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0
的主意来。
“你们说的话,我当然是信得过的。这么多年以来让我难受的事儿都叫你们解决了,我一开始还不乐意带上你们二婶呢。哪里想到你们是要帮我永绝后患。”秦王不得不坦然的承认,脑子实在不好使。
看看朱雄英和朱至,多好的孩子啊。
知道秦王的日子不好过,面对秦王妃三步五时个打听大明的消息,就为了重创大明,好让他们大元能卷土重来。
自家的王妃总想灭他的国,秦王早已经难受的不知如何是好。
最最让秦王难受的他竟然拿秦王妃半点办法都没有。想要和秦王妃和离,上头的朱元璋和太子哪个都不同意。
毕竟朱元璋和太子都让他动动脑子,想想办法,难不成秦王还能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秦王妃?
秦王是不建议当着父亲的面承认自己的无能。
然而不管秦王怎么承认,朱元璋和太子愣是没管他怎么叫苦。
娶进家门的人,秦王自己看着办,别整日到他们两人的面前叫苦。
莫可奈何的秦王最终只能想出避开所有朝中政事,只一心一意玩乐的藩王。
这个法子要说勉强秦王也不至于,毕竟秦王本来就不怎么想参与朝中的大事,有了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秦王还不用担心被父亲兄长嫌弃,多好的事儿啊!
“二叔想不到的事情还多着。我可提醒二叔,往后对二婶还得跟以前一样。你得告诫手底下的人,不许他们欺负了二婶,别让二婶觉得咱们家的人气度不过如此。”朱至叮嘱秦王一句,也是知道这男人都是粗心大意的,哪里想得到府里的人都是踩高捧低的主儿。
打击得秦王妃再也不会想给北元传递消息,这是朱至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并不代表说朱至要继续将秦王妃踩入泥里。
恰恰相反,朱至得让秦王妃知道他们大明的人有多厉害,却也要让秦王妃知道,大明最不缺的就是风度。
秦王控不住的抹了一把冷汗,“我怎么觉得以后我还得跟王妃继续斗心眼?”
“要不然二叔想跟谁斗?”朱雄英忍住笑,追问一句。
自知脑子不够使的秦王抓了抓头,老实答道:“我哪一个都不想斗,也自问斗不过。”
啊!如此有自知之明的秦王,实在让朱雄英和朱至说不出指责的话。
毕竟自作聪明的人还能骂一骂,自叹不如的人只想安居一地,不跟人斗脑子,难道还有错了?
朱雄英和朱至对视了一眼,最终默默的移开了视线。
“你们两个没什么事了吧?”秦王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丝毫没有要继续留下的意思,转头问了朱雄英和朱至一句。
“没什么事儿,二叔要是忙,就忙去。”这话也就朱至接得顺口,秦王能忙什么呢?一个游手好闲的王爷,哪怕进了北平,北平的事儿一堆,人家也完全没有要接手的意思。
但是这么聪明的做法,朱至也给赞一句漂亮。
秦王得了朱雄英和朱至的准话,立刻转身走人,都不待回一下头的。
“我也想像二叔逍遥自在。”朱至看着秦王的身影,透着羡慕,收获朱雄英质疑的眼神。你在说笑吗?
“上面有人顶着,下面无人敢犯。这种日子难道不好吗?”朱至就问问朱雄英了,这种日子难道朱雄英就不想要,只不过身份和所处的位置不同,羡慕也是羡慕不来的。
“你是可以的。”朱雄英自知是不可能,但是朱至是有选择的余地的,因此朱雄英也挺希望朱至可以像秦王一样。
“等我老了可以考虑考虑,我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朱至想像秦王一样,前提是得先活下来。
朱雄英如何不知道,朱至就这么感慨一句而已,哪里是能像秦王这样事事不管,事事不理的人。
“我们现在就静候信国公的到来。”朱雄英知道眼下北平的事都已经安定下来,就等着信国公过来接手。
“哥哥是不是忘了另外一件事?”朱至眨了眨眼睛提醒朱雄英。
“国都?”朱雄英怎么可能忘记这件太子和朱元璋都再三叮嘱的事。
应天只能作为临时的国都,一旦继位之君,必考虑迁都何地。
之前太子也曾前往古都西安和洛阳考察过,北平之地,其实一开始是被朱元璋划掉的。
但是出了朱棣的事情之后,朱元璋和太子又突然对北平这个地方相当重视。
北平的地理位置相对来说也算十分重要,若不是曾经作为元朝的古都,朱元璋对蒙古人深恶痛绝,也不会第一时间排除这个选项。
然而大抵太子去往洛阳和西安看过之后,都给了反馈。太子并不认为曾经的古都还适合如今的大明作为国都。
既然如此,那就好好的看看北平是不是还适合了?朱雄英和朱至都是担此重任。
“这一次跟我们来的人,是工部的谁?”虽然朱雄英不至于把这件重要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工部派来的人,朱雄英一时没反应过来。
“好像是工部侍郎简案。”朱至倒是记得这么一个人,但是也得跟朱雄英提醒一句,“工部的人未必就能断定北平是不是适合作为国都。”
此话朱雄英是认同的,毕竟好些人都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集思广益,想必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朱雄英想了想,计上心来。
真正有本事的人从来不在少数,有的只是不会用人的人。
“那咱们就在北平搞一搞。”朱至配合无比的给朱雄英想出了主意,兄妹二人一拍即合。闲是不能闲着的,毕竟时间宝贵。
“我安排让人找找对北平地形水利有所了解的人。不用找,只需张贴告示,诏告天下,让人知道我有心在北平修路造桥,但不知可有精通水利擅长攻城的人毛遂自荐。”朱至这些年来修路造桥,不知做了多少好事,也是为天下所知的,所以朱至打出这样的旗号来,必然没有人怀疑。
国都一事定不定下都不重要,重要是朱至,想要带动北平的经济,就得修路造桥。
“好!”朱至早已名声在外,放出去的话没有人会有疑心,而且北平因为朱雄英和朱至一番算计,如今是大洗牌,想必有不少人都暗搓搓的准备出手,就为了能够崭露头角。
很快北平上下都知道朱至要修路造桥,只是因为朱至初来乍到,对北平地形和水利都不太清楚,故而张贴出告示,希望有能人毛遂自荐,为她想出一个能够惠及于整个北平的方案。
朱至在其中尤其写明了修路需得四通八达,惠及于天下。
换句话来说,北平之内路要畅行无阻,对外也得四通八达。着重点名,路通了,则钱来了。
如此一句大实话,好些人读了都笑得嘴都合不拢,没有想到朱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