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
但凡朱元璋不是喜怒无常的主儿,郭惠妃都想问上一句,你们夫妻闹性子,扯上别人算怎么回事?她一个局外人不想掺和。
好不容易听说马皇后回来了,郭惠妃也不管马皇后去哪儿了,立刻问上一句:“陛下要去看看娘娘吗?夜里风大了,娘娘夜间似乎有些咳嗽。”
??这事朱元璋竟然不知。
立刻地,朱元璋起身,郭惠妃福身相送,可见松一口气,朱元璋正好看见,一品,马上品出其中意味,问:“惠妃,朕来你这儿你不高兴?”
郭惠妃小心肝一颤,小手一紧,终是如实道:“若是平日里陛下来看妾,妾自然高兴。可陛下和娘娘闹了小别扭,妾希望陛下和娘娘能快些和好如初。”
这话朱元璋听得略是满意,没有想趁乱使心机,是个好的。
不过,朱元璋能承认自己跟马皇后闹腾了?道:“朕和皇后闹什么别扭,都老夫老妻了。”
是啊,都老夫老妻了,马皇后一个多好脾气的人,都能不想理朱元璋了,朱元璋更应该好好反省反省,别总觉得自己委屈。
“陛上和娘娘夫妻情深,妾等都明白在陛下心中,娘娘极重。娘娘身有不适,陛下不曾耳闻也就罢了,若知晓如何能坐得住。”郭惠妃藏下心中的腹诽,只奉承着,说着朱元璋想听的话。
朱元璋当然不能再否认了,他能向天下的人宣告,他不在意马皇后的生死?
就算朱元璋气昏了头也断不可能!
“朕去看看皇后,你歇着吧。”朱元璋早在听说马皇后回来的第一时间就恨不得赶紧回去,可是一想到马皇后和儿孙们出去竟然不跟他说一声,更没有打算带上他,气不打一处来,立刻按下激动!
郭惠妃是聪明人,懂得给他一个绝好的借口。
不过,朱元璋刚要去见马皇后,一旁内侍来报道:“陛下,太子在宫里候着。”
太子。马皇后出宫不跟他说一声就算了,连太子也一声不吭。
“行,先见见太子,朕倒要问问他,他心里还记不记得我是他老子。”朱元璋怨念无比,必须要当着太子的面好好问上一问。
郭惠妃耳朵动了动,却是不敢插嘴。太子和马皇后的事,马皇后她说不得,太子她就更问不得。
朱元璋果断迈腿去见太子,郭惠妃身边的人道:“莫不是皇后和太子犯了什么错?”
“闭嘴。”郭惠妃惊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大喝一声,斥道:“这是你们该议论的事吗?”
宫中上上下下,但凡不蠢的人都知道,无论是马皇后或是太子,都不是别人能议论的。
凡是道马皇后不是,太子不是的人,都不用马皇后和太子张口,朱元璋早把那议论的人收拾了。
“在我身边伺候,有一件事记住了,无论是皇后或是太子的事,陛下如何说他们都不关你们事。你们若是因妄言而死,莫怪我不救你们。”郭惠妃不蠢,最是清楚在朱元璋的心里马皇后和太子算是自家人,他们自家人怎么吵怎么闹是他们的事,却绝对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
朱元璋火急火燎的回宫,果然看到太子等在外头。
见着儿子,朱元璋上去便指着他,不给太子开口机会,酸溜溜地道:“你这儿子当得是真好。我这个当老子的累死累活,半刻不得清闲,你倒好,领着一家子出宫玩去?还把你娘带上了!”
最后一句的怨气不是一般的重,太子面上一僵,他能卖了朱至,说朱至是故意为之的?
“儿子好些日子没有出宫,几个小的慢慢也都懂事了,是以孩儿以为应该带他们出去长长见识。母后,母后心下有些郁郁,儿子也是担心,这才求着母后同儿子一道出宫散散心。”太子当爹又是当儿子的,必须得收拾残局。
朱元璋没有得到消息,一准着了急。
再急,他回来只将事情全都揽在自己的身上,也就好了。
果不其然,朱元璋脸色稍缓,瞄了太子一眼问:“你娘好些了吗?”
太子抬眼打量朱元璋一番,朱元璋挥手道:“我们爷俩儿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母后心下郁郁的原由,父皇知道吗?”太子不得不问出这句话,一句至关重要的话。
朱元璋面上一僵,往前走背对太子道:“你娘就是大惊小怪,我不就是设个锦衣卫监察百官,她就过不去那道坎,再加上之前至儿的事,她发了好大的火。”
朱至的事,父子各知,朱元璋说得,太子却是说不得。
“请父皇听儿臣一言。”太子不接朱元璋的话,却是跪下了,朱元璋回身要将人扶起道:“有什么话只管说,你我父子,无话不可说。”
只是朱元璋想把太子扶起,太子却似是牢牢钉在了地上,不为所动。
朱元璋见此无奈收手,冲太子道:“有话你只管说,我听着。”
“父皇要设锦衣卫监察天下,儿子明白,可是,权无约束,只靠父皇一人之力,靠锦衣卫中子弟的自觉,要求锦衣卫上下执法严明,何其难。”太子进言朱元璋,朱元璋于此时同太子道:“行不行总得试一试,试过了,发现他们做不到咱对他们的期许,再撤了就是,别人不懂,你也不明白?”
太子不是不明白,却也想问一句朱至早已说过的话,“父皇信不过满朝的臣子?认定他们都是无功于天下,不忠于父皇,也无心安民之臣?”
朱元璋眼神骤冷,“贪官污吏,朕杀了多少?功勋贵族,朕又杀了多少?你比谁都更清楚我对他们的期许,可他们对不起朕,对不起!我怎么再去相信他们?相信他们是忠于大明,为我做事的人。”
深吸一口气,朱元璋愤怒道:“我是看出来了,蒙古人杀入中原,有骨气的都被他们杀光了,剩下的都是苟延残喘之辈。当着官只想中饱私囊,只考虑一己之私,你说说看,满朝臣子有几个是没有私心?”
“父皇,人皆有私心。父皇如是,孩儿亦如是。饶是父皇设锦衣卫,也是为了私心。父皇要掌控天下臣子,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可这是何故?
“父皇并不能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容不下他们,唯有他们触及国法之时,才能将他们下狱。难道如今的御史台,大理寺,刑部,做不到这一点吗?”
太子无奈,犀利指出,话里话外都是和马皇后一样的态度,不愿意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朱元璋闻之低头瞅了太子道:“标儿,咱这么做都是为了大明江山。”
太子道:“儿子知道父皇的本意,可是,若百官都笼罩于恐惧之下,朝中人人自危,果真百官就能乖乖办好事?”
“至少他们不敢干坏事。”朱元璋的目的很简单,他不求天下臣子怎么办好事,至少不敢轻易鱼肉百姓,足矣。
朱元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