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
。他对这些人的话,半点不信。
甄蓉儿在他们封地过得好好的,她怀了孩子,绝对不会独自下决断去做这么危险的事。他的封地离京城那么远,即便甄蓉儿真的想去换甄芙儿,也一定有时间、一定会写信派人告知与他。
他们逼着她代替甄芙儿,朝廷从一开始就做好牺牲她的准备,所以这些人才会那么快备好棺材,第一时间收敛她的尸身。
宁昭不信任何人,他们都是害死甄蓉儿的凶手,他要带走她,不能将她留在这里。
他想回家了。
可一直以来,就是因为有甄蓉儿,王府才算是家。没有人等着的王府,夜里不会有人亮灯待归,他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了。
宁昭陷入彻底的迷茫。
赵将军望着悲痛失神的宁昭,低头握紧拳头。
赵将军对甄蓉儿有愧,他是带兵打战、保家卫国的将军,最终却做了推着弱女子赴死的帮凶。他奉命这么做,忠诚、令他蒙上了自己的良知。
甄蓉儿被送入军中时,赵将军因为羞愧,一直躲避着,不敢去拜见她。如今得知甄蓉儿是一尸两命,赵将军对自己的‘忠信’产生了怀疑。
太子妃有什么脸面躲起来,事后指着他哭骂;太子又是出于什么心理,将太子妃偷藏起来,放着良王的威胁不管不顾;皇后到底抱着怎样残忍的心思,瞒着肃王、强行将肃王妃从封地召回;皇上又是怎样的一位君主,下旨令他交换回太后就进攻……
这就是他效忠侍奉的大靖皇室。赵将军想起他斩杀良王前,良王对皇后、皇上的控诉。三王谋反,如果皇室行正仁德,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赵将军觉得,与其他人相比,眼前的宁昭更像一位明主。
赵将军动摇道:“王爷既然明悟,就更应该振作起来。王妃良善,一定不愿见您为她如此……无论王爷未来有何打算,末将、愿听王爷吩咐派遣。”
赵将军领兵上下一心,有了他的这句话,屋内将领仿佛都找到了主心骨。
他们的眼睛里、一片赤红。
宁昭抱着甄蓉儿,从此、明亮的人生,蒙上一团灰沉厚重的黑雾。
他主动卷了进去。
作者有话说:
呜呜,大家都在催更,而胖妈、是个做到日更就很不易的作者。
每次周末回家,家里环境不适合码字,胖妈晚上都得熬夜很久,第二天才能更上。
现在眼看就要过年了,胖妈的存稿依旧是0。
啊……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第62章
宁昭生母早逝, 尚在襁褓、便被皇后收养于膝下。他视皇后为亲母,将太子当做自己的亲兄,他封地称王、领兵习武, 所向往努力的一切,都是为了成为太子助力, 这就是他人生全部的意义。
他没有当皇帝的欲望, 从小到大、他的目标只是当个镇守一方的王爷。甄蓉儿死了,所有与之相关的都是他的亲人, 他不知道自己能对谁挥刀, 究其根由、更痛恨的还是自己。
起先, 宁昭的路走得很迷茫。
太后心如明镜,对于甄蓉儿的牺牲, 心里也有一杆秤。如此,太后自然会偏心宁昭一些, 对待太子一党, 则怨言颇深。
太后将宁昭带回京,皇帝也知此次的事委屈了宁昭,见太后坚持,也同意让宁昭留下,放任他在朝中活动。
甄蓉儿的死,被人为宣扬,他们将‘孝’字牢牢扣在宁昭头上。东宫刻意抹消宁昭协同太子出兵的功绩,企图让人一提到宁昭, 就想起他是个孝子。
皇后借此打压宁昭, 但凡宁昭稍有忤逆, 就要用自己的身体、以孝威胁相逼闹一场。
只是皇后这次的手段, 并没有奏效。究其原因, 是宁昭不怎么‘听话’了。
皇后派人偷偷将甄蓉儿从封地捉押到京城,光这一点,宁昭就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心无芥蒂地认皇后为母。
可是皇后还没有领悟,她对宁昭用错手段。皇后没有因为甄蓉儿之事有愧,她对不受控制的宁昭非常强硬,甚至好几次都大骂宁昭是个白眼狼。宁昭毕竟是皇后掌控多年、一手教养出来的棋子,皇后无法容忍宁昭挑战她的‘权威’。
这就导致,宁昭对皇后更加离心,与东宫的僵持更甚。
太后有意扶持宁昭,促使皇帝更换储君。宁昭得到太后和背后母族支持,在百姓和军队中也颇有威望。一时间,宁昭风头无两,很受太子党忌惮,易储谣言接二连三的传出。
直到那时,皇后才有点慌了。她开始向宁昭服软,不惜安排甄芙儿来当说客,多次派人暗示、甄蓉儿之死太子并不知情。
太后担心宁昭被皇后蒙骗,她已经带着母族介入夺嫡之争,自然不希望宁昭临时反悔。
于是,太后告诉宁昭一件事。
“不要信那个女人,皇后不仅是你的养母,她还是你的姨母……”
当年的事,一直是宫中忌讳,没有人敢提起。无非必要,太后也不想说起那事。
曾经,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因为不受先皇宠爱,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为了拉拢权势、皇帝主动放下姿态、迎娶王氏女,也就是如今的皇后。当年两人少年夫妻,也度过一段如胶似漆的夫妻生活,可皇后善妒,进东宫没多久就闹出打压虐待侍妾的事。
太后看出皇后性子刁蛮,不适合当太子储妃,便做主给东宫纳了不少妃子。皇后嚷嚷皇帝曾许诺只倾心她一个,但那只是皇帝为了赢得王氏支持的说辞,看到年轻貌美的漂亮妃子,皇帝顺势而下,让整个东宫后院充盈起来。皇后将一切怪罪到太后身上,从此与太后一直不对付。
后来,皇帝顺利登基,皇后诞下两位皇子,后宫妃嫔也频有所出,一切仿佛回到正轨。直到皇帝对皇后的庶妹下手……
彼时皇后正跟宫里某位得宠的美人吃醋较劲,刚生产不久的皇后性情格外的敏感,她因此气病后,皇后娘家便提议,让与她关系较好的庶妹入宫侍疾作陪。
侍疾原本就是皇后母族的一个借口,那时皇后因为后宫美人频繁闹事,她的母族见她诞下两子,容貌身材已不复当初,年纪更是比不过那些新入宫的小妃嫔,出于焦虑,他们便想要让与皇后有几分相似的庶妹入宫为妃,帮衬皇后,为皇后争宠。
这件事所有人心知肚明,被送来的庶妹明白,太后了悟、皇帝也能够意会,唯独皇后,被蒙在鼓里。
皇后性子娇蛮,未出嫁前就没有什么姐妹亲近喜欢,唯独那与她相差几岁的庶妹,因为性子胆怯软弱,不懂拒绝,跟皇后频繁接触往来着。皇后将庶妹当做自己亲妹妹,本想着对方进宫侍疾,能陪她说说体己话,不料这一陪,就陪到了龙床上。
皇后认定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