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4
准备。
令人意外的是,这次进入幻境格外顺利。
她甚至一点恶心难过的表情都没有。
只是睁开眼睛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荒废的房子。
泥巴房子的大门都歪了一扇,被风吹动后发出歇斯底里的吱嘎声。
饶是白天也听得极为渗人。
屋子里走出一个瘦高的少年。
少年的衣服破破烂烂,背着不大的包袱,三步一回头的离开这座荒废的房子。
“这是我离家的时候。”朱元璋背着手,突然出现在姜烟身后。
明黄色的龙袍在这阳光下,与面对着他们走来的破烂少年对比鲜明。
少年的脸甚至都瘦得凹陷下去,抿着唇,目标明确的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姜烟和朱元璋走在少年身后。
看着少年最后走到佛寺空门前,剃下三千烦恼丝。
朱元璋看着跪在佛像前的自己,嗤笑道:“这年头饿死的人多了。当和尚又怎么样?当和尚总能活下去。”
他的父母不是和尚,不还是饿死了?
在这个时代,能活着就是本事。
只是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当和尚也有饿肚子的时候。
饥荒让寺庙也没了粮食,主持委婉的让他们外出化缘。
说白了,就是让他们自己去找饭吃。
朱元璋撇嘴,但对于曾经让自己有瓦遮头,有粮果腹的主持并没说什么。
只是又跟着那个脑袋光溜溜,穿着打了补丁的僧袍还瘦得像竹竿似的自己。
这个时候的寺庙还叫於觉寺。
这几年,姜烟和朱元璋就看着瘦弱的少年来往于山下和寺庙之间。
见到有人家飘着炊烟,便上前去化缘,讨些食物。
这个世道。
当和尚还能以化缘的名义吃到一点东西。
更多的是面目麻木的蹲在街头街尾,双眼空洞的人。
他们也想要好好活下去。
只是老天不允,世道不让。
再次看到这一幕,朱元璋眼神也有些动容了。
他看着那些衣衫褴褛躲在荫处的人,声音生涩的对姜烟说:“你知道我多羡慕你们可以每天自由自在的吃大米饭吗?没有真正饿过肚子的人,是不会知道,一个人恶狠了的时候,面前只要是能吃的,都会想要去咬一口。”
他小时候甚至饿得啃过木头。
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让自己忘记不断发出鸣叫的肚子,以及那股饥饿的感觉。
姜烟也是第一次直面饥荒下的人。
她从未经历过任何天灾。
夸张一些说,自己家每年新闻报道有夏季洪灾的时候,姜烟最大的感觉只是城市内涝麻烦。
就算是这样,她出行还有车。
现代科技,让一些灾难在国家手段面前变得好像没有那么恐怖了。
可当她看到这些躺在地上的人。
直面饥荒下的百姓。
他们空洞麻木的表情,让姜烟说不出一个字。
“这里已经算不错了。”朱元璋对姜烟说,故作轻松的笑容里满是苦涩:“饿死人,是这里最常见的事情。”
朱元璋也不想吓坏了姜烟,带着她继续跟上少年。
几年下来,少年已经长成了青年。
这一日,他萌发了离开於觉寺的想法。
各地都有红巾军。
青年不想在寺庙里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
既然如此,他不如下山去找个人投奔。
填饱肚子不说,兴许还能创出一番事业来。
总比整日里在庙里当和尚,还吃不饱饭来得好!
青年跪在佛像前,手里拿着签筒,口中念道:“若是上上签,便下山去。这可是菩萨的指引!”
啪嗒一声。
签筒中落下一支长签。
青年抿着唇,抬头直视面前那座低眉佛像,十分干脆的站起来,对着佛像说:“这是你让我走的,那你日后可要多多保佑我。比起其他人,我还在你庙里给你擦过佛像金身呢!”
说完,青年利落放下签筒,转身离开。
姜烟在后面看得好笑,对朱元璋说:“你是自己想离开吧?抽签不过是给自己一个理由?”
朱元璋不想承认做出这种幼稚的事情,一本正经的揣着袖子解释:“从古至今做大事的人做决定的时候都会问问吉凶。我离得近,直接问菩萨,还快一些!”
青年下山后,还在路边跳起来扯下了一截树枝,一边揪上面的叶子,一边念自己知道的那几个红巾军的方向。
“……郭。”
青年捏着那片叶子,嘴角扯出一个自信的笑:“那就去濠州!”
“问问吉凶。”姜烟看着青年穿着破草鞋直奔濠州郭子兴的方向,眼睛稍稍斜了些,对朱元璋说:“叶子也是问吉凶?”
朱元璋嘟嘟囔囔,半天也不知道怎么反驳姜烟。
最后跳着脚说:“那我选错吗?没有吧!这是老天替我做的决定。”
跳完脚,看着破草鞋和光脑袋的青年,朱元璋似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朝着青年的方向奔跑。
跑到一半,突然回头问姜烟:“这幻境能不能改一下?我想风风光光的见秀英妹子,现在这个样子不行啊!”
穿着草鞋往濠州的青年,此刻一心只想着去个能填饱肚子,能建功立业的地方。
全然不知,在濠州还有一位温良飒爽的马姑娘在未来会与他共度一生。
看着急得跳脚的朱元璋,姜烟捂着嘴笑。
倒是忘记了一些,刚才见到饥荒下生活的元末百姓的阴霾。
青年赶到濠州后,几番波折,成为了郭子兴的亲兵。
比起当和尚,他确实更适合战场。
很快,青年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和信任。
对于这些,朱元璋没有过多评价,只是平静的看着那个年轻的自己一步步成长。
青年不知道终点在何方。
朱元璋却明白。
这,是他的起点。
也是大明的起点。
之后,青年娶妻……
年轻时候的马秀英也不是特别漂亮的女人。
只是掀起红盖头的刹那,如水的眸子缓缓抬起,唇角也轻抿出一个笑。
坐在烛火下的样子,不仅映入姜烟目光中。
也映入了朱元璋的心里。
他幼时贪玩,大哥娶亲的时候他还跟着家中的人一起闹过洞房,也曾幻想过自己日后娶亲会是多热闹。
只是后来父母双亡,家不成家。
出家当了和尚,他幼时的这个念头就好似佛前燃烧的线香,如烟袅袅,最后消散,什么都剩不下。
“秀英。”朱元璋站在婚房外,看着青年和年轻时的秀英妹子,动容的眼中满是思念。
姜烟站在一侧。
看着幻境出现阵阵波动。
一只略带皱纹的手握住了朱元璋哪怕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