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4
。
“你什么意思。”
李樯一直懒懒地抱剑靠在门框上,现在却站直了。
他正面朝着李伯雍,几个月来,这似乎是叔侄二人第一次这般直接地面对面。
李伯雍飞快地想起了这段时间来察觉的不对劲。
宫中过分强势的阻碍,还有那几个怎么也无法收买、早已逃之夭夭的亲王。
若不是被这些阻挡着,他早已入驻皇宫。
李伯雍很快地反应过来,看向李樯,眸中寒意四起。
“你背叛我?”
在这种关键时候,任何背叛者都要当机立断地斩杀。
即便这是他的亲侄子。
唯一使李伯雍犹豫的,是因为李樯不仅是他的侄子,还是他物色好的在皇位上的替身。
李樯也看透了他的想法,带着些微讽刺扯唇一笑。
“也不算吧。”
他音调还是懒洋洋的,目光看向密室中唯一一扇窗外,落在虚无里。
“只是不想再当你的刀,你的棋子。”
“京里的四大亲王已经受我控制,绝不会在让位书上签名,还有那些护着皇室的臣子也会绝对安全,直到皇子登基的那一天。”
“叔父,现在改变主意,去占据新皇少师的位置,还来得及。”
李樯轻飘飘的语气中却满是强势,面对面看着自己的叔父,不知何时,他已经有了庞大的力量,足以与控制他十余年的叔父对抗。
密室中一片安静,却满是硝烟的气味。
李伯雍按着桌子的手背青筋顿起,盯着李樯沉默许久,面色几番变化。
最后浮现在面上的,却是疑惑。
“为什么?”
他是真的不解。
李氏铺了一条最好的路,李樯本应是最大的幸运儿,能直达云霄。
他却非要生出反骨,奋力顽抗。
李樯看着他,目光有些凉薄,冷嘲,以及不知是对谁的怜悯。
“你永远不会懂我想要什么。”
跟着一句更低声的。
“甚至以前……我也不懂。”
与贺府的旧人见过面之后,胜玉收到了一张新的字条,这回却是余下所有人的住址。
再也不像之前,是一次一个地给。
就像一根拴着风筝的线,彻底地放松了。
胜玉捏着纸条,攥进手心里。
心想,她也应该找个地方定居下来了。
她不再被动,按着自己的想法,规划下一个想去的地方。
这段时间燕怀君一直陪着她,偶尔会给家里写书信。
通过燕怀君跟她转述的,胜玉知道,现在京城已经彻底乱成了一团,械斗无数。
每次想到京城,胜玉就会想到李樯。
他说,他不会再出现了。
按理来说,胜玉也不应该再想起他。
但是想到他的次数多了,胜玉也就慢慢不挣扎了。
法不诛心。
她只在心里想想,也不会得罪任何人吧。
胜玉还时不时想到自己那日对李樯说的话。
她口不择言时,说他应该是死了最好。
……
胜玉揉了揉心口上方,有些揪痛。
其实她再怎么失态,也不应该那么说的。
宫中那么乱,李樯……应该应付得来吧。
胜玉闭上双眼。
“胜玉,这儿怎么样?”
燕怀君兴致勃勃地扬着一卷地形图给她看。
胜玉还是打算定下来以后做点小买卖,不过,下意识地不想再做原来的衣服铺子了。
月安郡的气候适合养茶,因此这里的茶很出名,可惜会烹茶的并不多,可能祖上就没有传下来这些技艺。
这实在是浪费,胜玉便提过一句,说若是在月安郡开一个茶馆也不错。
燕怀君很支持她,帮着她一起出主意。
还没到月安郡,就开始设想以后若是定在月安郡,会怎么样。
胜玉凝神看他指的地方。
这回倒确实很不错,胜玉惊喜道:“我真能把这里盘下来?”
燕怀君点点头:“到处都在传说要打仗。原来的掌柜收拾细软,准备回乡下避难了,所以急着转手。”
胜玉神情微黯。
打仗啊……
风雨飘摇的时候,确实会使人迷茫。
人在危难茫然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想往家走。胜玉脑海中忽然响起一个声音,是忘了什么时候,李樯低低地跟她说话。
“……想有一个自己的家。”
“胜玉,你和我组一个小家,我看很合适。”
胜玉心里跳了一下,刺刺的疼,但是又被什么东西包裹住,那痛意不至于散开来。
胜玉吞咽了一下,收起卷轴。
“那进了城就去看看。”
燕怀君一脸为她高兴,接着同她盘算,茶楼要是真开起来,要准备多少银钱。
算着算着,胜玉觉得不对了。
好笑地打断他。
“你别再算了。再算下去,一个茶杯要四十五两金子了。”
燕怀君愕然了一下,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后脑勺。
“我算学一直很差……”
胜玉笑笑地眯着眼。
燕怀君抬眸看着她,天光落在她眼睫上,仿佛镀了一层鎏金。
他心潮翻涌,数度涌起又压抑下去的冲动再次漫了上来。
“胜玉……”
“怀君。”
两人的声音交叠。
燕怀君顿了一下,下意识地说:“你先说。”
胜玉便道:“要不,你还是回去,打点一下家里吧。”
一开始燕怀君是说不放心,要陪着胜玉走一段。
胜玉没有拒绝他的好意。
但后来,似乎就慢慢变成了燕怀君的习惯。
胜玉跟他提了好几次,问他要不要回家里去。
并且一再地保证,自己不需要别人照顾。
但是燕怀君没有答应。
他每次说的理由都差不多。
朝廷很乱,他帮不上忙,家里自有人打点,根本不需要他。
但是胜玉知道,他还有别的原因。
燕怀君少年时就有几分叛逆,燕家对他的管教相当严格,但是又是跟李家不一样的严格。
李樯小时候总是被要求做很多训练,而燕怀君则是被要求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燕家奉行君子端方的礼节,几乎事事都要讲究有理有度。
哪怕是吃饭时不小心漏下了一粒米,整个桌上的人都要立刻停下筷子,等着他对这一粒米认错忏悔,并从今以后规训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也导致燕怀君跟家里的关系总是忽远忽近。
两片原本应该最亲近的土地之间,生了无数荆棘。
拉扯就疼,也说不清谁对谁错。
但现在不一样。
一开始燕怀君或许是真的不在意家里,但是如今情势愈演愈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