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
自若地指挥士兵杀敌,战场的鲜血溅在他脸上,显得十分凶神恶煞。
……
永乐年间,广宁伯刘荣抱着还在襁褓中的第三子刘安:“我儿!”
“啪——”
亲一口!
“我儿!”
“啪——”
亲一口!
“我儿!”
“啪——”
亲一口!
……
而另一边,少年朱瑛在自家院中执起刀,手指一点一点滑过刀面:“瓦剌?哼!”
……
永乐年间,刘聚急急忙忙给自己叔父——御马监太监刘永诚擦眼泪:“叔父莫哭,此是卫国之战,便是我真捐躯在战场上,那也值了。”
刘永诚认真道:“俺不是哭你上战场,俺是哭俺对得起你父在天之灵,将你培育成才,让你在国危之时,有能力扛起如此重担。”
刘聚:“……”
……
顾兴祖、李端、刘得新、汤节几人也纷纷在天幕中找到自己,或是害怕到腿都在抖,或是被肃杀氛围弄得大气也不敢出,或是呼吸粗重,畅想着上阵杀敌的荣耀未来。
少年于谦也在看天幕。
同窗皆是哗然:“于谦!那个人是你诶!提督各营军马!二十二万的兵都归你指挥!好威风!”
于谦忍不住笑了,小少年还是会因这些赞誉而高兴的时候。
又有同窗疑惑:“不过,好多大官都有守门任务,于谦你要做什么啊?是坐在城墙上,传达指令么?”
“如果是我!我会去守德胜门!”少年于谦大声地宣告,双瞳炽亮若火。
德胜门,是九门之中守门任务最重,最艰巨的门。它将正面迎击北方的一切入侵。
【“于谦!”最后,五十一岁的于谦说:“陈于德胜门!”】
【待诸兵出城后,于谦将所属之事托付给侍郎吴宁,随后出城,下令——】
【“关闭九门!背城死战!”】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他披上甲胄站于军队最前方,三军皆奋。】
【朱祁钰也拿出魄力来,厉声言:“有盔甲军士,但今日不出城者斩!”】
【后,双方整整激战五日。除士兵浴血奋战外,居民中敢战者,持刀枪出城战瓦剌,不敢战者,登上屋顶,高呼:“俺们去投砖石,砸死这群龟孙!”其声动天。】
【五日之中,也先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身亡,瓦剌兵死伤惨重,士气底下,也先又听得大明勤王军队将到,恐归路被其断绝,遂带着朱祁镇拔营北遁。】
宣德年间。
“好好好!”
“好一个于谦!好一个朱祁钰!好一个军民共战!”
看到居然能打赢,可把朱瞻基高兴坏了。
“朕有一个好大臣!好儿子!还有许多国难当头,英勇为国的士兵与百姓!”
他站起来,踩着靴子,在地砖上啪嗒啪嗒地走来走去,脸上满是笑容。
【一年后,也先将朱祁镇归还大明。】
【七年后,其趁朱祁钰生病,策动夺门之变,重新登基。】
【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于谦。】
朱瞻基笑容滞在脸上。
等等,杀了……谁?
第36章 朱祁钰:“你们能愿意在朱见深治下站出来为我平反,我已经很
于谦?在国家危亡之时,撑起中华脊骨,没有使汉人再次衣冠南渡,偏安一隅的于谦?
朱祁镇杀了他?!
朱元璋心态瞬间崩塌:“俺刀呢!俺刀呢!!!”
有这么一刻,朱元璋和宋高宗之前的宋朝皇帝共情了。
那么忠心耿耿,才华卓绝的大贤臣,你“啪”一下就不要了?就杀了???
哪怕是朱允炆,此刻都眉心轻拢,十分不悦:“又是一个宋高宗?无耻!败类!于谦如此忠良都容不下。”
朱棣更是川剧变脸,上一秒还是笑吟吟模样,下一秒就抽出身侧剑,一剑劈开面前案几,大怒:“朱祁钰你怎么回事,当八年皇帝还心慈手软,把他接回来当太上皇做什么,半路上让他遇匪啊!或者回来后让他病逝,朝臣还敢为一个死太上皇来责怪你一个活皇帝吗!”
朱高炽本就是个仁义的人,猝尔受此恶耗,刺激得他扶着膝盖大口大口喘气,那肥胖身躯渐渐浮上紫绀。
“陛下!陛下!”大臣们连忙招呼侍卫,七手八脚把人抬进内殿,又紧急传唤太医。
七八名老臣伏在榻边哭求:“陛下莫要再看!保重龙体啊!”
朱高炽意识到自己确实在失控,不能再继续看下去了,便虚弱地点点头,又道:“你们也量力而行,看不了便别看了,若有需求,便与东宫提。”
大臣们连忙应是。齐齐退出殿时,听见内殿爆发出大哭——
“君报之以琼瑶,所效国家却掷以鸾刀,人何以堪!人何以堪!”
朱瞻基:“……”
当他确定是朱祁镇杀了于谦后,心情骤忽沉重下去。
既为于谦难过,又猛然意识到——一个拼死保护你朱家江山的人,最后被你朱家卸磨杀驴,往后谁还敢站出来为国尽忠?
朱瞻基心里十分难受:“怎么会这样……明明之前一切都好好的……”
明明仁宣之治留下来丰厚家资,堪比文景……
明明就算大明遭遇危机,也有于谦这样要忠心有忠心,要能力有能力的臣子出来挽大厦将倾……
明明朱祁钰是个明君,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明明……明明……
朱瞻基听见自己阴冷的声音:“朱、祁、镇!”
“来人!取笔!磨墨!”
朕要废!太!子!
*
【要说朱祁镇是被朱祁钰从瓦剌接回来,这可冤枉朱祁钰了,他还没有这么傻白甜,而是当时朝廷之中不少大臣都支持将朱祁镇接回来,因为……再怎么丢人,朱祁镇也是大明皇帝!】
明,景泰朝。
一群臣子条件反射地齐刷刷点下脑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怎么雪耻?宋已说得很清楚。一是收复故土,二是迎回二圣。
真以为二圣那么得人心?还不是因为这俩玩意代表着国家颜面,他们不愿意自杀殉国,臣子们只能想办法把他们接回来克。
而叫门……咳,而太上皇留在瓦剌实属奇耻大辱,何况,他能叫门一次两次,也能叫门三次四次,不接回来,万一继续叫门,哪一次就叫开了怎么办?而且太上皇在瓦剌,若瓦剌要求大明给太上皇送贡品,他们还能不送吗?
于国家颜面,于国库厚薄,都不能不把人接回。
【是以,朱祁钰在这般声势下,有所动摇,却也不曾直接下令把太上皇从瓦剌那边要回,而是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