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
好。”
他朝符满使了个眼色,魏琳一头雾水,央求两人,两人却怎么也不肯说。
“莫名其妙。”魏琳撇撇嘴,“不告诉我,我不送你们棉袄了!”
姚成宣嗤笑一声:“哪敢收魏左丞的礼物啊?”
魏琳:……好不容易见一面,你不阴阳怪气是不是会死?
姚成宣会不会死不知道,但她知道考生会顶着多冷的天气应考。
她托实践小组帮忙宣传尚书省的棉袄:“你们知道尚书省的廊庑下有多冷吗?肯定能卖得很好。”
“我给你们提成!”
姚承宣听着她的话,挑眉道:“我也要去考试的。”真有这么冷,怎么不关心一下我?
魏琳冷笑一声:“你不会自己买吗?”
她还记恨着姚成宣一来就阴阳她。
姚成宣想了想:“行,那我自己卖自己一件,记得给我那个什么提成。”
他跟着魏琳和实践小组混迹久了,脑瓜子看上去都机灵了不少。
魏琳无语地看了他一眼,让他跟着自己回尚书省领棉袄。
能来参加特科的,大多是富贵人家,如果是长安外的考生,就要准备好一应盘缠,如果是长安内的考生,也要准备好考生相关的物品。
科举考试本身就有门槛,会筛掉那些不足以支撑学费和考费的家庭。
王婉和桂五娘也没有余财,但好在她们有魏琳的特别关照,还有上届状元亲自辅导,就算她不懂兵法,也请了齐二郎来为桂五娘上课。
齐二郎看着桂五娘埋头苦读兵书,想起了好几年前他们一起去骑马的时候:“那个时候,魏郎还说,五娘说不定能成为女将军呢。”
武举选的是将才,和在前线厮杀,只会听令的小兵不一样,一定要有能掌控大局的才能。
魏琳看着认真的桂五娘,笑道:“一语成谶嘛,说不定就考过了。”
王婉的辅导就简单多了,她本来就是江南乡贡的女儿,自幼修习经书,魏琳只需要帮忙看看她的课业就好了。
这二人都被送了一件胸口绣有红字的棉袄。
报名截至后,尚书省一直在对外销售商队带来的棉袄,很快便被应考的考生们抢购一空。
虽然棉袄比起自己带五六个手炉进考场更方便,但这不是棉袄受到考生追捧的主要原因。
“这个每一届都有吗?”尚书省门口的乡贡指着棉袄上的红字问道。
吏部主事挠了挠头:“应该是吧。”
“好耶!”这位乡贡高兴地跳了起来。
他已经连续好几届都参加科举了,虽然一次也没有考上,但是这一届尚书省的棉袄深得他意。
以后每一届都来考!把棉袄挂满一整面墙!他抱着集邮的心态如此想到。
胸口上“第二届特科考生专用”的红字,似乎给这件普通的棉袄施加了特殊的魔法。
考生们谈论着这几个字,连长安城的天气都不管不顾了,穿着厚厚的棉袄上街,还特意挺起胸膛,将胸口的红字展现出来。
路过的人看见他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又来一个考生。”
在长安城内,他们已经见惯了这副模样的考生,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志得意满,即使热出了一身汗,也一定要将棉袄穿在身上。
魏琳还是在旬报上得知了这件事。
她近日一直忙着辅导王婉,和处理尚书省内杂七杂八的事情,还有特科考试的事宜,还没怎么出去逛逛。
之间旬报上详细报道了棉袄带来的新风潮,又因为有考生穿棉袄的时间太早,热出了病来,在呼吁大家要注意气温变化。
魏琳乐了半天,将手中的旬报交给好奇的尚书右丞观看。
旬报虽然只在官吏和世家贵族的手中流通,但已经有不少庶民也知晓了报纸这样的东西,有时候会去茶楼,听一听别人说这期报纸又报导了什么。
这几年有不少文人墨客向旬报投稿,希望都能如同赵务那般被皇帝看重,而且还能宣扬自己的名声,人一多竞争就大了起来,像姚成宣那样水平的诗作,现在已经登不上旬报了。
尚书右丞看着报纸上的报道,惊讶道:“棉袄畅销啊。”
大部分棉袄都被尚书省包了下来,卖给考生后狠狠赚了一笔,魏琳将这笔钱财购置了不少东西。
房淮看着她花钱如流水,心痛道:“花那么多钱买这些干嘛啊?”
她买了不少日常用品,还给尚书省的官吏们都添了一件棉袄,笑道:“福利啊。”
特科考试就要开始了,尚书省紧缺人手,不搞点福利,怎么竞争过其他部门呢?
房淮不理解地看着她。
吏部尚书虽然看不惯魏琳的做派,但私底下也颇为眼馋尚书省的这些福利。
他状似不经意的路过,询问提着大包小包的尚书左都事:“你手中的是什么?”
“尚书,”尚书左都事挪不开手,只能点点头,就算打招呼了,“是魏左丞发下来的一些猪油和肥皂,还有一点碳,还有纸卷笔墨……”
他每说出一样东西,吏部尚书的脸就黑一分。
尚书左都事不觉他想,清点完自己领到的东西后,高兴道:“魏左丞说近来要降温了,让我们注意保暖,还给我们发了个手炉。”
吏部尚书本来是想打听打听尚书省的近况,结果越听越气。
大家一同负责特科,怎么不给吏部也分一分?!
但房淮不在,他拉不下这个脸去找魏琳,于是撺掇马尚书前去。
马尚书:“……”你吏部穷关我们户部什么事?
户部向来油水丰厚,虽然马尚书还不至于贪污受贿,但户部的官吏们也享受到了好处,比其他部门的人待遇都更好些。
吏部尚书气结,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后,疯狂给御史台的人写信。
我要举报!举报!尚书左丞挪用特科的经费!
魏琳第一次上常朝,也就是小朝会的时候,就被御史们弹劾了个够。
小朝会在太极殿举行,只有正五品以上的大臣才能参加,这些朝臣虽然起得早,但是一个个都精神充沛。
尚书省新上任的那位尚书左丞,闹出来的动静已经满城皆知了,不少朝臣就等着小朝会这日,好看一看御史台的热闹景象。
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事务,平日里他们看见了都要绕着走,生怕沾染上麻烦。
因为御史台的这任御史大夫,是个喜欢刷业绩的人。
御史大夫曾经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在一天之内连上十八封奏折,弹劾某一位现在已经不在场的官员了。
他这一次并没有给魏琳这么高的“礼遇”,只浅浅上了五封奏折,弹劾魏左丞近来所做的事情。
御史大夫往前一步出列:“臣有事禀报。”
其他朝臣互相交换了个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