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4
馆的地址,其实是为了帮他们店打广告,立刻高兴起来。
“去后面看看你们彩花姐的艾叶粑粑做好了没?做好的话,每桌送一盘,告诉客人,这是店里免费赠送的,感谢大家为我们店打广告。”
后厨,郎彩花一早就做了三百多个艾叶粑粑出来。J市这边找不到新鲜的艾叶,所以店里现在用的艾叶、腊肉和红糖,都是郎山那边运过来的。
新鲜的艾叶洗干净榨汁,加入面粉和糯米粉,揉成面团,馅料准备了两种,甜的是黑芝麻和红糖馅儿的,咸的是腊肉雪菜笋丁馅儿的,为了区分,郎彩花在甜的上面用郎山特有的植物染料,点了一朵红色的五瓣小花,咸的就光秃秃的啥也没有,看得出来彩花姐姐必然是个甜党了,对甜馅儿偏爱得明明白白。
热乎乎的艾叶粑粑端上来的时候,粉丝们都激动了,这个他们之前在卫昇的直播间里看到过,听说是郎山特产美食,这绿色的面皮也是用艾叶榨汁染出来的,据说经常吃对身体也有好处来着?
刚出锅的艾叶粑粑软塌塌的不太好拿,过一会儿,表皮微微发硬之后,连着大号汤圆差不多?
再换一个咸的,哇!这里面包的腊肉雪菜好好吃!还有咬起来咯吱咯吱的是笋丁吧?太好吃了!
J市本地人明显是咸党更多,但这个艾叶粑粑是店长赠送的,一桌一碟,每人只能分到两个,根本不够吃哇。
“老板!这个艾叶粑粑,再上一碟!”
“我们要两碟,都要腊肉雪菜馅儿的!”
“我们也是!先上两碟,再给我们每人打包一碟腊肉馅儿的。”
汤四有听到大厅里到处都在喊加菜,赶紧跑到后厨亲自“督战”——没办法,江小满和卫昇都不让他们用半成品,店里所有的菜都是当天现做的,不过,或许艾叶粑粑和糯米圆子这种东西,可以提前一晚上多做点?
看今天客户加菜的劲儿就知道,这看着软趴趴没啥卖相的艾叶粑粑,必然是合了J市吃货们的胃口呀!
后厨里,郎彩花穿着白色的罩衫,忙得头顶都快冒烟了。汤四有赶紧洗干净手上去帮忙,他以前是包饺子的,做这个艾叶粑粑倒是上手极快。
“彩花妹子,外面的客人都在吵着要加菜呢,还有一桌人都要打包的,你这艾叶粑粑可真是要成咱们店里的招牌菜了哇!”
郎彩花也没想到这道乡下人常吃的点心,居然在城里也这么受欢迎。不过,店里卖得好,她这颗心也就放下来了。
天知道!当时卫昇跟她说,来店里别的
什么都不必做,只要做几样拿手点心的时候,她心里有多慌!
像艾叶粑粑和糯米圆子这种东西,山里很多人家平时是舍不得买来吃的,只有家里孩子嘴馋了,才会在赶场的时候买两个哄哄孩子,开店卖点心?这事儿她想都没想过!
本来还担心,万一店里的点心卖得不好,老板会不会又不要她了?回老家倒是没什么,日子怎么都能过,只是一天到晚都有亲戚要给自己介绍对象,介绍的还都是等着她去伺候一家老小的……郎彩花只是没文化,脑子可没坏掉,她不愿意,可一直不嫁人,周围的亲戚邻居们说话也难听得很。
这次跟着卫昇他们来城里,郎彩花就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学会说普通话!哪怕店里以后不需要她了,她去给人当保姆,扫马路,也坚决不回老家了。
她在老家没房子没地,靠这点手艺活,现在还能养活自己,老了咋办?
幸亏客人们喜欢吃她做的艾叶粑粑!
郎彩花抿着嘴笑了笑,汤四有也知道她不会说普通话,本来也没指望能得到什么回答,谁知道她憋了一会儿,居然憋出来几个字:“加!我能做!”
好家伙!还真被这老妹子把普通话给学会了?
汤四有抬起手,冲郎彩花竖了竖大拇指。
这天晚上,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其他人拖着疲惫的双腿打扫卫生,后厨也在忙活着,把没用完的食材放进冰箱,桌面和地面都擦干净,这样明天上班就能直接开工了。
前面,汤四有打着哈欠,盯着收银员把今天的流水盘了一下,看到当天营业额数据的瞬间,汤店长打着哈欠的嘴巴都合不上了。
“卧槽!七万八千四?”
他预想过今天的流水应该不错,午饭的时候基本上每桌都翻了一次台,晚餐更多,有的桌子翻台翻了四次。
可一天的营业额就将近八万块?
那岂不是意味着,要是他们店生意一直这么火爆的话,每个月营业额就能达到两百多万?
“店长,这个还只是咱们店里的堂食,你忘了咱们还有外卖订单没统计进来?”收银员小声提醒道。
汤四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模式。谢谢
第148章
“小满哥土菜馆”开业爆火!
一开始过去打卡的大多数都是卫昇的粉丝,还有一些刷到视频,听说这家店用的全部都是从郎山贫困山村采购的食材,反正在哪吃饭不是吃饭啊?去这家土菜馆吃饭,还能顺便帮助一下郎山百姓脱贫致富,于是很多本地的网友也过来照顾生意了。
可“照顾”一次之后,土菜馆大灶现做的各种郎山土菜,还有风味独特的艾叶粑粑、糯米肉圆子、炸米饺……迅速让这帮吃货们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天三顿饭都到店里吃!
土菜馆开业不到半个月,郎彩花一个人做点心就忙不过来了,汤四有立刻给她安排了两个小工打下手,即便如此,每天店里的点心也依然供不应求。
没办法,圆子和艾叶粑粑这种东西,不光是店里能吃,多点一份打包带回家, 第二天放在蒸锅里热一下,依然很好吃,而且,因为馅料是郎彩花自己调配的“秘方”,跟网上卖的都不一样,别处吃不到,基本上每个来店里吃饭的客人,临走的时候都会叫上几份打包带走。
更夸张的是,有一次一个经常来店里吃饭的老人家,一口气就要预定两百份糯米肉圆子和艾叶粑粑,还问他们能不能送货上门。汤四有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这位老哥要过寿,嫌弃家里晚辈给定的甜品没味儿,一定要换成他们家的点心……
线下堂食都这么疯狂,更别提线上的外卖了。店里现在已经有不少“死忠粉”,每周都会一口气在网上订够一周吃的量,放在冰箱里冻起来,吃的时候直接上锅蒸熟,又方便又好吃。
郎彩花带着俩徒弟,包点心包得手都快断了,也勉强才能供应得上店里每天的用量。
到了月底,店长汤四有盘账发现,店里的特色点心销售额,居然已经占据了全店当月营业额的三分之一!
这下子就连卫昇都惊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