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6
如果他和泛海依然还都活着的话, 他就再写下个25年。
该记者还对经鸿他们说, 本书不会吹捧、吹嘘, 那与他的本意相违背。他会完完整整地还原与评价围绕泛海发生过的重大事件,比如泛海曾经的失败、曾经的挣扎、身上的争议、负面的批评……他希望能借这一套书,借数家企业的发展, 让读者们更加了解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了解那些产品、那些需求,也了解那些竞争、那些龃龉。整个行业狼烟四起, 各大公司合纵连横,而精彩纷呈的故事下是整个行业的25年。聚光灯下,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有特殊性, 独一无二。
经鸿其实无所谓,将这事儿给经海平以及蒋梅来决定。
也许因为病过一场, 经海平的心态其实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次,对“总结泛海的发展史”, 他竟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这财经记者文笔很好、观点成熟,经海平似乎也希望泛海集团的这25年——同时也是他自己的这25年, 被整理成一本书。毕竟, 泛海与他, 早已互相楔入骨血。
于是经鸿答应了。
“经总,”财经记者道,“对近5年,也就是2017年到2022年的这五年,我这还有很多问题必须得采访采访您。我整理一下采访大纲,咱们之后再约个时间,您看怎么样?”
经鸿说:“行。”
至于之前的那20年,对方采访的对象自然是他的父母。
对方又道:“那,我如果需要再采访一下泛海的其他高管,比如某个产品的负责人或者某个产品的提案者,也希望经总行个方便哈。”
于是经鸿又说:“行。”
为了父亲的期望,他自然愿意做到最好。
两星期后那位记者的采访提纲就发过来了,非常长也非常细,经鸿坐在餐桌前面一行一行地看下去,手指滑着电脑触屏,骨节优美。
周昶端着杯子走过来,问:“那本传记的提纲?”
“对。”经鸿问,“他好像也要写清辉吧?第二本。”
周昶说:“是。”
经鸿没回头,继续问:“老周总答应了么?”
周昶失笑:“他那性格,会不答应?”
“也是。”经鸿也笑了,“但老经总比较认真。到时候非常可能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地进行核对,再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地进行修改。哪本书先上市还真不一定。”
周昶没回答,他将杯子放在一边,两手撑在经鸿两侧的桌沿儿上,微微躬腰,像将经鸿揽在怀里一般。经鸿只觉得头顶的灯都被周昶高大的身材遮住了些,光线瞬间变暗了。
周昶看着经鸿屏幕,念着采访大纲:“被做空时的反应……与清辉‘互联互通’的沟通过程与细节……‘天平超市’独立出去时的心情……泛海发布Q1财报后的故事……被行政令威胁下架时的想法……中美针对上市公司审计底稿进行谈判时,有没有做过‘退市’的准备……”
“边儿去。”经鸿带着一点京腔,还省了个字,他穿着白色浴袍,“别抄我的。”
“那怎么办。”周昶叹道,“发现别人有答案,就想抄抄。”
“是么,”经鸿随意搭着腔,他完全可以一心两用,“难道咱们小周总上学时,一直上学一直抄?”
“那倒也不是。”周昶竟然大方承认了,“小学六年确实是一直上学一直抄。但进了初中和高中后我就连抄都不想抄了,没写过任何作业。老师也没什么招儿,只能请家长。我爸支持我,不怕的。当然了,就算不支持,他们同样也没什么招儿,又不能扔了我不是?”
经鸿:“…………”
他算了算,那个时候清辉集团还没创办或者刚刚创办,周不群就支持儿子不写作业了。
什么人啊。
“不过只到高中为止。”周昶又说,“到了大学,就认真了下,否则毕不了业。再后来到了公司,就更认真了下,否则升不了职。”
“那也是你自己愿意。”经鸿叹道,“事实上,打出生起,就没任何人治得了你。”
“哪里没有。”周昶垂着睫毛,看着经鸿,“你不就能拿捏住我?”
“我可不认为自己真能拿捏住你。”经鸿仍然看着屏幕,“依然要你自己愿意。你自己‘愿意’的前提完全就是——”
话到这里经鸿停住了,周昶声音低沉,问:“是什么?”
“……”经鸿扬起颈子,头枕在椅背上,望向周上方周昶的眼睛,道,“你喜欢我?”
周昶唇角一撩,指尖抚过经鸿的喉结,而后抬着经鸿的下颌,一躬身,在他唇上吻了一下,道:“是深爱你。”
一吻之后,周昶推着经鸿肩膀让经鸿又坐直了,道:“行了行了,不抄你的。”
“就该这样。”经鸿同意周昶说的,“自己回答自己的。你回答你的我回答我的,谁也别参考谁的。”
周昶觉着好笑似的:“嗯。”
写传记的财经记者还想要一些特殊照片。
经鸿挑了挑,最后发了几张过去。
…………
那位知名财经记者的书竟然写得很快。
然而正如经鸿所预料的,因为经海平为人认真,最后泛海集团那本传记完成时间比预期的晚,只比清辉集团的传记早上市了两个多月。
泛海传记的书名叫作《泛海25年》,整本书共分为四卷。
第一卷 是《创业》,第二章 是《出发》, 第三章 是《割据》,第四卷是《新纪元》。每卷又分数个章节,比如《出发》一卷中,就有《痛苦的挣扎期》,也有《意外的拯救者》……经鸿细细翻了一遍,发现那个财经记者写的总体是客观公正的,而且,就如对方之前强调的,围绕泛海的争议、批评,他也一并写出来了,比如与清辉互相屏蔽,等等,且明显秉持批评态度。
而且,很明显地,对方对经海平不大感冒,甚至认为有点虚伪,反而是对经海平的妻子蒋梅大加赞赏。对经海平的“不大感冒”,在游戏的那一章中尤为具体尤为犀利,因为经海平自称是“儒商”,但在泛海的危难之时,却选择了款高致瘾的网络游戏来当救兵。
整本书的最后一卷《新纪元》讲的就是“经鸿时代”。
这一卷中,那位记者用了一定篇幅来写“经鸿、周昶二人几乎是同时接班”。
而这一卷的序章里,记者也透露了些“无人知道的前尘往事”。
他写道:
【说到经鸿,就不能不提周昶。经鸿、周昶两个人非常相像,名校毕业、履历辉煌,专业上面选“计算机”,而且一路读到博士,连学校都是竞争对手——一个是湾区的斯坦福,另一个是加州大学伯克利。他们二人同年出生,一切似乎都验证了:他们将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