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2


罢人已然靠在汤显身上,完全不把汤显僵硬的身体当回事,朱至问:“黄河的水如何?”

汤显看着近在咫尺的朱至,连动都不敢动一下,朱至有问,他压根听不见朱至在问什么,傻傻的望着前方。

得不到答案的朱至抬眼一看,好吧,汤显完全没有听她说话,无奈伸手捏了一记他的手,“发什么呆?”

发呆,汤显是在发呆没有错,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朱至靠他了,朱至依靠在他身边了啊!

这辈子他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一天!

可朱至捏着他的手让他感受到一阵酥麻,也让他瞬间反应过来,汤显的脸已经红如火,结巴问:“公,公主,公主说什么?”

朱至无奈道:“我说,黄河的水怎么样?”

啊,汤显整理心情,如实答道:“黄河的水就是黄的。”

此话让朱至一愣,黄河的水就是黄的吗?谁说的?

但一想现在的情况,把这么两个问题又给咽了回去。

“水有什么问题吗?”汤显总算稍稍缓一缓了,因而追问。

朱至问:“谁规定的说,黄河的水就得是黄的?你想想我们日常用的水都是清的。为什么黄河的水就得是黄的?”

平和的语气问来,朱至知道暂时不会得到答案,但这个答案其实是可以寻的。如果有那想去寻黄河之源的人,为什么他们就不可能也找一找所谓黄河水黄的原因。

果然,汤显不作声了,对啊,黄河的水为什么会是黄的?为什么他们就觉得黄河的水就该是黄的?

汤显想动,朱至看在眼里问:“你莫不是想现在就去弄清楚?”

经朱至提醒,汤显终于反应过来,他去不了!

“你都听说了吧,我爹给了我们的孩子一个侯位。”朱至不习惯绕弯子,也不喜欢总被人催着。

“你做好准备没有?”末了再补上一问。

汤显惊叹不矣,却也如实而答,“我做好准备了,公主呢?”

是的,汤显怎么样重要,朱至也重要。

“花要开了。”朱至余光瞥到花要开,立刻从汤显身上离开,目不转睛的盯着不远处正在慢慢盛开的昙花,汤显!!!

好在他这会儿怎么样也没有人顾得上,昙花一现,何其难得一见,看花,看花。

两人都屏住呼吸,聚精会神的盯着在他们面前慢慢缓放的花朵,朱至在这个时候冒出一句话,“今晚既有昙花一现,又有流星雨,应是良辰吉日。”

汤显应着一声,眼睛在昙花上不假,手却握住了朱至的手,朱至并未挣扎。

“花开了。”昙花一现,再短暂,却是这世上难得一见的美景,在花开的那一刻,两人看到那花苞缓缓放开,绽放出属于昙花最美的一幕。

“流星。”一阵呼唤声,星辰如同雨落,而今,再也不像以前一般让人惊恐,而以为神奇。

“好看。”朱至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昙花绽放,也看到了流星,心满意足的露出笑容,很是欢喜。

汤显突然靠近朱至道:“再好看也没有公主好看。”

朱至余光扫过汤显,自不会错过汤显眼中的真挚,骄傲的道:“那是自然。”

难得见着朱至骄傲的小表情,汤显忍不住笑了,朱至也笑得眉眼弯弯。下一刻,一唇落在朱至的嘴角,汤显的声音很轻很温柔道:“我一直在等着今天,想要给公主一个美好的回忆。也是想让公主知道,哪怕我什么都不说,其实我一直都在准备,我更怕公主不愿意。”

朱至又不傻,哪里会看不出来汤显对自己的尊重,事事以朱至为先,样样以朱至为重。

“那我现在告诉你,我准备好了。”朱至认真回答,汤显应道:“好!”

一吻落,绽放的昙花未落,于这月色之下,若隐若现,引人遐思。

嗯,朱至得说,她不应该对汤显有所质疑,毕竟有些东西是本能。以至于看到福溪那一脸欣慰的样儿,朱至难得的一僵。福溪却笑容满面的道:“皇后娘娘能松口气 ,奴婢也放心了。”

朱至其实不明白的是,他们有什么不放心的?是怕她变心,或怕汤显出事?

反正事情算是圆满解决了,她也终于不用被人催了!

朝得继续上,朱至更把学堂操办起来,连带着准备多年的教材也都用上。对,教材这个事,可大可小,远的说,秦始王灭六国,一统文字。近的朱理学说,这对人的影响何其大,足以证明教材必须要严格把控。

是以,不管是公立学府也好,私立的学堂也好,教材是必修课。至于你们上完教材的书之后要教什么,那朝廷就不管了,随便他们。

对此也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谁让教材虽然是集不少名家大儒所编,架不住最后审核通过的是朱至。换句话来说,编书的人但凡想夹带私货,不好意思,朱至不答应,你就是想硬塞进去,真不行,朱至就是不答应。管你们说得天花乱坠,她就是不让人印。

以至于不少大儒最后都自闭了。不少人往泰定帝那儿告状,泰定帝尽责给女儿收拾残局,哄着人老先生最后都忘了告状的事,只能接受朱至的标准。

同样的事不是一两回,到最后泰定帝都劝顺手了,别管是谁哭着恨不得把朱至吊起来打上一顿的来,最后都笑呵呵的回去。

朱至对此那是必须给亲爹竖起大拇指,本事相当了不起!

泰定帝却警告朱至,差不多就行了,就不能跟他们讲讲理?泰定帝和那些大儒们说的理,难道朱至能不懂?

朱至也无奈的好吧,是她不想讲理吗?明摆着是他们认为大道理从她一个女人嘴里说出来就是对圣人的玷污,她也就不想跟他们多费口舌了!

反正,黑脸她唱了,白脸泰定帝来唱挺好!父女配合默契。

不满于朱至负责教材诸事,但又想起事情最后拍板的是泰定帝,朱至对教材的要求一如她对诸多人的要求,务实。所以相比于死读书,朱至更让人开扩思想,从读书中找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

读书,不能死读书。比如之算术,识五谷,知耕种,样样都有所涉及,别的还好,就算术这一点,当时那些编书人都差点要跟朱至死扛上了,还是朱至问:“六部之内,谁不会算术的?”

六部官员们不吱声,但了解内情的人都相当清楚,少有。毕竟不管哪一部都得会算术。别管以前有没有学过,眼下却是都学了的。

正因如此,朱至且道:“当官的连笔账都算不好,那不是任人忽悠的节奏?你们确定大明要这样的人?”

好吧,这事,确实是他们思虑不周,最终一群认为算术实商贾之道的大儒们,终在现实前闭上了嘴。

反正在教材的事上,无论多少人心不甘情不愿,最终还是按朱至的意愿推行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