无虑了,也挺让人糟心的。

苏洵拍拍苏辙的肩膀,叹道:“可没想到,你太有担当了!真的, 太有担当了!”

姜烟在对面听得发笑,一张脸憋得都要扭曲了。

苏洵这阴阳怪气的架势,再配上苏辙和苏轼那两张不知道有没有听懂, 但颇为自豪的脸, 看着实在是太好笑了。

只是,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尽管苏辙在策论中将赵祯骂得狗血淋头,但最后还是得了进士功名。

兄弟俩虽名次不耀眼,可这兄弟同榜做进士,依然在开封传为佳话。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父子、兄弟要在京中大显身手的时候,三人却又一齐离开开封。

路上, 苏洵很是落寞。

苏辙沉默着不说话, 有了时间就去抄书, 哪怕坐在船上也是如此。

往日一派乐天的苏轼更是几次在船尾暗自落泪,被江风吹得眼睛不红了,这才回去。

姜烟也是一身素淡的衣裳走到船尾,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就听苏轼自己说:“母亲与我,如明灯。”

“幼时,母亲便教我们兄妹几个读书。后来,兄长走了,母亲身边只有我、子由和八娘。我第一次背诗,第一次写字,都是母亲教我的。”

姜烟在他们的幻境刚开始的时候也见过程夫人。

那是一位初见只觉得温和,平易近人不说,更是让你会下意识全身心去信任的人。相处久了,又会发现藏在那做什么事情都不疾不徐的身躯中的坚韧。

苏轼的姐姐苏八娘其实也有几分程夫人的风范,只是比起程夫人,八娘……

姜烟没有继续想下去,只静静的听着苏轼说话。

他坐在船尾两条腿都伸出了船舷外,看着远山江面,还有水鸟飞过。

“不知,母亲有没有收到我和弟弟高中的消息。八娘的事情过后,母亲就难过了许久。程家是她家,八娘也是她的女儿。或许……我们不该这么着急进京,多陪在母亲身边,她也不会……”

苏轼低着头,泪水从鼻尖落下,双手紧紧抓着衣袍,手背上的青筋突起:“八娘的事情,就算闹,也不该让母亲知晓的。”

他与父亲带着子由冲去了程家,他们是读书人,做不出打砸的事情,却对外与程家断绝了关系。

这件事情闹得太大,两家相识的朋友都上门来劝,更有不少人劝到了程夫人那里。

一边是娘家,一边是丧女之痛。

程夫人内心哀痛又愧疚。

偏偏在他们父子面前还要做出坚强的模样。

“姜姑娘,你可知在幻境里再见到母亲和八娘,我有多高兴?我这半生,其实没有什么遗憾。可若能重来,我定然不会让父亲同意与程家结亲。我苏子瞻的姐姐,文采斐然如文姬在世,程之才他不配!”

“八娘若是好好的活着,母亲自然不会哀痛之下染病。”

姜烟不知如何安慰这船上的三个男人。

只跟着他们一路回到眉州眉山城。

丧事有条不紊的办着,来吊唁的人也会说几句苏家二子在京城的风光,只是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提了几句便不再多说什么。

待夜深,苏洵坐在庭院里沉默着望月。

“老泉先生。”

苏洵看过来,他在幻境中的模样已经与在现代时候的差不多。

姜烟从前以为,苏洵看起来比苏轼和苏辙要老,是因为他年纪大。

可现在想来,并不是如此。

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会因为难过而生出许多白发。

一夜白头或许夸张,但并不是假话。

“我从未想过自己还能在后世留名。本是个浪荡子,读书只读了一半便觉得自己非是常人,一片傲气下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苏洵像是在给姜烟告别,又像是在诉说自己的这半生,靠在椅背上,抬头望月。

“若非夫人,我不会是如此的。”

苏洵很清楚,苏家能有今日,并不是自己的功劳,而是程夫人。

“可我因八娘之事,不与她商议便与程家断交,伤了她的心。”

苏洵不知道苏轼在回来路上与姜烟说的话,只说:“姜姑娘,多谢你让我知晓,原来我这般无用之人竟也有青史留名的一日。也多谢你的幻境……”苏洵说着起身,脚步走得不是那么稳:“让我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可以再次见到从前的家,与夫人在一起。”

苏洵五十八岁那年在开封离世。

死前留下遗言,要与妻子合葬。

他这辈子,考科举,扬文名,修族谱,对得起苏家的列祖列宗。

唯独亏欠程夫人。

而今,就让他留在幻境中的苏宅吧。

“你们还年轻,都走吧!”苏洵背对着姜烟摆手,故作深情也好,迟来的亏欠也罢,他此刻不想走了。

只是再走出眉山,幻境中的时间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比起范仲淹兴学引发的动荡和针对吕夷简而引起的朋党论。

北宋时期最动荡的熙宁变法,开始了!

此时苏洵已经离世,苏轼和苏辙兄弟俩守孝期满,一路赶回开封的时候,这里的一切都与他们离开时完全不同了。

因为与王安石的政见相悖,苏轼恩师欧阳修等人都遭受贬谪。

一时间,开封对他们来说,竟然有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荒诞。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