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2
。
如今,也终究是栽了跟头。
作者有话说:
①:《孝经》孔子
——
二更和三更要晚一点啦,今天小年跟家里人吃饭。
祝大家也小年快乐~
发二十个红包,大家评论区留言一下~
感谢在2023-01-14 23:57:22~2023-01-15 21:36: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昊颉、染筝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萧御 200瓶;冯良辰 100瓶;岐路歌 5瓶;房子、smmlzcwlrj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0章
◎*姜烟望着雨幕后郁郁葱葱的杏树,上面隐约可见点点嫩黄色的杏子藏在树叶之间,她重复道:“是啊,何乐而不为呢?”◎
“会!”
姜烟笃定道:“会的!先生, 在两千年后学中医的学生们都会知道您的大名。我们会永远永远的记住,在两千年前曾经有一位医术卓绝的医生, 他曾经冒着大不韪, 为人做外科手术行医治病,在乱世摇铃问诊。”
那本书中或许是有麻沸散的全部药方。
有华佗做手术的详细过程。
佚散丢失还是一把火烧了,这的确是损失。
只是中华文化流散在历史长河中的又岂止一本《青囊书》。
他们是丢失了《青囊书》, 可他们还有华佗。
华佗留下的也绝非一本《青囊书》, 更多的是他在乱世也依然不忘行医治病救人的心, 是他对医术刻苦钻研,并且为之努力的精神。
他的身体或许死在了监牢中。
可华佗的精神却永远都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哪怕两千年后,中医式微,甚至因为一些没有道德的同行备受争议。
但谁也不能否认,在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长河中,是中医守护着我们先祖的健康、国家的安宁。
医者,仁心也!
华佗怔然的看着前方, 唇角缓缓扬起。
他从姜烟的身上,看到了来自两千年后的希望,和自由!
——
与华佗在监狱分开后, 姜烟就突然出现在了一片山林中。
远处似乎还有瀑布的水声。
顺着一条小路走下山, 一座茅屋便映入姜烟眼帘。
“这是?”姜烟站在茅屋的院子前, 便看见一个眼熟的身影从旁边走来,扛着锄头,走得艰难。
“姜姑娘!”董奉把锄头靠墙放,朝着姜烟作揖:“我想着在幻境里说不定能做自己从前想做却做不了的事情。如今看来,是我天真了。”
姜烟见董奉走得辛苦, 身上也满是泥点子和尘土, 上前去帮他拿起锄头。
“您这是去做什么了?”
“种地!”董奉笑呵呵的打水洗手, 指着自己满院子的荒草,说:“我自幼便不会做这些农事,如今也……”
说着,笑得还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好在,还有一身医术,又承蒙这周边百姓的看重。”
董奉说得十分谦虚,随后请姜烟进屋。
姜烟去过张仲景的家,也去过华佗的家。
相较这两人,董奉的家里除了医书、草药和各种炮制草药的器具之外,更多的便是各种道教典籍和蒲团。
道家思想和道教是不尽相同的。
道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
是一种哲学思想。
而道教则是形成于东汉末年,在南北朝改造发展,到了唐代也曾发展空前。
“道教东汉末年才形成,先生便如此感兴趣?”姜烟问。
“自然。”董奉觉得有必要说清楚:“我是先学医,再学道。”
“你看这外面。”董奉带着姜烟走到院子里:“你看,如今是春夏时节,这时若是感染风寒,那是热风。可若是秋冬感染,便是寒风。人本身就是自然中的一类。树会春夏生长,秋冬枯败。大雁也会南迁。人的身体也一样。”
董奉捧着一卷《伤寒杂病论》出来:“这样的观点,这本医书的撰写人也是如此认定的。那时我不知张仲景是何人,但被这本书惊为天人。奈何这书……”
董奉叹气。
这卷《伤寒杂病论》到他手中时,已经残破,许多内容都模糊不清了。
“所以,您是因为如此才信奉道教?”姜烟觉得很有意思。
中医博大精深,也让现代许多人质疑的便有这些原因。
张仲景尽管从小是学习儒家思想,可在医术上却吸收了不少道家精华。
将人分为阴阳内外。
有些人内虚外阳,有些人则是反过来的。
甚至有些人上半身是阳,下半身是阴。
中医奥妙,这才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董奉在两千年前曾经看到过张仲景的医书,而此时道教萌芽,他会为此信奉也不是不可能。
比起张仲景的长沙之行,华佗还曾当过曹操的大夫。
董奉的人生其实相比之下更为平凡。
不是每天都会有人来找他看病。
但董奉每天都会扛着锄头去田间种地,腰上别着一卷竹简,准备待会儿歇息的时候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时遇见刮风下雨,董奉就在屋内泡一壶茶,看看典籍,撰写自己的行医手稿。
像是一个脱离了凡尘俗世的仙人,隐居在庐山之下。
姜烟这几日跟着董奉一起的,甚至几次都有要跟着羽化登仙的感觉。
坐在蒲团听着外面雨声。
雨滴打在小屋不远处的杏林上,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姜烟睁开眼睛,突然笑起来。
“姑娘在笑什么?”董奉整理衣摆,问姜烟。
姜烟轻笑着干脆全身放松,坐在蒲团上笑道:“是想起了我那个世界对您的一些记载。”
在三国那些人到现代的那天晚上,姜烟就好奇的搜索过“建安三神医”的部分资料。
张仲景和华佗都有相关事情作为记载。
可论道董奉的时候,大多都像民间传说之类的故事。
姜烟把自己的发现说了之后,董奉也捋着胡须哈哈笑起来。
面对着外面淋漓细雨,只说:“那也挺好,至少两千年后的人都知晓,我可是学过道的。”
时隔两千年还能记载自己的兴趣爱好,董奉实在觉得这种感觉奇妙。
又说:“况且,我一直都不认为我是神医。”
去往现代,董奉觉得自己可以见到张仲景和华佗就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
至于自己竟然能够与这两位并列,董奉是非常震惊的。
“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