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


入的男子,几百双眼睛齐刷刷盯着他上下打量,仿佛要把他看出个窟窿。

还好,翠金适时出现,将他拉到身边窃笑道:“那几个丫头片子盯你好半天了。”

没一会子,守卫也注意到他,好心提醒道:“说好多遍了,这里只留绣匠,赶快去北门。”

阿绫猜到会有人问他,平日里他偶尔在绣庄前厅做活,进门的人都会多看几眼,他早见怪不怪:“官大哥,我听到了,织匠去北,染匠去南。”

对方顿时有些傻眼:“啊……知道就行了……你,你刺绣啊……”

“是。”阿绫大大方方点头,反倒是看得对方有些不好意思。

时辰一到,东门敞开,里头的院子里是几百张立的整整齐齐的卷绷绣架,上头还各搁着一只手持圆绷,架子一旁搭配着上百色丝线,院落一角堆满裁好的底布,绫罗绸缎,绢纺绡纱,应有尽有。

负责纳新考核的人穿一身石青色圆领补子,胸前背后都绣着白鹇。

阿绫认得这身官服,叶静远在任时,穿得便与这个类似,只是绣样有区别,正四品绣的是云雁。

这白鹇应是正五品。

看样子,制造局监督一职如今是降品了。

考官抬起头,目光扫过全场,朗声道:“本次纳新,绣院只招五十人,不过且宁缺毋滥,若是绣的不好,即使人不够也不予录用。绣地和丝线统统都自选,不给定题,请各位自行选择绣样,务必拿出最高水平,织造局不养闲人,想蒙混过关的,现在就可以走了。”

全场哗然,刺绣,往细了做,那一件绣品可以绣上一个月,甚至一年,这要如何选题?

嘈嘈切切中,考官咳了一声,伸手指了指院子周边的一圈排屋,“虽说是自选,但考核只给大家两日的时间,累了,屋子里可以休息,渴了饿了,里头也有水和干粮点心充饥,期间可以随意取用。两日之后,我们以绣品的精细度与完成度,择优录取。”

两日……么……

他先前以为进来是要考验针法,不想居然开口就要一副成品,两日,二十四个时辰,他倒也没这样强逼过自己……阿绫来不及紧张害怕,反倒有些跃跃欲试。

他抬起头,怔怔盯着瓦蓝的天,既然日子这样巧,不如绣些什么给阿娘吧。

阿绫默默跟在人群最后,去挑选绣布和绣线,几步路的功夫,心里便出现个雏形。

他没有着急开始,先进屋喝了一杯水,又重新净过手,拿软布细细擦干,这才走到绣绷前落座,将黛蓝色烟云绡上绷,固定拉紧。

他避开了华丽纷杂的大红大绿,挑出所需绣线。

除却深深浅浅的七种青蓝色,只一扎鱼肚白和一扎银线。

劈丝,穿针引线,一气呵成。

两手分别处于布料的正反两侧,他闭上双目深吸一口气,再睁开便下了第一针。

0-0 就差不多是……考公……

第20章

从阿绫踏进院门那一刻,几个考核官员便注意到了他,毕竟,三百多人头,唯他一个男子。

“吴大人,那是个男孩吧?”老绣匠眯了眯眼,盯着院落一角的位子。

“是,看着年岁不大。”主考吴大人待多数人动了针,才缓缓起身,开始巡场。

吴和洲上任织造局监督不过三月有余,这纳新便是头一件大事。

虽说这织造局集织,染,绣三院于一体,但人员上可谓经纬分明。

抬头都是男人在卖力气的,是染院。

男女都有,但女子居多的,是织院。

至于这绣院,虽听说过……但他还是头一遭亲见到男子牵丝引线。都说刺绣是精细到极致的活计,他倒是有些好奇,这少年能绣出些什么来。

穿行过一排排绣架,匠人们先在底布上描完绣样才持起针线。绝大部分人选择手持圆绷,毕竟有时限,哪怕每日只睡三四个时辰,满打满算也只剩十七八个时辰,绣个荷包扇面都勉强。

牡丹、翠竹,银杏这样简单的花木是首选,胆子大些的,敢绣一只巴掌大的猫扑蝶,枝头燕,或是一尾鱼戏莲叶。

吴大人每每路过一个人,她们便要紧张地侧目,他怕耽搁了匠人们,只眼神草草扫过,步伐缓慢不做停留。

走到最角落,吴和洲一怔,不由顿住了脚步。

这唯一的男孩子,胆敢选了一块一尺三寸见方的底布。那块黛蓝烟云绡上,干干净净,并没有像其他人一般提前勾画好绣样,竟是直接起了针。

不晓得究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根本没有自知之明。

不得不说,这眉清目秀的孩子勾起了他心底的疑惑与好奇,他甚至忍不住向前靠近几步,直到自己的影子就要落在那布料边缘。

原本担心搅扰了对方,可少年不动如山,眼皮都不抬一下,目光专注于指尖,眼中除了这一方绣架,仿佛再无他物。

吴和洲暗暗惊叹,平日里,老师傅才有的从容气魄,他此刻竟在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身上感受到了,眉心一点细小朱砂,眼眸低垂,淡然俯瞰手中一丝一线,那一分镇定自若,仿佛造物者在云端,居高审视着天下。

这少年看似稚嫩,但手上功夫却了得,饶他一个外行也看得出。尤其是这走针速度,快的叫人目不暇接,也看不清那几根手指是如何动作的,只见细小的金绣针拖着根劈细的孔雀蓝丝线,来回穿梭于底布正反两面,每一针都不假思索,有如神助,不消半刻,便绣出了成型的色块。

原来是艺高人胆大……不想一个毛头小子居然有这般能耐。

刺绣本枯燥,可吴和洲像是被一股看不到的力量吸引着,立在原地看了许久才回过神,这才发觉老绣匠不知何时也踱到了他身后,同他一道站了许久。

他们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回到了台阶之上的监看桌旁。

“那孩子……似乎还不错?”他虚心请教内行人。

“何止是不错啊。”老绣匠年逾五旬,如今任这绣院的掌事,“老身刺绣四十余年,呆在这织造局也有三十年了,勉强算得阅人无数,有他这等天赋的实属罕见。”她不吝惜溢美之词,却话锋一转,“可惜……太年轻了,还是托大。他手虽快,但这个尺寸,绣不完啊……即使勉强给他赶完了,怕也要舍掉些精细度,最终草草了事。”

“受教了。”吴和洲点点头。

熬到午后,陆陆续续有人起身,进屋喝一杯水歇口气,解一解疲乏再继续。

到了傍晚天色渐暗的时候,更是有许多人拿事前准备好的缎子,将未完成的作品遮好,准备第二日再继续。

毕竟是自由选题,绣匠们大多没有选择冒险,构图简洁,求一个稳字,反正手艺这东西,明眼人很容易分出优劣,不在乎作品的尺寸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