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8
理解到位。
曹国公有问,他只管一五一十的回答,余下的也无须他操心。
曹国公一听,马上明白了朱至的意思,这不就是要真正把北元变成大明的城池吗?
显然,朱至也是十分清醒的人,知晓于凉国公领各路人马冲在最前面,打完了仗转身就跑,这不是给人卷土重来的机会吗?这可不行!朱至就得领着人收拾残局,正好,她如今的身边有一个杨荣。
仗还没打完,杨荣已然第一时间向朱至进言,好不容易攻下的辽东,必须要让他们成为北平的一处屏障,万万不能再叫北元控制了。
至于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大明攻下的城池,绝不能再让其他人有机会夺去。建城修渠引水,感化百姓 ,以令百姓觉得,跟着他们能够吃饱穿暖,那他们就绝不会再想打仗。
为此,杨荣那是给朱至送上了厚厚的一份公文,上面有针对如何安抚北元百姓 ,如何修复两族百姓关系的办法。
最最重要的更是,大明得费心经营草原之地,须得供应生活在草原上的百姓们日常所须的用水,盐什么的,让百姓们看到大明对待他们是何种态度,他们也必能明白,大明比北元好。
引水,开盐池,行啊!朱至看到上面的办法,自然清楚的知道办法是可行的,架不住有另一个问题。钱!
朱至将问题提出来之后,杨荣不太好意思的道:“公主生财有道,您是知道在下主意是好的。”
呵呵!朱至当然知道是好,可好归好,她现在要用钱的地方有多少,杨荣他知道吗?
“公主,为长远而谋,把敌人变成我们的城墙,更是坚不可摧。”杨荣为朱至分析利弊,何尝不是盼着朱至答应此事,唯有如此,才能保边境安宁。
朱至翻了一个白眼道:“我帮你把建议呈上去,至于朝廷听或是不听......”
话音刚落下,杨荣已然第一时间道:“要是指望朝廷,让那些文臣拨银子,这不比割他们的肉更让他们难受?”
“你现在不是在让我割肉吗?”草原,什么是草原,这一望无际的草原,有他们的主河,想把水引到无水的地方,能是一件容易的事。那花费的人力精力,不用细算朱至都头皮直发麻。
虽然眼下朱至也不是没有在干类似的事,但小大小闹跟计划周全的安排能一样?
“公主,公主,或许罪在当代,却是功在千秋。再说,战事一休,公主要想专心挣钱,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杨荣已然明了朱至有多么生财有道,好话不要钱的往朱至身上砸,只盼朱至下定决心干。
不指望朱至,指望朝廷上的人,他们一准会先考虑到底草原这地方能不能帮。
大明借粮,结果北元竟然对朱至动手这个事,朝堂上的人肯定都记着。
当然,杨荣更是觉得,其实朝廷的国库并不富裕。
“你可真为朝廷着想,明明知道你的提议是功在千秋,那就该让朝廷出面才对。盯着我的钱让我修渠引水,我的钱再怎么容易挣,也不是大风吹来的,真以为我不用费心?”朱至一眼瞥过杨荣,她能被人轻易洗了脑,以为修个渠引个水是小事?
“再者,水怎么引,如何才能避免有人挑起乱子,你果真觉得容易?”朱至再问,北元这回差不多被灭得七七八八,没个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他们绝不可能再挑事。
然而留下的百姓们如何安置,如何能让他们不挑事,不容易。
“只要公主愿意为之,必可成。”杨荣朝朱至深深作揖,盼着朱至能够松口答应。
“我看看再说。”朱至也知杨荣的建议不错,架不住朱至开销真大,如今要用钱的地方太多。
没事儿,只要朱至愿意考虑,杨荣自知朱至和那些打官腔的当官人不同,但凡是真真切切有利的事,朱至最多会考虑如何推行才更妥当。资金只要供应上,剩下的就不会担心了。
杨荣绝口不再提,日常跟在朱至身边的人,自知朱至派了精通工程的人让他们看看草原,这水要怎么引,如何可能让更多草原上的人有水喝,不必为水而操心。杨荣便知道,这事快成了。
满心欢喜的杨荣不再催促朱至,只更尽心更力的帮朱至办事。
比如怎么给北元百姓们洗脑,该让他们知道,他们被人所弃。
如今大明不计前嫌,愿意想方设法安顿他们以后的生活,不过,从今往后这里再不是北元的地方,而是大明的区域。所有人若想安稳过日子,就得守大明的律法,不可做出杀人放火,抢劫打人的事。
这一点要求不算太高,可以说算是最基本的了。大明没有想将北元百姓一网打尽,也不打算把他们关起来,以前他们怎么过日子,现在好像还是怎么过日子,那,这些原本的北元百姓也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现在慢慢的适应。
总的来说,凉国公在前头冲得快,后面没有生出事端来,真是多亏了朱至给他收拾残局。
凉国公攻入北元的营帐,可是向来不管不顾,一路杀过去,杀得北元上下胆颤心惊,无人再敢和大明抗衡。
然而战场上的将士能杀,普通寻常百姓却是如何也杀不得的。
真要是大明灭族的操作对待北元人,不是逼得人不惜一切代价的和大明抗挣到底?
好在,凉国公虽然认为杀光人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毕竟泰定帝早就已经有言在先,降者不杀。一应百姓也是不能杀的。不杀,如何安顿这些人就是极大的问题。
凉国公没闲心管这些事,在他看来,人若是老实就放着,不老实的人该杀就杀。至于他们是不是有饭吃,绝对不值得凉国公操心。
可他不操心,总得有人操心吧。
原本这类的事几乎都是曹国公接手的,架不住眼下曹国公回了北平,那原本该曹国公干的事,就落在朱至肩上。
俘虏嘛,也是要优待的。朱至接手一样样的安排,跟人也是有言在先,安安分分,踏踏实实不闹事,大家也就相安无事。反之,谁要是觉得能再起什么乱七八糟的心思,那可就得试试,究竟最后谁死谁活。
朱至下令三军谁也不许为难俘虏,更得让杨荣组织些会说话,擅长说话的人,跟北元的百姓们好好的说道说道,只要归附我们大明有什么好处。
杨荣听着朱至的安排,默默给朱至竖起大拇指。
有了朱至指示,杨荣可就得跟北元人细说这两年来大明做的好事。比如,大明去岁送了北元十万石粮食,这可是真真切切的。
再有,互市一开,不就是想要双方互通有无,也是为了助北元度过难关。
想来诸位其实都听说过,脱脱首领部下的人进了大明之后,不管是谁,只要干活的都能吃饱穿暖,仅此,足以说明大明绝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