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7
胤礽了。”康熙讪讪说道。
皇太后没有说话,显然是对这种惩罚不是很满意。
康熙无奈,只能将事情起因说了一遍,“朕亦不知如何是好。”
“皇帝可曾想过到底是怎么到了今日之地步?”皇太后听完之后,将茶盏放在桌上。
“孩儿亦是想过,但是百思不得其解。”康熙说道。
“哀家在丰泽园之时,除了召章温氏来说说话,也叫了其他夫人聊天吗,准许他们带着孩子来同胤祺一起玩耍。”皇太后慢慢说道,“哀家发现,若是夫人品行端正,家中子女行事也周正,但是夫人品行一般,子女也是毫无规矩。”
康熙一想,自己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带大的,还有苏麻喇,三位品德俱是高尚端正,再想想胤褆、胤祉……
见到这种差异,皇太后自然顺便问了一些育儿问题,得到了许多与皇家做法相悖的回答,“阿哥们身份高贵,你放在大臣家中养着,阿哥做对了,那便是夸上天,阿哥做错了,那也不敢说,哪里有管教之责?”
“我亦是说过,对则赏,错则罚。”康熙说道,他当然知道孩子不能捧着,也这般吩咐过下面的人。
“话是这么说,有几人敢惩罚教育阿哥们,被有心人知道了,编成谣言,够受的了。”皇太后说道。
康熙沉默,他很想说自己不是这种是非不分的君王,但是难免有误伤的时候。
“况且奴才如何能养好孩子?他们只是捧着,生怕出现任何的差池,各种讨好,拉拢孩子间的关系,万一这个孩子得宠有出息,日后也可提携自己一把,不是吗?”皇太后笑着看了康熙一眼。
康熙顿时想到已经坐到陕西大总管之位噶禄,他的升迁里面不就包含着这层情分在吗?
“哀家早就不理会这些东西了,但是太子也掺和其中,此乃是国之根本,望皇上慎重考虑。”皇太后摸了摸茶盏,有些凉了,让齐嬷嬷给重新换一盏。
“孩儿受教。”康熙说道,“只是孩儿有心无力,政务繁忙,也能抽空教导一番。”
“除了太子以外,他们不都是有额娘在吗?宜妃就把孩子教得不错,皇贵妃也教得可以。”皇太后说道,“这话也只是让你引以为戒。”
前事已不可追,追悔已不及,往后定要时常反思。
康熙点头。
同皇太后聊了一番,康熙觉得自己好像是透彻了,他脚下顿了顿,转而去了太皇太后的宫中。
“你如今倒是跑得勤快,是又有什么难以抉择的事情了吗?”太皇太后半靠在炕上,身后有人轻轻按摩。
“孩儿就是想来看看老祖宗了。”康熙被太皇太后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太皇太后掀起眼皮看了一眼,“哦?真的没事?”
康熙尴尬地笑了笑,“老祖宗智慧过人啊,什么事情都瞒不过。”
又将事情重新说了一遍。
太皇太后闻言,“此事皇帝如何看?”
“孩儿以为这是兄弟间的事情,不必扩大。”康熙说道。
“你口中说着兄弟间的事情,但是又以储君名义为胤礽遮掩,还以此让宜妃应下你的处置,到底是国事,还是家事?”太皇太后一针见血。
“这……”
“当然你是皇帝,你说这是国事,那就是国事,你说这是家事,那就是家事。”太皇太后瞧了他神色一眼,补充道。
言下之意就是,想用什么理由掩盖你的偏心都可以。
康熙哑口无言,半晌,说道:“老祖宗真是透彻,但求赐教。”
“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但是,你对着宜妃、对着其他的阿哥,不能如此。”太皇太后说道,“你若是始终偏着这颗心,他们不会怨你,但是会怨着彼此,日后之后祸起萧墙。”
若是不能兄弟一心,待到下一任君王继位,只会四分五裂,不用外部力量,他们内部就已经分崩离析。
康熙陷入了沉思,他想起来宜妃为胤祺、胤祐,甚至于胤禟选择的道路,看似有几分玩乐在其中,但是不是也有这样几分的先见之明在其中。
太皇太后见康熙沉思,约莫猜到他在想什么,“宜妃是一个很聪慧的人,我先前不喜欢她,只不过是怕你重蹈覆辙而已,不过她也不是董鄂妃,而且端看她行事,便知道她并不想卷入其中。”
种地的阿哥、工匠的阿哥,还有一个预定经商的阿哥,没有一样跟朝廷沾得上关系,日后真要是要什么纷争,也卷不到他们的身上。
康熙沉默不语,宜妃当真如此聪慧?是大智若愚?还是误打误撞?
其实他心中早已经有了答案,就在他决意推行种洋芋之后,就与宜妃有过一段对话,只是他并未完全相信而已,宜妃那句“臣妾是认真的,就是不知道皇上是不是认真的”就很有深意了。
“你可不要小瞧宜妃,或者是后宫之中的任何一个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她便思虑得更加周全,宜妃曾说过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我也很认同啊。”太皇太后说道。
康熙一想,宜妃那点心思全部都用在了儿崽的身上,心中还一松,好受了点。
他竟然隐隐约约在害怕,害怕宜妃的那些心意全然是她演出来的,要是这样,他一时半会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太皇太后说道:“你比先帝,不,你比之前的任何一代皇帝都像是一个帝王,但是,前朝也好,后宫也罢,不能全都是制衡之术,你得时常摸着你的良心行事。”
“孩儿受教。”康熙说道。
太皇太后打量了康熙两眼,他们一共携手从乱局中走过来,形势所迫,他们不得不玩弄权术,让彼此之间相互制衡,这种制衡的理念已经透入康熙的骨子里面,但是为君之道,不只是制衡,还有其他,若是全然制衡而忽略其他之事,最后也会一团糟糕。
但这其中的道理也要他慢慢去体会才行,跌倒了,疼了,就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了。
康熙已经知道自己此次做错了,若是以兄弟之间的事情来解释此事,那胤礽应该同胤祺道歉,还要同胤祐道歉,还有宜妃。
但,若是以国事论处,则上升到太子品格上。
康熙暂时不想往深处思考。
走得时候,太皇太后忽然开口道:“皇帝!”
康熙回头。
“当初立太子是为了江山稳固,如今也是。”太皇太后忽然说道。
当初,康熙的子女早夭,一度引起恐慌,有人传言皇位不正,尤其是承祜去世之后,大清迫切需要一个嫡子来稳固江山,所以,才早早立下了太子之位。
太皇太后话里的意思很明显——都是为了江山社稷。
“孩儿知道。”康熙行了个礼,话是如此,但是保成是自己一点点带大的,不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