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14
着唤一声祖父。不趁着信国公还在,多跟他学着点,难道要等将来没人教的时候,她再自己摸索?
所以,让朱至去对付倭国,那挺好的,总比人在他们面前晃悠让他们难受。
因而,这回没有人吱声了。朱至一走,顺便把所有女人都一并带走,那简直不要太好。
然而多年以后,无数人为今日没有阻止朱至领人走而懊恼,悔恨终身。
此刻,他们更多欣喜于终于可以把朱至这些女人送得远远的,再也不用看到她们,为她们的存在而心堵。
却不知,这宴席过后,朱元璋特意寻上朱至叮嘱道:“此行一到福建,先把整个福建围起来,什么都不用干,把那些当官的全都拿下杀了!”
!!!朱至纵然知道朱元璋恨贪官,可是开口就是让朱至杀掉整个福建的官,是不是有点过了?
“不仅是福建的官员,就连那些乡绅富商,你瞧着该杀的也一并都杀了。”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一个喜杀扬名的皇帝张嘴就是让朱至杀人也就算了,泰定帝竟然也是同样的意思。
不,这比朱元璋更狠好吧。乡绅富商,爹啊,您莫不是想把福建有钱有田的人都干掉,好让她顺利推行收回田再分田?
第173章 立斩
◎张弛◎
这话, 朱至当即问出来。
泰定帝眼中闪过欣喜,很是满意朱至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朱至就是想问问, 明显更想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 万万没想到却是肯定的答案。
受到惊吓的朱至不由摸了一把小心脏,毕竟朱元璋说出杀贪官污吏的话没什么新奇的,可是某爹说得太狠, 以至于让朱至都震惊了!
“你爹说得对, 别管是谁,胆敢拦着不让你干事的人, 无须手下留情。”朱元璋听完给泰定帝补充,听来心情显得十分愉悦, 这才是他的儿子啊!
引以傲的朱元璋更得叮嘱朱至,“锦衣卫已然查清楚,证据确凿,贪官污吏也好,乡绅富商也罢, 为官不正, 为富不仁, 都不必留。杀之以震慑天下,便于你后面放手分田。”
总的来说, 朱元璋和泰定帝是给朱至指一条路, 告诉她到底该怎么行事。杀光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乡绅富商, 是既能平民愤, 也能让朱至后续能够顺利推行改革的办法。
法子不能说不好, 朱至听着心里有了底, 至于要怎么做, 她会随机应变。
只是让朱至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和泰定帝叮嘱后,马氏也亲自叮咛。
“我知道你不是嗜杀之人,正因如此,此去福建,你须决断,不要因一时之仁,以令分田中断。你不是为自己,你是为大明百姓。王朝更迭不可避免,今天下既是我们朱家执掌,你为大明公主,须向天下万民表明,大明皇室心存百姓。而且,天下女子也在等你。但凡你这一回让天下女子从此有田有地,至少她们不再是处处依附男人才能活。同为女子,知女子之苦,能等到君臣相争,急需找到另一个平衡。女子,纵然只是作为棋子,能够出现在朝堂这盘棋上,就是我们的机会。至儿,此后女子的前程如何,在你。”马氏信任朱至,更对朱至寄以厚望,正因如此,她才要朱至须果断。
“你父亲和你爷爷不同。你爷爷是眼里不容沙子的人,在他心里,他是君,满朝文武是臣,既为君,他容不得旁人忤逆他半分。他可弃于这满朝群臣,却容不得他们弃于他。”马氏说起朱元璋时,不难看出她的无奈。
“这是霸道,□□。”朱至吐槽朱元璋,马氏凝重道:“是啊。因而夫妻相保容易,君臣相始终难。你爷爷不一定是能够海纳百川的皇帝,可你爹会是。他仁厚爱民,他会是一个比你爷爷更合适的皇帝。因而,你只管放手去做,万事有你爹在身后为你撑腰,还有我。”
马皇后想让朱至知道,朱元璋会犯的错误,泰定帝不会犯。
既然认定朱至提议的重分田地是好事,泰定帝就会支持到底,对此,无论发生什么事,有多少人说朱至的不是,朱至都不必担心,只须放手将此事办好,办妥。
朱至哭笑不得辩解道:“奶奶,我不担心。自来改革就没有不被人反对的。我做的都是我认为该做,理当做好的。至于将来,最差不过一死,谁还能不死?变革非一朝可成,只要不是随我亡而灭,必令大明百姓能够过上他们想要的太平安乐的日子。”
如此豁达,无畏,马氏搂过朱至道:“我们至儿是好孩子,更是国之栋梁,大明得能你,甚幸也。”
“爷爷一味把奶奶困于内宫,管那么些破事,实大明之不幸也。”朱至的感慨不是今日才有,而是一直那么觉得。倘若这个皇帝由马氏来当,会比朱元璋更好。
“如今也不晚。正好我回了北平,你在北平铺的局,我为你扛起。”马氏并不觉得曾经的自己有多少委屈,也不至于过不去,以后,将来,才是更重要的。
“你手里那些女兵跟你多年,也是时候让她们上战场了。只你一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够。”马氏对朱至的情况相当清楚,正因如此,她才会提议朱至应该把人放出去,最好能够让那些女子绽放属于她们的光芒。
“奶奶放心,我会的。”朱至辛苦练出来的兵可不是用来摆设的,以前没有让她们出战,是因为她们本事不到家。
现在不一样了,确实也是到了该让她们各显身手的时候了。
相较于朱元璋、泰定帝、马氏的叮嘱于离别在即的朱至而言实属不正常,常氏知道朱至将要往福建去,只管准备一应吃食,收拾行囊,叮嘱朱至一定要小心照顾自己,这才正常。
朱至连连应是,保证自己出门在外也会照顾好自己。
常氏再不舍,那也知道自己拦不住人。
再者,泰定帝和朱雄英明摆着有什么事要朱至去做,她要是拦着,叫朱至不高兴不说,怕是更坏了泰定帝和朱雄英的事。
于大局上,常氏从来不拖累泰定帝。
不过,朱至照旧是要把朱允炆带上,对此,这一回泰定帝却道:“允炆留下。”
饶是朱允炆也没有想到泰定帝竟然要把他留下。
“你年纪也不小了,跟在你哥哥身边,早日做出些成绩来,好与你封王。”泰定帝这算是解释。儿子眼看着一天天长大,不能一直当着皇子不思上进吧。泰定帝是想自他开始,不再一味给儿孙们封王,也就是希望儿孙们都能有本事,至少能够对得起他们生在皇家,受百姓供养。
“我跟着姐姐也可以做出成绩。”朱允炆习惯跟在朱至身边,那让他感觉安全,舒心。
泰定帝突然让他留下,朱允炆总觉得有别的原因,绝不是泰定帝说的那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