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1


还因着过度保护溺爱,以至于孩子哭闹,那怕有时候想好好教导,但是最后也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昨晚被那孩子一一点出,林茹君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才知道自己有多离谱。

明明从小父母不是这样教导她的,还常告诫他们,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地位阶层都是时代造化的产物,有起必然有落,千万别让外界的夸赞迷晕了头。

他们爱她如珍宝,却也知道自己的女儿只是个千万人中寻常普通人罢了。

所以当初才会加倍的对沈格好。

甚至岳家,还有她任性的丢给公婆的孩子,就盼着他们对她更包容吧。

但是她却叫他们失望了。

他们教的,她全没做到,还连着把妙儿给教坏了。

至此之后,林茹君不在避讳往事,她像那孩子说的那样,会告诉妙儿,打她一出生,就有很多人爱她,她不是外人说的拖油瓶;会告诉妙儿,她爸爸是个很好很好的人,妈妈也很温柔。她有着最好的爸爸妈妈......

看着远去的火车,顾念徽挺直到僵硬的背,微微松弛了下,没忍住偷偷松了口气。

........

另一边,火车上。

沈默能说什么呢,只能敲敲自家着婵丫头的头,视线扫过自家三小只,连带着边上看着这边的便宜徒弟,无奈的道:“行,回去就等着吧。”要严厉还不简单。

说完指着边上看热闹,眼睛眨巴眨巴贼亮的一群孩子。“你们也是。”

向来最讨厌读书学习的小峰,还有沈悦吓的往后一跳,一大一小疯狂摇手,这事可别带上他们。

沈默睨了眼人,可惜,晚了。他的热闹是能随便看的吗?

边上的青松青石,笑的一脸轻松。还好他们住在县里,回去近来不要到堂哥眼前转悠就是了。偷乐的两个却不知道,往后数年,每到周末他们必然会接到几份代表着堂哥关爱的试卷。

一行人摇进站,刚下车就看到了车站门口迎接的一众人,除了自家人外,就连郑老也来了。

看到他们老人家可激动了,上前不住的拍着沈默李秘书等人的肩膀,不断的夸奖。边上沈家人也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沈默他们这才知道,他们上报纸了。

当初广交会上那个记者说的可不就是真的嘛。就在他们回程的这期间,不仅是粤城地方报,就连帝都,全国内刊都陆续报道了这次广交会,着重表扬了沈默他们几人,选用的图片正是当初众人和外商的合照。

“可不就是呀,看看,我就知道默娃一定能成。这孩子不仅脑子好使,长的更是好着。和这些大高个外国人站在一起,气势十足。啊呀,真好看!”

郑老稍解释了下情况,边上同来的沈大材再憋不住,抖着手里的报纸激动上前道。

这才刚下车的众人也耐不住了,纷纷伸手道:“我看看,我看看。”他们还真的上报纸了。

沈默也跟着瞥了几眼,颇为意外的是,没想到人报社不仅用了他们照片,而且放在了报纸正页,正中间,格外显眼。

看来大多数人还是很有眼光的嘛。虽然这黑白色也不过显出他十分之三的风采,比不上留影石,但是勉强能看就是了。

沈默臭屁的想着,耳边还不断的响起自家大堂伯带着焦急的叮嘱:“慢点,慢点。都给我小心点,可别把报纸给我弄皱了,这我可是要拿回家裱起来的。”这份可是他厚着脸皮朝郑老讨要的。“你们想要,自个想法子去。”

心情越发不错了起来。

等出了火车站,沈小姑一家,还有一向不大爱和沈家这边走动的曾向红纷纷不住的像沈默道谢。

这一趟不说涨不涨见识,就说能上这么一次报纸,就值了。

孩子们依依不舍的作别。挨到最后离开的郑老,眯着眼看着沈默:“往后继续,这次的事,上面领导知道了,可是竖起大指姆赞了你年少有为。”

关键时期,为国家赢得一大笔外汇。不仅这次进口的一整个完整的生产链设备妥了。

更重要的是,这小子在广交会上对上外商一副侃侃而谈,毫不怯场的模样。一口咬定不降价,把那些外商气恼的不行,最后还拿人没法子,只能咬着牙下单。

实在是叫人解气呀。

这么些年,为了赚取外汇,粤城大半地儿都成了给外国人养兔子。仔细繁琐的攒长绒毛,时常交易,还要被对方故意挑刺压价格。更不要说,价值不低的珍珠玉饰,字画只能摆在友谊商店里便宜卖。

这能有什么办法呢,归根到底还不是国家成长的不够强大。不过,蛰伏蓄力只是一时的,未来总有一天,华国总会更加挺直脊梁的站在世界强国名列中。

目送郑老离开,沈默这个当事人还没如何。沈阿爷和沈大材可就乐疯了。他家孙子/大侄子这可是在上面领导面前挂上号的人呀。

这可是年少有为呀。

回去的路上,没喝酒两人就觉的自己已经醉了,面红耳赤,还时不时发出两声短促笑声。

只叫沈小锋大声怪叫:“坏了,我阿爹,还有一爷爷傻掉了。”最后吃了两记头栗,疼的吱哇乱叫,才一副大松了口气的样子,直逗的大家的笑不停。

上面夸赞的事情不好炫耀,显的没有分寸,但是上报纸这事可就不能藏着掖着了。这不一进村,沈大林和沈阿爷可不就开始大力卖力的夸夸夸起来。

然后,慢慢的演变成整个青山大队开始对外继续夸夸夸。

原本沈默管着的那小工坊,更是一炮而红,县里拨了些款下来重新选址修建,正式挂牌,越发像模像样。

后续沈默盯着又收纳了些手艺人,张一栋,桑奶奶,哑哥等人都成了大师傅,不仅干活,还开始带起了徒弟,工资待遇直接按照县城里工人来。

之后几年,沈默依然带着人参加广交会,每年都能拿到不少订单。

虽然青山大队看似没得到什么好处,但是实际上,有这座青山工坊的存在,往后不管是修路,政策扶持,划分管理,县里总是会第一时间优先考虑青山大队。

无形中为青山大队带来不少实惠。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而这会儿最先受到冲击的是青山大队这些知青。

那怕下乡已久,但是或多或少带着点大地方来的优越感,自认为的见多识广,这一刻和人家沈同志广交会事迹一比,那可真被比成了渣渣。

何况他们下乡,难道真的只是为了麻木的挥着锄头,费力巴拉的半天还没翻完小半亩地。那有点建设农村的样子。

被这种心情刺激着,除了只想吃软饭的韩家琦外,其他人,就连沈妍都似有两分触动,这次沈默,沈家,这趟广交会,真的让她颇为触动。虽然一时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