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8
子不是天天给你写信吗,一开始还仿古法用木函封信,后来大概也意识到再送下去光木函都能堆成山,改成把绢书叠成鲤鱼寄过来,瞎子才看不出他什么意思。”
王琅:“……”
王允之瞥她:“怎么,我说得不对?”
王琅轻咳一声:“也就前两次是,而且没有天天,阿兄太夸张了。”
汉代人寄信,喜欢用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当信封,信夹在木板中间,外用绳缠绕打结,加上封泥。
蔡邕诗中所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并不是真的像陈胜吴广一样把绢帛藏在鱼腹中,而是以烹鱼代指拆信,写法生动活泼,艺术水平很高。
晋人没这么麻烦,写信多用纸,信封也用纸叠。
王琅平时收到的友人书信大多是纸函纸笺,也有喜欢用布囊盛放缣帛信件,或是家贫买不起纸,遂和汉魏人一样写在尺牍上。
谢安第一次送信用古法装入鲤鱼木函,姑且还能认为他在表达郑重之意,第二次送信把白绢叠成鲤鱼,王允之当时一看就挑眉。只是王琅收信态度自然,他也就假装不知,冷眼旁观事态发展。
如今王琅即将出孝,他的心态也渐渐变化,决定和妹妹把话摊开:“山山服阕以后,不妨请他上门一叙,也让我见见他。”
第50章 势门摊牌(一)
王允之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王琅不确定是他原本为人如此, 还是受她影响太多,最有可能是两种原因都有。
总而言之,他提了一个让王琅有点啼笑皆非的要求:
“就算以后没有瓜葛, 现在还是朋友,邀请入府招待是应有之义, 不过山山邀请的时候, 不要告诉他我在。”
王琅半无奈半撒娇地唤了一声阿兄, 劝道:“山涛的妻子想见嵇康、阮籍而不露面, 是因为有男女之防, 阿兄又没有这种顾虑,想见他就引见给你,料来他也不会拒绝, 为何要做得像贾氏窥帘一样?”
西晋权臣贾充的小女儿贾午常常从青琐窗中偷窥父亲宴客,看到父亲的掾属韩寿俊美,秘密结下私情, 后来被贾充察觉, 嫁给韩寿, 算是晋人皆知的一段中朝典故,被王琅顺口拿出来比喻。
王允之叹息:“我的妹妹为了他都能把兄长编排成怀春少女, 居然还问我为什么。”
王琅举手投降:“好好好, 我不说,还让他到廊下去, 保证让阿兄看得清清楚楚, 听得明明白白。”
她一边说, 一边忍不住在心里暗自诽谤:她这个兄长挖苦人的本事与日俱增, 上次说王羲之和亲, 这次连自己也不放过, 和谢安可能会挺有共同话题。毕竟那也是位善于挖苦人的主,嘴巴毒起来的时候对外不放过权臣郗超,嘲讽人家是入幕之宾,对内不放过侄子谢玄,笑话他前倨后恭,堪称外不避仇,内不避亲的典范。
诽谤完哥哥和谢安,她提笔给谢安写信。
她自认在这段关系里光风霁月,没什么不可以对哥哥说明。
至于谢安,他不做鬼改做人之后,除了喜欢写信,举止言辞并无逾越之处,又是第一次来位于乌衣巷的本家高门拜访,比墓边棚屋正式得多,不可能轻佻孟浪。
于是称府中新到了一批柑橘,风味甚美,又院内寒梅初绽,满庭生芳,问他是否有暇入府共赏。
书成搁笔。
她从案边取了一只厚茧纸糊成的信封,将墨迹风干后的短笺折叠两次,塞入信封,也不加封泥就递给司北,让她派人送到谢宅。
王允之希望她在私生活中也得到幸福,对各种机会持促成态度。
王琅比他想得更多一些,觉得自己以后事业和家庭难以平衡,相处时间最长的只会是荀文若、房玄龄那样的谋主,能留给家人的时间很少。就算有幸遇到长孙氏那样贤良淑德的内助,双方的感情付出终究不可能公平对等,不是她理想中的伴侣模式。
所以,虽然她如哥哥要求的请人上门,考虑的却是如何不伤情面地说服对方迷途知返,趁早断了其他心思,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果之事。
#
王琅在不懈蚕食地改变晋人,晋人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她。
看着少年纶巾轻裘,翩然缓步的身姿,王琅满腹的劝说之词统统被对照得俗不可耐,无法再拿出来作为理由说服人。
在暗香浮动的梅花前相对坐下,拉起防风的布幔,摆好加炭的暖炉,奉上茶果,王琅终于看够,千般道理化为一个问题:“谢郎当日为我解围,可知我在想什么?”
少年垂下眼帘,把玩手里的会稽青瓷茶碗,神态闲雅淡然,声音也和缓,仿佛宁静月夜里的沧海:“料来与安所想不同。”
这个人对她真是寸步不让。
王琅内心觉得有点好笑,倒也佩服他能沉得住气,点点头正色道:“谢郎是为了让我知道天下之大,自有能人,我已经受教了。”
坐在她对面的少年抬起头,带着嘲讽地睨了她一眼,根本不想接话。
王琅视线微顿。
谢尚有时候也会用这样的眼神看她,但她对谢尚正如谢尚对她,两人相互怜惜,不愿意对方受伤,所以她这种时候往往让步,任对方说什么都听从。
然而谢安这么看她,她却反而有些跃跃欲试,想要更进一步探探他的底线。因此故意等他端起茶碗,浅啜茗汁的时候开口:“而我当时在想,此人日后会是我的尚书令。”
谢安脸上的表情僵住。
他似乎忍了又忍,最终看向她的眼神里混合了种种情绪,汇成难以言喻的古怪之色,让王琅忍不住笑了出来。
“很意外吗?”
这是明知故问。
谢安凉凉瞥她:“若是魏武似公子这般,以戏弄荀令为乐,荀令只怕要连夜收拾细软离开曹营,一刻都不敢多留。”
这是责怪她态度轻佻戏弄人。
王琅认真反思自己,觉得只有在庐山初见的那一次确实是她先挑事,但那时候他还在做鬼,不肯做人,所以不能怪她。刚才固然有试验他城府的意思,但话语并无虚假,因此问心无愧,坦荡道:“我并非戏弄,只是以为风云际会,可图大事。”
谢安收敛表情,不置可否。
王琅也不失望,继续陈述自己的观点:“谢郎的美意,我已知晓。然而谢郎之才得天独厚,终将为天下所用。我的才能亦不在宫墙闺阁之内,不可能嫁人做妇,望谢郎了解。”
听到她明明白白说透想法,谢安脸上的神色恢复柔和,宛若风平浪静的海面。那种从容不迫的悠然回到他身上,令人难以揣度他的心思。
只听他含笑点头道:“公子不准备出嫁,安亦不准备出仕,岂非正好?”
王琅挑了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