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5
这样一来,有心挑事的人不就成了他们这些臣子?按朱元璋的性子,想要挑拨他们父子感情,朱元璋绝对会在第一时间要他们的命。
所以,对于泰定帝要做的事,哪怕是要改朱元璋立下的规矩,想改那就让他改吧,朱元璋要是不乐意,自然就会回来找泰定帝的麻烦。
“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也不再局限于答题的方法。明经和明义,农桑等等,你们看着朝廷哪一个部门缺人才的就多加点。”泰定帝顺着这么个思路抛出来,至于到底要怎么做,还得臣子们一道商量。
“太子跟着一道商量,尽快拿出个合适的章程来,明年朕要开恩科。”泰定帝确定的目标,让儿子和朝臣的一道商量,行不行,他看着。
不过这件事情得抓紧了,怎么说明年也是泰定帝登基改元的新一年,那不得趁此机会多收人才。
被点名的朱雄英乖乖的应了一声是,突然想到多年以前,朱至就对朱元璋框定了四书五经作为考试的内容而怨念无比,没想到朱至没把这件事提出来,如今泰定帝奔着大局也决定要改科举的内容。
但是,朱雄英也得承认,会读书的人未必就能为国出力,为民尽心,而不会读书的人,也不代表于国无用。
所以,用人之道啊,实在是不好把控。
朱雄英再一次体会到,人啊,果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好在,古今往来自科举创立开始,取士之道多有记载,先前没有框死内容的时候考的什么,取长补短,对应着自家如今最缺的人来定,并不是什么难事。
故而,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了,教材。
这一点是朱雄英提出来的,要说也是从朱至那儿得来的灵感,之前朱至带人给朱允炆和朱允熥修教材的时候,朱雄英就上面的内容查看了一遍,不得不承认,这教材确实该重视。
是以,考试的内容放开了,可是这上课的内容,是不是应该也集大成而定,也不至于让人面对书籍千千万万,却不能确定考试的内容都有哪些。
泰定帝面对朱雄英的提议,也问起在座的臣子们都是何想法。
朱雄英提起教材两个字,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原本朱元璋框定四书五经作为考试的内容的初发点,从各书籍之内挑选出认为可以选为教导的内容,这算不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的思想?这件事从整体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很多人的想法都在动,最终大部分的人都同意,教材方面可以由朝廷出面,集各大家修出,然后发布天下,供天下各州府的学子,先生运用。
可是教材到底该怎么出,这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朝廷想要选拔出什么样的人才,就会选定什么样的内容以供天下学子学。
泰定帝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忠、孝、仁、义、礼、智、信,对人的要求,圣人早就已经给出了标准。教材选取,理当弘扬古往今来的美德,更得让后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那,才是教材存在的意义。
这一点当然所有人都是同意的。
可是这教材集天下人才以修之,初版出来其实泰定帝看了挺满意的。
年关在即,北平安宁,北元不再进犯,两国再开互市的情况下,泰定帝念着朱至一去北平又是几个月,就想把人弄回来看看。
是以,朱至领着朱允炆和汤显回了应天,教材嘛,泰定帝正看着,听说朱至回了,刚进宫门,立刻让人把朱至叫进来。
“驸马和二皇子也一道来了?”泰定帝问上一句,也是觉得正常都应该一块进宫的吧。
“是的。”百川瞧得泰定帝听到朱至的名字,便满脸的笑容,心里也是高兴,想到汤显和朱允炆也一道回来了,嗯,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朱至就在大家伙都挺高兴的时候,和汤显朱允炆走了进来。
正跟泰定帝送上教材,而且等着泰定帝夸奖的臣子们,对于朱至的回归,其实考虑的是他们是不是该识趣的先走一步?
然而泰定帝却在这时候开口道:“要说这教材,之前至儿也给允炆和允熥他们忙活过,正好让她看看,听听她的想法。”
只是,朝臣面对泰定帝这副要听朱至意见的态度,其实是不满的。在他们看来朱至如此年轻,又是女流之辈,怎知天下学子该学什么东西。然而泰定帝不像是那么随口一说的样子,又想不过是让朱至看看罢了,看一看,出不了什么事,那就看吧。
“爹。”朱至领人进门,自然是要见礼,一个个臣子们不管心里想什么,也得客气的行礼,“公主,驸马,二皇子。”
泰定帝看着儿女一脸的精神,心情自然是极好的,招手让朱至上前来,“来的早不如来的巧,你刚回来,这教材也正好修好了,你看看。”
二话不说的将教材塞到朱至的手里,且让朱至看看发表意见。
朱至话没来得及跟亲爹说两句,结果亲爹却给她委以重任,行吧,那就看看。
饶是朱雄英这个当哥的也在一旁等着,也是想听听朱至的意见。
朱至粗略一番,毕竟这里头的书朱至都看过了,只是看个目录,知晓里面收集的内容,朱至也就能点评了。但是,朱至迎面即问:“这里面怎么没有将士征战沙场,浴血奋战,不畏生死的文章?”
第149章 文武
◎一视◎
被朱至迎面一问, 不管是泰定帝还是朱雄英都一愣。
底下的臣子中有人接话道:“公主,毕竟是为教善于人, 怎么能将战场上的凶残血腥写进来, 这不是要吓坏人吗?”
“二桃杀三士的计谋不凶残血腥?汉高祖斩白马盟誓不血腥?”然而朱至何许人也,嫌弃战场凶残血腥,难道那杀人不见血的计谋就不凶残血腥?
笑话!文臣比起武将, 不过是一个杀人不见血, 一个杀了人明明白白的露在人前。怎么就一种被歌颂,另一种却迫切抹杀?
“这份教材既然是让天下人读的, 却不能一味只让人觉得,大明只有文臣而没有武将。除非你们觉得身为文人也能镇守边境, 可以身先士卒。就算如此,你们难道只想让人记录你们如何与人在官场搏杀,而不想让人知道,你如何率领兵马镇守于边境,守卫大明安宁?”朱至只让人想清楚, 果真他们若是处在武将的位置, 他们自己做下的一切他们愿意被人抹去了一半?
“重文轻武的下场, 我以为你们看着宋朝应该汲取教训,现在看来却不然。”朱至那么一问, 性质就更不一样。泰定帝也好, 朱雄英也罢,都反应过来, 在不知不觉中, 他们遗漏了什么。
“文臣武将, 本不分左右, 不过是各司其职罢了。武将们纵然读的书不多, 可他们都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