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7
最后一项宗室支出,眉头已经打成结。
光是供养宗室藩王,支出竟已经高达二百一十万两之巨!
“可瞧出什么来了?”殷承玉点了点那些账簿,问他。
“问题太多,难怪户部尚书在皇极殿差点和工部尚书打起来。”谢蕴川诚实道。
这也实在怪不了户部尚书,国库出多进少,账目已经乱成了一团。若不是看了账簿,谁能想到只是供养封地上的宗室藩王,一年就要流出两百多万两雪花银?
如今的供养藩王制度是从高祖时沿袭下来,之后又被历代皇帝完善。高祖为防地方藩王作乱,极力削弱藩王权力,规定藩王不得干预地方政务,不得养兵,更不得出封地半步,只以高额俸禄将藩王养在封地上。藩王乃是世袭罔替,这么一代代承袭下来,分封的藩王越来越多,每年支出的俸禄也越来越高。
到了如今,一年竟已要填进去两百万两白银。
这些银子若是能省下来,能办多少实事?
“要解国库之急,一要开源,二要节流。开源在商,天灾连年农民已十分艰难,田赋只能减不能加。但商税却大可作为。节流则在宗室,宗室子弟几十万人,就这么白白养在封地上,既浪费人也浪费银子。”
这些想法上一世殷承玉就已有过,只是那时候大燕的情况要更为糟糕,很多都尚未来得及施行。
谢蕴川心头一动:“陛下的意思是……?”
殷承玉微微颔首肯定了他的猜测:“朕之所想,实行起来必定困难重重。朝中老臣或迂腐或各有立场,未必真心支持。这些事情要做成,只能多靠如你这般尚有锐气又无利益纠葛的年轻官员。”
这便是今日殷承玉召谢蕴川入宫的目的。
国库告急,他得想办法弄银子。如今最好下手的,自然是那些有田地有银子的宗亲藩王。只是万事开头难,这些藩王习惯了被高俸禄养着坐吃等死,若是贸然触动,必定会受阻挠。
但再难,也要有人去做。
谢蕴川领会了他的意思,起身一揖,沉声道:“臣愿为陛下马前卒。”
第 137 章
经过朝上几日的争论之后, 最后由殷承玉拍板,灾民要安置,但运河连年决口改道, 亦不能坐视不理。
治理河道的银子, 则从皇帝内库调拨,待国库充盈之后再还上。
至于此次治理河道和救灾的官员,殷承玉指派了两名对河道治理十分有经验的工部官员,又钦点了谢蕴川为钦差, 行监察之职。
谢蕴川离京前一晚, 殷承玉微服出宫去送他。
这次谢蕴川名义上是代帝王监督河道治理和灾民安置,实则暗地里要借着巡视运河之名, 先行摸清山东等几个布政司的藩王封地大致情形, 最好是能找到不那么守规矩的,以之作为削减藩王岁禄推行新政的突破口。
这一世许多事情都未曾发生, 谢蕴川的阅历和资历并不如前世,殷承玉担忧他年轻冲动不顾自身安危, 不仅微服到谢府再次叮嘱了一番,还将带来的一小队东厂精锐拨给了他,以便暗中保护。
谢蕴川自不知自己前世与皇帝的渊源,面对殷承玉的关切时既感动又兴奋,有种伯牙子期相见恨晚之感,只恨不得肝脑涂地立即将封地上的藩王们一锅端了以报君恩才好。
殷承玉有些哭笑不得, 想不到曾经心思深沉的谢首辅也有这样生嫩的时期。
反倒是随行的薛恕轻“呵”了一声,见怪不怪的模样, 还同殷承玉耳语道:“他现在好骗得很。”
殷承玉斜眼瞧他:“你就是这么哄得他将你当恩人的?”
薛恕笑而不语。
谢蕴川将人送到门口, 见两人低声耳语还时不时看自己一眼,只以为殷承玉还不放心, 连声保证道:“陛下且放心,臣必不会冲动行事。”
殷承玉“嗯”了一声,饶有兴味地打量了他一眼,这才上了马车折返宫中。
*
谢蕴川赶赴山东之后,殷承玉又将福建巡抚奏请“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的奏折单独拿了出来,在朝会上与群臣商议。
自海禁之后,广东巡抚福建巡抚等沿海官员年年都要上折子请求解除海禁,只是从未被应允。如今殷承玉打算从沿海商税上开源,自然便将解开海禁一事提上了日程。
大燕自太.祖开始,便有了海禁之策,后来随着海寇日益猖獗,海禁政策愈发严苛。除了朝贡贸易之外,不允许民间百姓与海外诸国有任何商业往来。但海外贸易利润丰厚,沿海一带常有商人私自出海贸易,屡禁不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既然堵不住,便不堵。
殷承玉曾翻阅过太.祖未曾禁海前的记录,那时沿海一带海外贸易相当繁荣,每年光是往来的交易数额就已高达到数千万两。朝廷若是对之加以管理和规范,何愁税收不足?
解除海禁的提议一出后,毫无意外获得了大量朝臣的支持。
如今朝中的官员多南方沿海系官员,这些官员背后又多牵扯沿海地方的缙绅士族。自海禁之后海外贸易大受打击,沿海缙绅士族失去了大肆敛财的机会,自然心有不甘。沿海官员年年被拒却又年年上奏请开海禁,未必没有这些士族在背后推动。
只是殷承玉解除海禁,并不是为了给沿海缙绅士族敛财的机会,而是为了加征商税给国库开源。
从前这些官员就常以“贫商困累”、“国不与民争利”等诸多理由阻挠加征商税,大燕如今的商税不过三十取一,税目亦少。以至于各地大商人富可敌国,但国库遇事时却支不出银子来。
是以这一次重新拟定开海之策时,殷承玉特意点了几名翰林院出身、刚被提拔上来的年轻官员,与朝中老臣掰扯拉锯。
几次争议之后,解除海禁之策在七月初十正式颁布,而先前几名力争的年轻官员,则派往广东福建等沿海诸地督建督饷馆,负责管理民间海外贸易以及商税征收。
不论是“开源”还是“节流”都已布置下去,如今便只等看最终成果。
殷承玉心情极好,这一日闲暇时,叫薛恕将殷承岄从仁寿宫接了过来,又让人将虎将军领了过来,一大一小再加一只幼虎,在园子里玩了好一会儿。
薛恕原只是在边上瞧着,却不防殷承岄人小心却大,抓着虎将军的皮毛就要往背上爬,想骑老虎。他年纪虽小主意却已经很大,殷承玉劝阻几次不成后。便理直气壮瞧向了薛恕:“你是他的武师父,他现在要学骑老虎,便由你教罢。”
说完自己甩甩手,去一边品茶了。
朝薛恕看过来的那双眼睛里,还漾着明晃晃的看戏之色。
薛恕无法,只能板着脸去教殷承岄骑老虎。
老虎背上没上鞍,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