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3


的手,忧愁无比的道:“可她怎么总想着打人呢?一言不合就动手。就连舅舅都怕了她呀。前儿个日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又把舅舅打了一顿。这事我舅母跟我一说,我都不知道怎么接话。”

可这件事太子最清楚,怎么回事,马上告诉常氏道:“下回凉国公夫人有问,你就告诉她,都是凉国公该。”

此话落下,常氏马上懂了,朱至打人的事跟太子有关系。

不过太子适可而止,并未再开口,常氏明了其中的事不是她该问的,否则此事太子早跟她说了。

太子想起此事,突然感叹道:“就打凉国公一事来说,我们至儿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也不算一无事处对吧。”

常氏一听马上道:“太子莫在至儿面前肯定,妾都快头痛死了。再让她闹腾下去,以后怎么嫁人啊!”

显然,常氏都快被朱至愁死了,无奈太子不以为然,道:“无妨,咱们至儿天生丽质,冲她的脸,会有人忽略她喜欢揍人。”

“太子!”常氏最头痛的莫过于朱至喜欢揍人,恨不得把人塞回肚子里重新生过,把她这点改了!

太子被常氏急得赶紧安抚道:“说笑,说笑。我们至儿多好的姑娘,不用担心,不用担心。”

不过,太子考虑的是,这就考虑朱至的婚事,是不是太早了?

早是不早,朱至九岁了啊,谁家姑娘不是这个时候开始相看?

常氏其实也已经在给朱雄英物色未来的郡王妃。

不过,儿女的婚事暂时用不着太子发愁,太子寻着一个机会同朱元璋说起关于立下军功之人应该如何奖励之。

“怎么?”太子一向最懂朱元璋,而如今前朝文臣压着武将,其中有多少朱元璋的出力,朱元璋心里最清楚。

如今太子突然提起立下军功之人如何奖励,太子是要站在武将一边?

“至儿随母后出宫,道母后看到两个跳凤阳花鼓舞的姑娘,想起为攻下应天而死的几个姑娘。母后感叹,或许在她死后,再无人记得她们。”太子如实道来,与朱元璋作一揖。

朱元璋一顿,太子继续道:“父皇,为大明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无论是功臣或是将士,都不该忘,这是大明的态度,也是父皇的态度。”

深吸一口气,太子继续道:“儿子知道淮西功勋因为军功屡屡触及大明律法,令父皇十分痛心与怨恨。但是,功是功,过是过,父皇怨他们目无王法,却从来没有因此想要抹去他们的功劳,更希望世人都能记住他们的功,这并不冲突。”

朱元璋此时神色稍缓,显然听进太子的话。

“为我大明立功者,不管是何身份,我大明铭记之,大明臣民皆祭之,凡我大明一朝,永不曾忘,必能让天下臣民为我大明更加尽心尽力。”太子一波操作的用心是为收拢人心,以令天下人为他所用。

“好,好!”原本生气的朱元璋听着连连赞一声好,道:“这件事由标儿去办。他们吵他们的,你办好这件事,必能令天下人心臣服,以后无人敢不服你。”

太子一顿,同样为朱元璋的信任而欢喜,与朱元璋作一揖道:“谢父皇。”

朱元璋挥挥手道:“天下江山将来都是你的,你做得越好我越高兴。正好,也让你娘知道,咱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她那些担心大可不必。”

好在朱元璋没有忘记太子提起此事同马皇后有关。

也好,凡事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朱元璋瞅了太子几眼道:“此事你细细想想,拿出个章程来。至于你娘那儿,你多去看着点,也帮我说几句好话。”

后面是重点,重中之重!

朱元璋想到他往马皇后的眼前凑,马皇后当作看不见,他同马皇后说话,马皇后愣是一句不接。

对,马皇后是不赶他不错,不赶也没有要留人的意思。

同旁人能说说笑笑,对着他冷着一张眼,完全当他不存在。

朱元璋每每想到这儿,心里就跟被火烧似的,难受得很。

“儿臣说了。”太子能不帮着朱元璋说话?

可说了有什么用?他劝马皇后的大道理,什么朱元璋设锦衣卫,不过是为了掌控天下,查查贪官污吏,更多是为百姓着想。

道理马皇后不懂吗?

马皇后连朱元璋那点私心,那份控制欲,那生怕被人夺去天下的恐惧全都说出来了。叫太子无可反驳。

在马皇后看来,朱元璋设锦衣卫私心比公心重,而且对大明后世影响极其恶劣,这正是马皇后一意反对,为此不惜和朱元璋大吵一架的原因。

朝廷上掌审讯缉拿的部门还少吗?

说句不好听的话,朱元璋任用为锦衣卫指挥使的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做的什么样的事,马皇后一清二楚。

用什么样的人,已然证明朱元璋的态度,马皇后想到一个个案子牵扯出来的人。那些死去的人啊,血并未干,朱元璋忘得了,马皇后忘不了。

太子想到马皇后痛心疾首的样子,又怎么能继续劝下去?

朱元璋当着太子的面用不着掩饰,指着太子道:“你说你娘是不是糊涂了?朝廷上的事咱们说好的,就算我们有争议,总得讲道理。哪有她这样,直接当我不存在,我跟她说话,站在她跟前,她就当没有我这个人。”

每每思及此,朱元璋吹胡子瞪眼睛,该生气,一想又气不起来。

太子抬眼瞟了朱元璋一眼,讲道理什么的从朱元璋嘴里说出来,尤其是在马皇后面前,朱元璋是讲道理那一个?

朱元璋注意到太子的眼神,话不太好说了,挥挥手道:“算了算了,回去好好养你的身体,我和你娘的事我自己想办法。”

显然想到再让儿子操心他们夫妻的事,不太像样。

太子的气色看起来养了些日子,好些了。须得再接再厉。

太子自知不该多插手,立刻退去。

第一时间去寻马皇后,正好朱至在,太子问:“有功于大明者,生者何赏,死者何安,你皇爷爷让我拿出个章程来。”

马皇后眼睛一亮,朱至马上如同倒豆子一样的把后世对于建陵园,烈士陵园,以及惠及后世的政策全倒了出来,尤其该定下一个祭奠将士的日子。

为我大明战死之将士,于国有功,于民有功,我等世代自当铭记,若没有他们的舍身忘死,岂有大明的安乐太平。

将士者,自上战场,早已料到马革裹尸,可是为了天下太平,为了边境安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他们前扑后继,一往无前。如此壮烈之举,不该铭记吗?

太子听着朱至一套套流程下来,惊叹无比,立刻道:“你是早想好了等着呢?”

朱至不太好意思,毕竟这些不是她想出来的,她不过是借鉴,但是功劳好像也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