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7


“治病。”

“治病?”姜烟突然一下就想到了,现代还有人身体不舒服不去医院,跑去找神婆烧纸灰喝。所以,这是古代的神婆?

跟张仲景形容之后,张仲景本人也很讶然:“两千年后,你们那么先进的医学,也会有人迷信这巫术治病?”

姜烟笑得有些尴尬,只说:“一是有些人受教育程度低,容易被愚昧。二是,可能有的人在医院找不到可以治疗的办法,来找这种作为安慰的寄托吧。”

毕竟,喝纸灰的不一定都是老太太和老大爷,也有可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你可知,那女子是得了什么病?”张仲景问。

姜烟茫然摇头。

她也不是医学生,怎么可能会知道这些?

不过,她之前有单位体检。

做妇科检查的时候倒是看到过有些身材偏胖的人来做检查,医生说患有子宫肌瘤什么的。

“妇人之病,不过这姑娘年岁小,被人误会了。”张仲景叹气。

说话间,那个戴着面具的人停止动作,一抬手,周围的村民竟然将手中的木枝丢向跪在中间的那个姑娘身边。

木枝越来越多,而那个戴着面具的人竟然从旁边接过了一个火把。

“他不会是要烧人吧?”姜烟吓了一跳,刚准备伸手去拉张仲景的衣袖,却见张仲景拨开人群,巨大的背篓几乎将他的身形遮蔽。

“且慢!”张仲景走到戴面具的人前面,挡住对方,说:“这姑娘只是病了,并没有被妖怪所害。”

“你是何人?竟敢阻挠村中大事?她还未成亲,日常与村中妇人形影不离,却突然大了肚子。若非是怀上了山中精怪之胎?还能如何?”

姜烟看着张仲景站在那个巫医面前,心都跟着提了起来。

好在,这次张仲景遇到的村里人都不是什么坏脾气。

巫医也不是什么坏人。

相比自己的面子,更希望村里的人可以得到妥善的治疗。

张仲景与那巫医沟通好后,从背篓里翻出一把空空的竹简,拿刻刀在上面仿佛要写什么。

“你可是来癸水后会腹痛难忍?”

小姑娘还茫然,呆呆的望了眼巫医,见他点头,才含着泪,小声的说:“是。”

“癸水日期不定,是否?”

“是。”

之后又问了许多问题,张仲景当着所有人的面给小姑娘把脉,还在巫医的准许和注视下,用手指轻轻摁了摁小姑娘恍若怀孕三月的小腹。

“的确是妇人病。”张仲景起身,苦口婆心的对巫医和周围的村民们说:“她只是病了,并没有山中精怪下山害人,喝药治疗即可。莫要用大火烧这姑娘,妄图烧出什么精怪来。”

作者有话说:

①:《论语》学而篇

②:《陇西行四首·其二》陈陶

——

巫医这一段是我编的,但是按照当时的社会情况,巫医也是存在的。

其实现代也有,喝纸灰都是最低级的手段了。

我小时候就被我妈带去给神婆看病了。

以后写《诸神回避》的时候,把亲身经历写出来。

我可太惨了,被针扎!

感谢在2023-01-13 23:40:11~2023-01-14 19:33:3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62524284、昊颉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冯良辰 39瓶;清风 30瓶;岐路歌 13瓶;吻xi 8瓶;房子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7章

◎*造成这个情况的元凶,是席卷中原的一场传染病——伤寒。◎

离开村子之前, 张仲景为村里不少人看了病。

针灸、艾灸、砭术。

汤药、按摩和运动。

姜烟这才知道,原来中医分这么多类别。

“砭术跟后世的刮痧很像。我还以为分类的话, 刮痧和针灸按摩应该是一起的。”离开村子, 张仲景的背篓里满是村民们送的礼物。

大多都是方便长时间保存的干粮。

听姜烟这么说,张仲景稍稍捋须,笑道:“针灸由砭术而来。砭大多为石头, 最后由针灸取代。”

张仲景摆手:“你无需为这些可惜。在两千年的时间中逐渐消失的, 那说明肯定有了更好的取代。”

砭术里的部分石疗和刮痧都可以保存下来, 这就表明大部分的砭术是渐渐被淘汰在历史中了。

“那我们接下来去哪里?”

跟着张仲景的这些天,姜烟都学会辨认不少草药。

路上跟着张仲景一起采药。

背篓里的食物越来越少,农特产倒是越来越多。

姜烟甚至都忘记了时间,不记得到底这样跟着张仲景走了多久。

直到有一日,张仲景带着姜烟到了长沙。

“我虽有心行医,可父亲一直都盼着我可以为官。既如此,便当这个官吧!”

张仲景背着背篓走进面前的官衙, 从一个四处行医,看过大好河山的青年,成为了长沙太守。

外面诸侯纷乱, 朝堂不稳, 每日都有人死在争权夺利之下。

可坐在长沙府衙内的张仲景却萌生了一个念头。

“比起做官, 我依然想要当个大夫。”张仲景捂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笑起来。

他这个想法在如今这个世道,可是很没有出息的。

天下何人不想做官?

张仲景作为大夫,不好再像从前那样,直接进入百姓的家里为他们治病。

可他在府衙中, 百姓更不敢随意靠近。

“我思来想去, 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主意。”张仲景瞧着姜烟, 略有些得意的说:“每月的初一十五,我就坐在这府衙堂上,他们自行前来找我看诊就好。”

姜烟只在旁边闻着炮制好的草药,听到张仲景的话一点都不意外。

按照“坐堂大夫”以及往后各朝各代的医馆都取名“某某堂”的来历介绍,这就是因为张仲景在担任长沙太守的时候在庙堂之中为当地百姓诊治。

起初来看诊的人不多。

到后来,张仲景为当地百姓诊治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不管是真来看病的,还是来看热闹的。

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有许多人赶来找张仲景看诊。

张仲景一点也不觉得累,每日还会看医术,做各种记录。不仅如此,还广为搜集民间的各种偏方和诊治办法。

“民间有许多药方和治病之法都非常有效,若是能够将它们都整理出来……”张仲景看着面前的资料,微微叹气。

一人之力可以做的事情实在是太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