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


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和其他人一样往周氏身上泼脏水,尤其她受过现代教育内心知道没有孩子不一定非要是女性的问题,与其说是女主替周氏说话,还不如说是她在替一个普通的旧时代女性说话。

这正是这几章和周家人的接触才让她知道,原来不是所有人都像栓柱一家那样会感念你的帮助,有的人哪怕已经占到便宜也仍旧会想占的更多一点。女主在经历过这件事之后意识到周家人的不可靠,后面逃荒提醒王宝山夫妻提防这些亲戚,这都是要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而且古代是父权社会,在当时人的眼里,女主已经是许家人,不再是王家人了,而且别说寡妇了,就算家里头儿子少的人也还是会受欺负(比如只有一个独子),这里是一个宗族社会,不是女主靠单个人的能力就能走出去的。对于王家人来说,虽然王宝山夫妇疼爱女主,但是如果女主和周氏起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长子崇文又坚决不和周氏分开的话,即使王宝山夫妇再不愿意,他们也只能放弃女儿。因为小农社会可没有所谓的退休金,等他们干不动活,还得靠儿子养老,他们心里就算更偏向女儿,也会在现实选择以及周围的舆论环境里,被迫站到长子那边。我们从女主的角度或者从上帝视角看周氏错误很多,但是这在古代没办法构成让崇文和周氏分开的理由,除非再等几年周氏还没有孩子,才会让周氏和崇文的分开更符合当时的环境(但是这又涉及到到底谁不能生,在没有办法确定是女方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于女方,又和封建社会压迫女性挂钩)。

所以基于种种考量,女主目前不会和周氏公开闹翻,但也会不断积攒力量,慢慢和他们解绑。在写这篇文之前,我也查了好多明代的资料,尽可能让小说在保证可观看性的同时不至于完全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部小说不出意外的话,篇幅会在100章以上,所以女主也会不断的成长,为自己、为家里人、为周围环境做出一定的改变,25章之后女主就不再这样了,所以还请大家耐心看她的成长。

也感谢大家给我的意见,我会重新思考一下女主个人性格以及成长过程的塑造,尽量给大家呈现出一部合格的作品来。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提建议哦,感谢你们的支持!

第14章 藏粮

周氏第一个皱眉

就说那二百斤粮食,周大山自家留下一百五十斤,又给周大海家送上五十斤过去。

他们没有一个人敢挺直腰杆子说不曾占王家的好处。

周大海家的本来想从木槿这里开话头,把话题引到王崇武身上的,结果先被王李氏给了个没脸。

就算她脸皮厚,也没法再开这个口。

于是只说些无关紧要的哄王李氏高兴。

晌午时,周家人坐着不走,这是要留饭的意思。

他们可不跟王家似的,吃粮食就能吃七八分饱,他们家人多又没粮食,就着王家送来的粮食加树皮磨成的粉一起吃,吃个四五分饱已经很高兴,

要饿的实在受不住,就多少吃点观音土。

观音土吃多会大肚子,最后活活撑死。

要是只吃一点增加饱腹感,倒没太大问题。

王宝山在外间喊王李氏过去做饭,木槿下意识要去厨房,正好可以远离战场。

结果王李氏阻止她:“你做饭从来不爱惜油盐,你没听亲家说嘛,咱们家接济完亲家之后,连你过来吃顿饭都负担不起,哪能任由你手松放油盐。你且招呼着客人,我去做!”

王李氏显然没有消气,说得周家人面上讪讪的。

而周氏心里五味杂陈,看公婆的意思,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前段时间讽刺小姑子在家吃喝的事,她不知道是不是木槿透露过去的。

周家人刚来,王李氏就和王宝山说依照亲家的性子,晌午肯定要蹭一顿饭回去。

他们夫妻还说好,他们要真留下,不管怎么说都是亲家,就蒸一锅杂面馒头,让他们吃的饱饱的再回去。

毕竟周家儿子多,他们那点粮食不够吃。

但周家人接二连三地拿木槿说事,仿佛木槿吃用的是他们的,王李氏临时更改了主意。

你家闺女嫁到王家,我们老两口可从来没亏待过她,地里有家里三个男人并两个长工,儿媳几乎很少下地,周氏在家做闺女时恐怕都不会过的那么舒服,周氏拿着王家的粮食接济家里,王家没人说她半句不是,王家做的已经够地道,不然出去看看,还有哪户人家比他们做得好。

王李氏心想。

王李氏来到厨下,没做杂粮馒头,只做了糠饼,一人一个,不管饱。

家里之前杀的鸡,没舍得吃,用盐腌了起来,本想炖上半只鸡的,这下也不用了,直接上点之前腌的咸菜就好。

反正闹灾荒,家家户户都不宽裕。

所以,当饭菜端上去的时候,王宝山盯着糠饼好一阵端详。

老妻什么都没说,但看桌上的饭菜,他能猜到两边恐怕聊的并不愉快。

而女客这头,周氏看着糠饼,第一个皱眉。

她天天跟王家人一起过活,自然知道王家的生活水平,家里一日三餐两餐都吃杂粮馒头,只有一餐会吃糠饼。

王李氏当时还说天天吃糠饼虽然省粮,但容易积食,周氏记得很清楚。

但在周家妯娌眼里,亲家给的饭食没有夹树皮草根,已经很不错了,就是每人只给了一个饼子,糠饼不大,只能吃六七成饱。

她们本来以为这一趟能吃个饱饭来着。

当然,王李氏自个也陪着她们吃糠饼。

饭席上,周大海家的一直悄悄用胳膊肘子戳她妯娌。

她是个精明人儿,知道自个惹恼了王李氏,怕自己再开口的话恐怕会火上浇油。

但嫂子就不一样了,她跟王家可是正经亲家,她开口王李氏会给些面子。

可她妯娌就跟一根木头似的,光顾着啃饼子,半声不吭。

可把周大海家的急坏了。

周大山家的把用力糠饼咽下去,才开头:“亲家母,咱们崇武的……亲事有着落了吗?”

看到周家人的德行,王李氏可不想再亲上加亲,她跟当家的都觉得,要是再让崇武娶个周家姑娘,他们恐怕就真得养周家一大家子人了。

王李氏放下筷子说:“我跟当家的瞧过不少好姑娘,崇武干活一把好手,可等到我们老两口去了,他们分家以后每家就剩下三十亩地,没法子再跟现今一样富贵,当家的说要给崇武找个嫁妆丰厚的姑娘,到时候不至于立不起门户来。再说,媳妇嫁妆多,再加上给崇武的三十亩地,经营得当俺们以后的孙子说不准还能有闲钱念书呢。”

光一条嫁妆丰厚就把周家人的嘴给堵得牢牢的。

周大海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