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6
言微轻,还请公主饶过臣这一回。”
见安如不为所动,才一咬牙道:“是工部左侍郎顾大人吩咐臣传话的, 说工部正需要戴大人这样的能人, 希望能劝说他回京。”
如果戴梓回京,他就是大功一件, 他可以保举他往上升一级, 他怎么能不心动呢?
而且顾大人说如果事不成也无所谓,他绝对不会怪罪。
看顾大人那么有诚意, 他怎么可能不愿意?
只是没有想到慧安公主如此追根究底, 到底是他时运不济。
安如心里巴拉了一下朝廷清单, 很快把人对上了号, 这人是东宫的人。
她脸上顿时冷下来, 对李大人道:“你明天回京自己向皇阿玛请罪吧。”
然后一挥手,桂宝就拉着李大人出去了。
李大人的确就说了几句话,即便真的挖人才, 也没有触犯法律, 她没有资格处置, 还是让他早点回京, 免得看着心塞。
严嬷嬷看她有些伤心的样子,忙过去沏茶,默默安慰她,涉及夺嫡,她也不知道说什么。
安如自嘲道:“没有想到我这里也快成香饽饽了。”
喀尔喀在京城勋贵们的眼里可是没有教化的蛮夷之地,一向被他们看不起。
只是没有想到震天雷和可拆卸的威武将军一出,就被人惦记上了。
不过太子这招可真臭,把戴梓挖回去又怎么样,难道戴梓还能给他制造武器造/反不成?
自从索额图死后,太子就真的破罐子破摔了,不知道找个脑子清楚的幕僚啊?
不过也许这位顾侍郎是别人故意安插在太子身边,拖太子后腿的也说不定。
一叶知秋,可见现在太子处境很不好啊,他和康熙之间只怕已经没有多少信任了,所以身边的人才渐渐开始出问题。
幸好她已经离了京城,要不然看着亲人反目,她肯定会抑郁的。
她深吸一口气道:“严嬷嬷,让十二达暂时静默,不要做多余的事,尽量地先保全自己。”
十二达静默的话可能收到消息就没有这么频繁了。不过如今已经是康熙四十六年了,按照太子作死的趋势,明年的大事只怕不会改变了。
她不能把她的人搭进去。
严嬷嬷低声道:“是,奴婢这就去传话。”
严嬷嬷出去后,安如拿起毛笔,把李大人的话一字不漏的写在给康熙的信里,当然只是平铺直述,绝不带个人感情色彩。
她虽然恼怒太子做事不地道,可是却也不能不顾念以前的情谊,她出嫁的时候,东宫添了很重的妆,雪灾亦也送了物资。
他不仁她却不能不义,尤其现在他可能被逼得昏招频出,可见也没有多少理智了。可为了不牵扯她,他也没有写信告诉这件事,可见他还是留一些余地的。再说她也没有损失,她就懒得计较了。
当然即便他写信问她要,她也不会给。
***
宣旨的官员们走后,安如就让桂宝着手训练侍卫和护卫,以挑选人才。
至于其中可能有其他人的钉子,安如也不怕,大漠草原可不是关内,没有向导,可是会迷路遇沼泽的。
再说传递消息的路径目前只有两条,朝廷驿站和十二通。
朝廷驿站的信都是一路记录回去,想传递私人信息基本上没有条件。
而十二通是她的。
来了喀尔喀,管他们是什么成分,最后终归都会是她的。
写完信她就让人送到驿站,然后就去了后院匠人处。
去年的时候她就让匠人们设计一个精梳机,当然她只是提出要求:“要求制造出来的工具能够排除短羊毛,清除羊毛中的扭结粒 (毛粒、草屑、茧皮等),使羊毛进一步伸直、平行,最终制成粗细比较均匀的细条。”
细条再经过处理后就可以成为毛线或者布匹了。
其实后世她见过精梳机的各种发展型式,用电的机械现在肯定造不出来。可是简易的能够提高效率的手动的精梳机却是可以的。
但是和震天雷、手/枪等理由一样,她从小到大学的东西都在那了,是不可能凭空就设计的出来的,所以她只能通过戴梓的天赋,初步设计后不准痕迹地引导。
精梳机也是一样。
她从来不怀疑华夏人民的聪明才智,只要给他们创造条件,他们一定可以给她惊喜。
就像都江堰、四大发明、水转纺车等一样,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为了表示自己的重视,她会时不时的到匠人的院子里走一走,然后不小心提点下关键点。
前几日她听秋分说精梳机已经有眉目了,她该去看一看了。
对安如的到来,工匠们热烈欢迎,眼中充满了渴望:慧安公主每次过来,都能让他们突破瓶颈,往前走一步。不愧是皇家公主,就是聪慧,而且也从来没有嫌弃他们匠人之身,说到做到。
比如隔壁戴家因为制造了震天雷和火药,已经脱籍当官了。
他们大老粗不期望当官,却可以期待脱工籍成为良民一下吧。然后下一代有幸能够科举,不就可以改换门庭了吗?
所以没有谁偷懒,哪怕睡梦中也在思索怎么达到公主的要求。
安如虚抬了一下,让他们起来,笑道:“听说已经造了个框架了?”
领头的郑匠人出列恭敬道:“奴才们惭愧,这几天无寸进,还请主子指点一二。”
说完掀开红布,让安如看。
精梳机可是匠人们的宝贝,不光红布盖着,也不让外人动。
安如看着木头架子,眼睛一亮,这已经是雏形了,于是问道:“有何问题?”
依旧是郑匠人回答:“回主子的话,分离和地垫总会缠绕在一起………”
边说还边给安如演示。
安如一眼就看出问题,不过还是装作沉思的样子,回来看了几遍,突然看到扔在旁边的钳子,道:“如果加一个类似板钳一样的东西来回摆动,会不会好一些?”
郑匠人眼睛一亮,道:“可以一试。”
然后对身边的伙计,道:“走走,我们去做个板钳。”
看他们忙,安如悄声走了,然后出了公主府,一路上缓缓走着,大家都在忙碌建房的,脸上充满了盼望。
白露在旁边小声道:“主子,好多牧民在向府中打听入住的相关礼节,奴婢特意写了一个告示贴在府外,并派专人解释。”
过不了多久这些牧民就和关内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了。
她看着都觉得回到了家乡。
以前家里人还有些不适应,还想着如果哪个后辈有科举实力,就求主子送回京城去。
现在看主子明显是要重新建一个城池,那以后家乡的各种风俗习惯肯定也会跟上,科举取士也许也不远了。
温都尔汗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