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5
步踉跄,连忙上前去扶他。
却被杜牧轻轻挥开。
他走在满天星光下,双眼好似也被星光所染,远远看去,姜烟只觉得那双眼睛里碎星点点。
“厌女!”
“那个词叫‘厌女’。”
杜牧轻笑:“你们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会这么做。可在如今,在这里!”
杜牧指着脚下,肩膀猛地垮下,哪里还有当年长安潇洒贵公子的模样?
只略带哭腔的说:“在这里,是这个世道厌弃了她们。”
杜牧摔碎酒壶,用力的捶着胸口:“现在,也要厌弃我们了!”
他不光是在感叹张好好,更在为自己叫屈。
他们,都是被时代所抛弃的人。
拼了命的想要成为阻挡历史长河浪潮的人,却被不屑一顾,丢在一旁,任由他们在这个世上蹉跎跌跌撞撞。
就在姜烟以为杜牧要这么醉一场的时候,他反倒是清醒过来。
沉默着离开了洛阳。
张好好或许是杜牧年轻时候一个绮丽的梦。
见到如今的张好好,让杜牧忘却了在扬州声色犬马的生活,像阳光下的肥皂泡泡,破得一干二净。
让他看明白了这个世道。
此后的杜牧愈发沉默。
他依然写诗,在黄州为官清廉,肃清吏治,教化民众。
也依然流连风月场所,好像这样他就还是那个长安风流公子。
他的诗文中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此吐出胸口郁气。②
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扼腕自己不能上疆场的沉闷。③
姜烟后来跟着杜牧又去了池州、睦州。
纵然最后又回了长安,可他早已不再适应长安城内朋党之争下的生活,与其跟着他们争来争去,杜牧更想要离开这里。
姜烟看着他越来越苍老,眼神里的郁气沉重,背脊也渐渐弯下来。
最初见到的那个骑马的蓝袍青年,好像是她的一场梦。
杜牧离开幻境的那天,冬日却下着大雨,湿冷席卷着长安。
雨幕下,姜烟好像看到了那个卖酒的女子,裹挟着风雨,不远千里赶来,站在那座孤零零的坟头前唱了他最爱听的小曲儿之后,永远的合上了眼睛。
作者有话说:
①:《李凭箜篌引》李贺
②:《赤壁》杜牧
③:《题木兰庙》杜牧
——
三更在凌晨,大家明天看啦~
发现*还是在前面好一点,不然手机端可能看不见。
感谢在2023-01-02 19:00:59~2023-01-02 23:35: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春风眉睫 10瓶;房子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5章
◎*纵然前方阻碍万千,他却始终不曾放弃。◎
这场雨, 从杜牧的幻境一直下到了李商隐的幻境里。
凄风苦雨下,是年幼的孩子在冬日抄书舂米。
双手满是冻疮, 却笑呵呵的接下东家给的几粒小小的银角子。
姜烟站在街口, 看着脸上都长了冻疮的孩子,眼神不能从对方身上移开。
“很惊讶?”李商隐带着几声轻咳,走到姜烟身边。
他看过杜牧是如何再次经历一生的。
轮到自己, 他却不想了。
他这辈子, 太苦涩。
不想再经历一次了。
“有点。”姜烟怔怔的点头。
她看过的这些人中, 只李商隐的经历看起来最为苦涩。
整个幻境都阴沉沉的,空气里带着湿气。
潮湿得粘稠。
“其实比我更苦的更多。”李商隐领着姜烟往自家走:“我虽总是将自己也曾是皇族宗室之后,其实心里也清楚。我就是个穷小子。”
他会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吗?
说那些,不过是穷途末路了,想要试试其他法子。
“我爹是个小官,只是他走得早。我是长子。长兄如父,自然要承担起我的责任。”
不出姜烟意料, 李商隐幼年住的房子很破败。
见过杜牧的大宅,再看这间小屋子。
其实很难想象,在晚唐时期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 出身在这样一个好似风一刮就能吹倒的小破屋里。
杜牧少年时期也曾困顿过。
从长辈手里继承来的三十多间宅子一口气都败光了。
可他见识过“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的场面。
家中虽落败, 可藏书万千。
长辈们留下的余荫,不能让他荣华富贵,可要在长安城里生活下去还是不难的。
相比之下,李商隐好似一直都苦兮兮的成长着。
少年时期要养家糊口。
长大了,虽然跟着族叔念书, 在族中也颇受重视, 可依然生活困顿。
“若非遇见了恩师, 我只怕是撑不下去的。”李商隐笑容浅浅,提及恩师令狐楚,眼底都是感激。
令狐楚是当世的骈文大家,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不仅资助李商隐读书,还亲自教导他学习骈文。
初露锋芒的李商隐,在那个时候就学会了如何快速的与人结交。
原以为,这是故事最好的开始。
一切都将走向美好。
科举得中,带着一家都过上好日子,他也能为国效力,完成自己的抱负。
可谁也没想到。
李商隐成也令狐,败也令狐。
姜烟对李商隐最深的印象,大概还是那些爱情诗。
与李商隐走在赶考路上,笑着说:“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说以后如果有谁想要给喜欢的人写情诗,就可以直接摘抄李商隐的。瞅瞅人家写的!那叫一个漂亮!那叫一个浪漫!瞅瞅你们写的作文,六百字作文看得我眼睛疼!”
李商隐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看着前头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他也没想到自己今后成就不在政坛,反倒是在诗家。
和杜牧的抑郁落寞不同,李商隐其实还算得上是个乐观的人。
他知道自己的起点低,也知道自己家世不好。
似乎是觉得,再难也难不到他从前那样。
日子再苦,也苦不过他幼时那般。
除了偶尔会露出惋惜之色,李商隐的情绪还是很稳定的。
姜烟小声道:“其实您的诗文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宋代的文人。”
甚至有人分析,唐诗到宋词的过渡,李商隐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
“身前生后名。”李商隐唇角上扬,眼底释然,轻叹着感慨。
从十六岁开始准备科考,一直到他二十四岁,才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的帮助下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