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
。
一串是给大壮哥的,一串是他爹又给他买了一串。
先前那串他早就吃完了。
大壮每天虽是在镇上读书,但下午都会被接回来,所以连他的也一并买了。
只不过现在大壮站在大人前面,低下头在哭,一看就知道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好给他,所以江启找了一个盘子把那串糖葫芦放下,低声对虎娃说:“这是给大壮哥的,你等会儿拿给他。”
“嗯嗯。”虎娃点点头。
大家蹲在一起吃糖葫芦,江启悄声问道:“这是怎么了?”
几个孩子一人一语:“大哥逃课出去玩又被抓住了。”
“叔看到了他。”
“村里去赶集的人都知道了。”
“大伯气冲冲的去镇上把大壮哥抓回来了。”
“爷爷说不让大哥再读书了。”
……
从这些七嘴八舌的言语中,江启理清了事情的真相,应该是大壮哥逃学出去玩,结果被村里去赶集的人看到了,然后回来告诉了他们家里。
这件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江启记得之前爷奶都为这个发过好几次火了。
现在爷爷似是准备来真的,不让大壮哥去读书了。
这种事江启一个四岁小孩也插手不了,他便继续和虎娃文生他们蹲在一起吃糖葫芦。
第14章
不同于小孩子没心没肺的快乐,江家大人所处的地方,氛围很是低沉。
周遭只有大壮时不时的抽噎声响起。
半晌,江老爷子开口了,“大壮,今天爷爷最后一次问你,你到底想不想读书?”
吴氏伸手捣了一下儿子的后背。
江老爷子装作没看见,而是继续道:“如果你想继续读,那么以后就不能逃课,你是个好孩子,应该也知道咱们家里供你读书不容易。你爹和你两个叔伯,在码头上累死累活的抗一整天的大包,才有七十文,这还不算吃饭的银子。”
“他们有多苦,你每天回家也是看得到的。”
码头的活能赚钱,但确实累,你去了干活不麻利人家直接一鞭子就上来了,把你骂的是狗血淋头,还有一些小圈子势力等等,并不轻松。
通常不是那种身体特壮实的人,干上几天都得回家歇一歇。
“家里为什么送你读书,一个是读书将来有个好前程,二来也是为了免除家里的徭役,你要是能考上秀才,你爹、你叔伯就不用去服役了。”
“每次服完役,他们整个人瘦一大圈,回来都没眼看。”
“今年就又该轮到你爹去了。”
“所以爷爷希望你仔细考虑清楚,要继续读,那就下定决心好好读,不去的话,也早点说出来,咱们好另作打算。”
这一番话说出来,就连一心想让自个儿子读书的吴氏都做不出什么小动作了,她沉默了下来。
大壮看着爷爷严肃的视线,直接绷不住哇的一声嚎啕大哭了起来,他不是什么丧良心的坏人,如今也只不过才七岁。在读书上不用心,只是因为他一个孩子,玩心大,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知道家里苦。
事实上他爹去服徭役回来他也是看到过的,家里叔伯去码头抗包等等,他也知道。
吴氏历来都会把丈夫有多辛苦告诉儿子,以此激励儿子认真读书,大壮也会心疼父亲,只不过他是真的读不进去。
他大声含糊不清的说道:“我早说了我不想读书,不想读书,你们都不听我的,我真的读不下去啊呜呜。”他也不想天天回来被他娘揍啊。
可他一提起自己不想读书了,他娘都很凶,对他又打又骂。
他害怕。
江老爷子叹了口气,最终下了决定:“行了,以后大壮就不用去镇上念书了。”
“爹。”吴氏忍不住喊了一声。
江老爷子道:“这不是第一次了,你心里早该有数。”
吴氏低下头,有数是有数,但一下子真要放弃,谁能接受的了?
那可是读书当官啊,全家最多的银钱都花在供这一个孩子上了。
现在不供她的儿子,就该供另外两房的了,绕是她和妯娌关系好,心里也舒坦不了。
无论是当初供孩子读书,还是现在不供了,对江家来说,这都不是件小事情,这时候也不是说接下来事情的时机,江老爷子道:“行了,先做饭吃吧,有什么事到时候再说。”
众人散了,但大家心里清楚,这事还没结束。
各房心中都有自己的打算。
第15章
今儿这气氛,江兆恒也不好太张扬了,他只低声把镇上的事情跟爹娘说了一下。
“什么?”江老太太惊讶道:“真的卖了八两银子?”
“嗯。”江兆恒道:“八两,我拿了些买了点肉回来,中午正好做了。”因着大壮这事,江家做饭的时间都推后了一些。
江老太太喜滋滋的,这银子固然不会交到她手里,但在她三儿手里,不就也是在江家。万一她真需要急用,三儿总不能不给她用。
江家的银子越多,她就越高兴。
她叮嘱道:“既然大夫说对你的腿好,那你就每天按按。”
说完她喊了起来:“小六,小六。”
“诶。”江启跑了过来,“奶奶,怎么了?”
老太太将江启一把搂住,笑得见牙不见眼,“快,跟奶奶说说,你那药方是怎么回事?”
尽管江兆恒已经简略的说过了,但老太太还是想听江启自己再说说。
江启把先前跟他爹的说词又说了一遍,“就前些天村里有大夫来采药,……那个大夫就把这个方子给我了。”
他们村确实偶尔会有大夫来山上采药,所以江启并不担心他的理由被拆穿。
果不其然,江老太太听后并没有怀疑,而是心肝宝贝似的抱着他,语气满是得意:“咱们家小六果然就是讨人喜欢。”
江老爷子没说话,不过看着江启的眼神同样很柔和慈爱。
很快,这个消息也在江家传遍了,八两银子算是一笔小巨款,江老太太当然不可能守着不炫耀。大房和二房知道后,俱有些羡慕,不过他们自己也有存私房钱,虽然有私心,但也不至于人家正当得来的银子都要嫉恨。
所以并未有什么不满。
老三一直是个大方的,有钱的话,日后给孩子们买零嘴的时候肯定会更多。
过了好一会儿后,他们的午饭做好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饭桌上,吃了一半的时候,老爷子突然提出道:“现在大壮不去读书了,但咱们家还是要再出一个人,你们是什么想法?”
大家瞬间都抬头看向江老爷子。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一个孙子不读了,另一个人再补上去。
士农工商,没有人不知道读书好,要是家里银子够,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