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0


尚书的膝盖立刻落地,在殿上第一个为陈延说话,钦差当即也跪了下来,陛下神色未变,只说清远必不会如此。

但内心何意,已不可知。

来信不长,暗喻不多,只说陈延在百理做了千件万件奇事,屡立奇功,完成了寻常臣子一生都不可能完成的成就,但忘记了最后一环——

‘世人只知百理府知府陈延,不知成宇帝慧眼钦点百理府知府陈延,为你我之过,爹亦忘提及此事。’

总有七窍玲珑心,路远,当年也不知道陈延能不能做出成绩,若是做的不好,宣扬这个岂不是让陛下给陈延的错背锅。

后来事做得好起来了,也许注意过这些,但后面说终究不如前面了,陈延才是百姓心里最棒的人。

“所以,就因为这些事?”茵茵喃喃,有些不可置信,“文臣还闹……功高盖主?”

谁知道呢。

陈延已然无言以对此事,茵茵也说不出话了,怪不得……怪不得外祖一家世代守边,但总有孩子要放到京城。

也是怕此事吧,不得不说,此事一出,陛下二字在茵茵心里,忽然轻了很多。

“那该怎么办?”虽然心里不舒服,但君令不可违,到时候陛下一言,他们也只能走。

“暂且想不到好的办法。”他苦笑,谁能想到呢,做到这一步,最大的障碍竟然会是陛下,“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我倒不是担心入京述职的官位,只是——”

“我知道。”茵茵握住陈延的手,“我还能不知道相公你吗,若是求官位,当年也不会外放到百理。你只是舍不下这百理的基业。”

真的是奋斗六年出的基业,他和她亲眼看着这座贫瘠、穷困的城一步步走到如今农业丰产、百姓富足,街上贩夫走卒脸上都挂着笑容,府内两大产业提供强经济支柱的样子。

不夸张的说,百理就和月儿一样,像是陈延的另一个孩子。

“我想过,推周知州接任我的位置……”但只想了一瞬,就觉得自己是异想天开了。

陛下既然已经起了心思,就不可能换他举荐的人,那还要他离开干嘛。

“不过也不必想的太差,百理陛下也是重视的,必不可能派一些酒囊饭袋来接。”

这个话题越谈越伤感,陈延不想让娘子和自己一起沉在这样的情绪当中,笑着说:“爹娘都在京城,六年未到他们跟前尽孝,如今回去,也算是了却你我一桩心事了。”

“这,这不一样!”

“再看吧。”陈延揽住茵茵的肩膀,“上面还未下旨意,目前一切都是我和爹的猜测,当不得真,说不成……”

他目光望向悠远的京城,“说不成是我和爹会错了意。”昔年伴君,他总还记得,戴着头冠的君主目光有天下百姓,有一往无前的锐气看着他说:“朕欲令你往。”

那时候的成宇帝,不是这样的人。

不过,也得提前布局了。

说来也是搞笑,百理府的百姓们估计谁也想不到,自己爱戴、敬重知府大人,为他请长生牌,彰显所爱、所敬,却……

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暗地里的规则、明面上的世道。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4-15 00:11:18~2023-04-17 23:40: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万年后我从林中走过 30瓶;19862998 22瓶;Z 20瓶;不过如此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9章 君意

◎圣意从不可违◎

秋日的燥热总算要过去了, 百理不是个爱下大雪的地方,一点点的雪花自空中飘飘洒洒落下,混着点雨, 就意味着一年里最寒冷的时节要来啦。

以往,这样的季节是很难过的, 但现在不同啦。

如今这日子富足, 冬日里, 谁家里不备碳备粮呢!

连最讨厌冷天的孩子们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么季节, 因为冬日连着年, 生活富足之后,过年不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种仪式感。

大人们会为孩子们准备压祟钱, 做满满一桌子的年夜饭,孩子们的兜里被小糖果和零食塞满,街边的各种店铺里, 红艳艳地、锣鼓喧天。

这样的热闹, 谁能不爱呢?

年夜里, 知府府的门内与门外是两样的世界,门外, 百理府百姓自发地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灯放在陈延的家门口, 算作祈福。

没有人来规整过这些灯,但它们非常整齐, 一排一排, 而且不知道是哪个人传出的小道消息, 说陈延最爱吃豆花, 所以很多祈福的灯上都画了一碗小豆花。

偶尔, 人们在放下灯后会在门口停留一会儿, 静立着,随后和小孩子们说着什么,懵懂的幼童们摇摇摆摆,最后于门前磕了个响头离开了。

那暗黑夜色中摇曳的灯光点点,一眨一眨,仿佛天上的明星。

陈延不太喜欢大家这样,但在当世,开诚布公拒绝这些、说这样做的百姓不好,是极伤人心的,是以,他只叫管家和府衙中人年夜前多在这里巡一巡。

今年,他和茵茵还有小月儿在府内的阁楼上往外看,这孩子已经见过门口灯若繁星之景了,并不意外,只问:“爹,你知道外面的灯可以亮多久嘛?”

“不会太久。”陈延知道贡灯是百理府的一种习俗,算是祈愿、祝福,这灯若是送到水上,里面的蜡烛会多放,让它多亮一会儿,然放在他家门口的,基本一盏茶的时间就会黑掉,“亮太久,恐有火灾。”

说话间,门口的灯海,好像就缺了一角,小月儿哇了一声,“原来真的亮不了太久。”

陈延笑笑,搂着她,妻女皆在身侧,他空出一只手紧握着茵茵,二人一起望着京城的方向,年前,陛下已差人送来一封信,语气还同先前一般,但字里行间,已透出极‘思’陈延之意。

不断回忆起他当初在农事司、在户部的改革之事,说他是国之肱骨,走到哪里,都有‘点石为金’的奇行,是以,不该停留在一个地方太久。

岳父之猜测,已成真了。

陛下先发信,定是想他自己接轮子,毕竟,不在官场的茵茵都知道,他于百理做得正正好,此刻陛下将他调离,根本毫无理由。

且,若强将他调离之后,继任者没有将百理管好,那么一切后果留言,岂非还要落到天子头上。

但若是他‘自请’回京,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是他自求,愿离开百理,陛下是蒙恩‘准’他回京。

个中事,甚至不能深思,因为细思极恐。他沉于思忖之中,手不自觉紧握,很快,一股同样温暖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