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6


上前,却又不敢真的进入大棚内,站在外面啧啧称奇。

“冬季能活?闻所未闻!”

“不,《论语》曾写过,“不时不食。”,春秋时期会不会已经有深冬青菜?”

“不曾见过,不可考据!但眼下却是实实在在的……神迹。”

……

某些比较迷信,或者说来自旧楚之地的士子,更是用一种看大巫的眼神在偷瞄张婴。若是得到张婴的回望,一个个表情无比的乖巧,脸上完全没有之前叛逆的模样。

王绾细细看了一会,

道:“物以稀为贵,不时之物,深冬绿菜,贵族追捧,上行下效,怕会加重农户们的负担。”

张婴笑了一声,道:“夫子,在番薯、西瓜还有辣椒出现前,治粟内史曾来寻我,说担忧大量推广番薯、西瓜等,会不会导致农户不再种植粟米、水稻,日后会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等情况,要不要禁止辣椒、西瓜种子。

我与他说,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造成冲击,但必须直面它们,而不是盲目回避。

所以治粟内史联合廷尉一起,利用大秦政策来调控,比如征收农税的种类等,最后结果导向也不错,大秦农作物百花齐放,黔首们也富裕了起来。

深冬绿菜也一样,只要皇宫规定专项专供专采,就不会加重其他农户负担,反而能给众多的野人……新大秦人一条谋生的路。”

王绾想了想,微微颌首道:“这个想法是有一些道理,不过,你当初为何如此笃定它是好的。”

张婴沉吟片刻,道:“这事说到底,只是给新大秦人一个谋生的手段。不至于不好吧。”

王绾一顿,忽而笑道:“善!大善!”

第198章 挪动石碑

王绾时不时询问几句哪些绿菜可以在冬日耕种,这些菜种的产量几何,又要消耗多少藕煤能达成效果。

在从张婴口中得知,被悉心照料的某些冬菜产量甚至比寻常春秋要高,并且不止烧藕煤可以做大棚蔬菜,在温暖的地窖以及温泉等附近也可以搞大棚蔬菜时,王绾眼底异彩连连。

他拿出一份纸笔写写画画,沉浸在深冬绿菜的世界中不愿离去。

这一站,就是一个时辰过去。

张婴不愿意催王绾离开,但想到还未完成的任务。

他将萧何、章邯唤了过来,让他们领着文士们去新长安乡的其他地方参观介绍一下。

萧何的到来令众人颇为惊喜。

部分士子与萧何是沛县老乡,部分人与他曾是学室同窗,还有些士子与他在在其他环境打过一些交道。相比较之前谨言慎行地跟着两位大佬一起参观,如今的士子们无疑是放松、舒心很多。

当萧何与章邯领着他们走远十多米远,就有人忍不住与萧何搭话道:“没想到你竟是被张上卿看中,怪不得离开了沛县。怪不得临行前,刘邦樊哙两人叮嘱我说,让我来咸阳寻你也可互相照料一二,如今看来,倒是显得我高攀不上。”

萧何脾气很好地摆摆手,温声道:“同根老乡,本该互相照应。只我近日事务繁琐,抽出不空挡来。不如这样,下月月中我宴请沛县同乡一起好好聚聚。”

前来搭话的文士眼底闪过一抹阴霾。

他借着老乡的名声,又故意搬出萧何最亲密的两位友人,就是想单独和萧何唠唠交情,也能让他搭个张上卿的门路,没想到萧何一张嘴,居然要邀请所有的沛县文士一起。

他有些埋怨对方过于实诚,拉低了他被张上卿看重的机会,但这抱怨的话又不敢讲,只能尴尬地笑一下。

其他文士对视一眼,都能从彼此眼中看到一抹好笑。

还有些文士也想与萧何套近乎。

这时,高士子高声道:“萧郎君带我们先去何处看?”

萧何先脱下罩在身上的长袍,开口道:“新长安拢共规划了四个部分,一部分是你们所在的冬菜区,这一片的黔首、生产事物皆是为了藕煤与种植养育冬菜。一部分是靠河的二手贸易交流区。一部分是新长安乡的粮仓农田区,还有一部分是试验区。你们想去何处?”

不得不说,萧何在几百人面前抛出了一个选择题,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须臾间门,聒噪的声音此起彼伏,将萧何炸得头晕眼花。

最后还是章邯一锤定音,道:“顺着河道往上走。一路看过去,不挑。”

士子们一顿,齐齐点头。

众人重新沿着河道的支流,往南的方向走,这一片一路看过去,处处都是翻土、沃土的场景。

刚有人出声猜测是不是农田耕地区,这时,他们忽然看见几个小孩子,在那儿用力地缓缓向外搬动大石块。

有文士冷不丁高声喊道:“你们莫不是在私自迁移田界碑石?”

那几个少年郎连忙放下手上的石块,非常迅速整齐地摆手道:“没有!不存在!我们不会盗徒封!”看

众人:……

看他们这老油条一样的回答方式,就知道不是第一回 第二回被抓住警告。

萧何有些无奈地开口道:“不可视秦律于无物。盗徒封可是要“赎耐”之刑。怎么,你们都想被刮去胡子鬓毛?”

少年郎们蔫蔫地捂住口鼻,不敢作声。

高士子忍不住询问道:“为何要盗徒封?这一片田地可有何特殊?”

萧何摇了摇头,开口介绍道:“这一片地区的农作物,全是由张上卿提供粮种,严格规定了施加肥的种类、耕

种时间门等要求,按上卿的说法,这是在做农作物产量的对比实验,所以这里的农户每年每亩领取固定的报酬,不与田亩粮食实际的产量挂钩。”

他说完,许多士子纷纷围上来询问问题,比如:

“农户在这里种植的农作物,领取的报酬可活几个人?”

“农户上交的农作物产量,能养活多少人?”

“是否是因为固定报酬给的太少,所以少年郎们才铤而走险?”

……

萧何耐心解答道:“按张上卿的种植方法来种植,比如粟米,按平均产量来算,一亩地可供给十五个秦卒,三十日的口粮。若是种植番薯,一亩地大约可以供给几十个秦军,三十日的口粮。

另外,农户在这儿种植粟,不管天灾人祸,只要是认真劳作的农户,每亩地皆可得平均产量的十分之九作为报酬。种植番薯的话,每亩地可以领走平均产量的十分之八。”

萧何是带着一点骄傲在说。

没想到话音刚落,部分士子若有所思。

还有部分士子,尤其部分家中有良田和佣耕者的士子们表示,农户拿到的太少,平均产量的十分之九,再算上农户的赋税,比他们家给佣耕者发的粮食还少,还补充道,怪不得少年郎要铤而走险地盗徒封,原来是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