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5
挺康熙撤蕃之人,余国柱又屡次上书筹饷策略,在平三藩过程中,两人皆得康熙的重用,是康熙的肱股之臣,是康熙一步步将他们升到这个位置上来的。
如今,两人倒好,常日里勾勾搭搭,一唱一和,不关乎大事,康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现在倒是堵到自己心口上了,别以为他不知道这事儿就是明珠在后面指使。
八旗之中同明珠关系不一般的人可不少,如若他们能揽下这个洋芋的种植,待到洋芋成熟之后,打着舶来皇家之物的旗号送到江南、盛京,甚至于蒙古,能赚上不少的钱。
康熙侧着身子,居高临下地看着余国柱,“那你觉得谁种比较合适?是明珠?还是索额图?还是你?”
索额图立马站出来,道:“臣绝无此意,皇上圣明,是百姓的福泽。”
索额图之前有点想法的,但是此事与他而言,可成亦可不成,如今看到皇上对明珠一党的余国柱不满,他立马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明珠只恨自己速度慢了一点,只能跟在后面表示自己也没有这个想法。
哼,这两个老奸巨猾的人,康熙又看向余国柱,“那就是你想种了?”
“臣不敢。”余国柱立马跪地,他想个屁,他田都没有多少,只不过想着迎合明珠大人的想法而已。
“那你倒是说说谁能种?”康熙说道。
“臣……臣不知道。”余国柱被康熙逼问得没有办法了,深知康熙已经铁了心要在别的地方推广洋芋的种植,赶紧磕头道,“是臣脑子糊涂,言语失状,求皇上恕罪。”
康熙让他跪了一会说道:“起来吧,以后啊,这脑子放灵光一点,再糊涂下去,朕看你这户部尚书之位是要换个人来坐了,你说,是不是?”
“是是。”余国柱的背后冒了一片冷汗,知道康熙这是在敲打自己,连连点头。
“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康熙说道,没有给其他人再发言的机会,转而又想到,“以后不要在朕面前提及‘贱民’二字,这天下都是朕的子民,他们是的,你们也是,他们是贱民,你们又是什么?朕又是什么?”
完全没有想到康熙会突然提到这一茬子,在场的人愣了一下,迅速回想自己之前有没有说过这两个字。
还有平素就不喜欢同僚这么说的人立马反应过来,拱手高唱,“皇上圣明。”
见大家都没有其他的话说,康熙顿时心旷神怡,感觉自己憋着的那口气终于吐出来了。
“索额图大人请留步,皇上召您有要事相商。”梁九功急切切地赶上了索额图的步伐。
索额图一听便猜到可能和推广洋芋种植的事情相关,立马得意地看了自己的“老相好”明珠一眼,据他所知,上次皇上可是召集了明珠与余国柱同去的,如今却是叫了他,这其中的意味可是非常明了。
明珠脸色难堪,转身快走了几步,拉开与索额图的距离,一时的得意而已,这洋芋就这么好推广的吗?他倒要看看索额图能搞出个什么名堂。
余国柱心里暗道不妙,皇上今日斥责了他,明珠大人看起来也是恼火,这下子他可就难了,只能跟上明珠大人的步伐,为自己辩解几句。
索额图跟着梁九功进了大殿,才发现李光地同其他人也在,看来还是原班人马,就是换了明珠和余国柱,不由地心中狂喜,“臣索尔图给皇上请安。”
“免礼,你来的晚,先听听之前商量的方案。”康熙给赐了座,说道。
索额图听过之后,起身道:“皇上仁慈,此策利民利国。”
康熙笑道:“你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是吧?”
“这法子考虑周全,既能提高百姓的积极性,又能防止他们反悔,可谓是深谋远虑,策无遗算。”索额图看出康熙势在必行的决心,只要顺着他的意思说就行了。
“如此,此事就交给你去督办了,若是下面的官员除了差池,朕可就唯你是问了。”康熙说道。
索额图立马跪地道:“臣定当不负皇上所望。”
这件事交给索额图也有康熙自己的考虑,索额图接手此事之后,就不怕明珠生恨之后暗中搅和了,毕竟索额图也是有自己人手的,为了打击明珠,索额图只怕也会想尽办法把此事做得漂漂亮亮了。
且如今明珠势大,竟然左右自己的决断,实在是胆大妄为至极,启用索额图也可打压明珠一党的气焰。
接到康熙的旨意后,索额图觉得自个儿算是抓住了机会。
原先有孝诚仁皇后与太子胤礽的缘故,皇上对其家族多有照顾,自从去年开始,皇上先是训斥其弟心裕之过错,而后法保被革去内大臣之职,三月份时候,皇上旧事重提,他们三兄弟均被贬职。
事情一出,整个家族便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对手明珠伺机壮大自己的势力,打击原先依附于索额图一派的官员,赫舍里一族江河日下。
如今,皇上又重新重用自己,这是他的机会,也是赫舍里一族的机会。
从宫里出来,索额图立马拉着李光地问起来洋芋之事,铁了心是想把这份差事给做好了。
——
乾清宫中,康熙想了想今日朝堂上面的事情还有几分开心,如今索额图领了这份差事,他还要助上一臂之力,就以余国柱为突破口吧。
他想起余国柱之前是任江宁巡抚,如今江宁巡抚的位置上坐的是汤斌,此人性格秉正,且与余国柱交接之时闹出过不快,倒是可以用上一用。
这点不快起源于淮安、扬州两地遭遇水灾,余国柱上疏言:退水便可耕种,次年可正常赋税。
待到汤斌上任后,重新勘察发现水并未退去,且田地损坏,无法耕种,遂上疏驳了余国柱先前的奏述,余国柱对此耿耿于怀,数次在康熙面前参奏汤斌之言行。
如今一回想,康熙愈发的难以忍受余国柱,先前数十年,余国柱清正廉明,鞠躬尽瘁,为朝廷立下功勋,到老了却是糊涂了,居功自傲,勾结明珠,扰乱政治。
思索再三,康熙给汤斌去了一道密折,问及汤斌初上任是否有遇到过难事,是否需要助力。
尚不知情的汤斌接到这道密折两眼迷茫,他都上任这么久了,皇上怎么突然想起来问及此事,这真要给什么助力,不该是一上任就问吗?
汤斌思索了一番,便给京中友人去了信,方知洋芋之事,猜测康熙是想寻着由头对余国柱下手,立马搜集了余国柱在江宁一些无状违矩之事,疏于政事,吏治败坏,百姓难安,都言于奏折之上,发往京中。
接到密折的康熙大为光火,召见了监察御史郭琇,两人密谈了良久。
此时郭宜正在后宫拆着皇太后来信,并不知晓她的洋芋将大清的历史轨迹已经推离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