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2


洋芋和番薯,这听起来十分诱人啊。

“哦?他们是何处之人?”康熙问道。

“有贵州,还有甘肃。”胤祺想了良久,才想起来那几个人自报家门时候说的地方,“这是在哪里啊?”

如今这两处还不在地图之上,胤祺全凭想象也想不出这两个地方在哪里。

“贵州在这里,甘肃在这里。”康熙估量了一下位置,指了指地图上两处空白说道,明朝倒是有地图,他在犹豫新地图出来之前要不要先将就一番。

犹豫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膈应明朝的遗物,担心有心之人乱传谣言,动摇江山稳定,二是自入关以后,不少地区的划分已经更改,明朝的地图显然与现今实况不相符合。

最后,他还是决定等新地图出来了再说。

“也好远啊。”胤祺感叹道。

“确实路途遥远。”康熙说道,“他们既然想种植,便让丰泽园分出一部分种子让他们带回去。”

“儿臣知道啦。”胤祺点头,就知道汗阿玛最大方,肯定会同意的,“李大人最近在总结洋芋和番薯的种植技巧,等他整理完毕之后,便让人一起带回去,这样就有理可依了。”

康熙愣了愣,随后扬声赞赏道:“你这法子好。”

“若是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就好了?”

胤祺在烦闷这个事情该如何推广,便听到汗阿玛说道:“这有何难?”

康熙说着就看向了宜妃,“李正敏的那园林图册已经刊印了,朕原本以为买的人不多,虽知道还挺受欢迎的,不少人买回去给幼儿做启蒙教育。”

“真的?”郭宜惊讶之余,又有些激动惊喜,“这可真是太好了。”

“自然是真的。”

京城之中,但凡是读书识字的人家,几乎都有一本在手,偶尔还相互考校一番,指着某株植物名字、习性争执辩驳的面红耳赤,算是掀起了一阵植物百科知识的学习之风,如今这股风已经吹出了京城,正吹往大江南北。

康熙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小小地惊讶了一把,抱着不相信的态度,他自己差人买了一套回来,偷偷摆在了乾清宫的案头,如今已经翻过了好几遍,偶尔在御花园猛地看到一株眼生的草木,都要回去翻书查清是什么东西。

当然,这种事情他悄悄地干就行了,不会告诉给任何人,包括宜妃。

“等李正敏整理完成,朕便让文华殿的学士们誊抄,再配上图画,下发至各省,让官府好好宣传。”康熙说道,“也会让书铺售卖。”

许多百姓不识字,指望他们买了回去研学怕是不现实,倒不如先让官府宣传一波,有需要的自己再买上一本自己好好揣摩。

“多谢汗阿玛。”胤祺兴奋地说道,回头他要好好督促李大人一番呢,如今他们这种地都要走向整个大清朝了,可不得要严谨慎重点吗?

激动得不能自己的胤祺还不知道,他以后将会同诸位农作物种植好手编纂出整套的《农业技术指导合集》,福泽天下,流传后世,被誉为“农业圣典”。

第184章 胤禟卖菜

六月份的时候, 郭宜终于再次收到了胤祐的信,这次随信前来的还有一小箱子礼物。

在信中,他提到了如今已经到了福州, 到了船厂, 见识到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模型,大开眼界, 因为年龄小又身份尊贵,身边的人都很照顾他。

生活上有张氏安排得妥妥帖帖,公务上依仗道保, 道保为人敏捷圆滑,汉话差了些, 但是身边有会满汉双语的人, 加之这一路上都在练习,沟通起来也无障碍。

唯一的问题, 大概就是大家都听说有个阿哥过来,相关的、不相关的人都想来看个稀奇, 凑凑热闹, 更有胆子大的一点,恨不得趴在船厂的墙头看看阿哥到底长什么样子。

若是胤祐是胤禟那个自来熟的性子,倒也还好, 可偏生他性子内向,不爱这些热闹,每每遇到便觉得十分尴尬。

偏生这些人也没有什么恶意, 又不好暴力驱赶, 于是胤祐变成了福州船厂一景, 日日都有人来偷瞄打卡。

郭宜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胤祐那种羞涩又无奈的委屈,“总算是到了。”

“按照福建巡抚传回来的消息, 约莫待上一个月便可以返程了。”康熙说道,胤祐去只是对其中几处进行技术上的微调,弄清楚新船不能同模型一般提速的原因何在,解决这个问题,那便此行不虚。

“那便好。”郭宜将信折好,又从礼物中挑了几件,让堇姑姑分别送给胤禩、胤祚和胤?,算是帮忙胤祐建立一下兄弟感情。

虽然皇贵妃说过卫氏心思不纯,但是胤祐先前得了胤禩的庇护,此情意尚在,她倒也不好贸然厚此薄彼。

至于胤禟又追着胤祺去了皇庄,还振振有词,说是要去给玛嬷请安。

皇太后如今热衷于住在宫外,约莫是自在随意一些,康熙倒是询问过是不是宫中伺候的不舒服,皇太后回答得倒是很直白,说是宫内的无聊得很,倒不如宫外自在舒心,况且她现在想做善堂一事,必然要了解民生疾苦。

皇太后这么说了,康熙反倒是不好说什么,只能道有何问题定要同他言说,他定然会想办法解决的。

“皇上……臣妾想知道……鄂普库如今做在做什么?”郭宜想问鄂普库的事情,康熙把两兄弟召进京,道保去了福州,但是关于鄂普库的安排,康熙却是只字未提,甚至在她问到的时候,也只是敷衍一番,偶尔在练武场,偶尔在军营。

康熙瞧了宜妃一眼,并未回答。

“如今额娘和道保不在,臣妾担忧他那莽撞的性子惹出什么麻烦,倒是要让皇上为难了。”郭宜笑着说道。

“朕瞧着鄂普库倒是好样的,为朕带来不少的好点子。”康熙笑着说道,“要知道官三保有这样的好儿子,朕早就让他们进京了。”

“只要一心为了皇上,在哪里都是可以的。”郭宜也笑了笑,她察觉到康熙开始在转移话题,似乎并不想告诉她有关鄂普库的事情。

意识到这一点,郭宜心中更加不安,她并不希望鄂普库涉及很危险的事情中。

这大概就是做人矛盾之处,一方面她觉得改革是必需的,甚至她也愿意去做一些引导,但是另一方面,她不希望郭络罗氏陷入任何的危险之中。

尤其改变这件事还源自她若有似无的引导。

“能得到皇上的赞赏,是鄂普库的荣幸。”郭宜顿了一下,还是小声问道,“皇上不会让他有什么危险的吧?”

康熙似笑非笑地笑了笑,“自然不会,朕如今将他放在步兵营呢。”

虽然康熙说得风轻云淡,但是郭宜还是觉察了一点不对劲,步兵营又不缺人,何必让鄂普库千里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