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
宠,说白了不牵扯朝堂那就是家事,太皇太后不愿意和顺治爷的关系闹得更僵,便由着他去了,但是一旦因她废后,破坏了满蒙之间的关系,下一刻,太皇太后拼着这母子情不要,也会弄死她。
皇太后倒是看得开些,“皇上如今已经成年了,哀家也不便指手画脚,再说了,哀家毕竟不是皇上的生母,不过占了几分抚养的情谊,如今横加干涉皇上的事情,便破坏了这点情谊,大家面上都难堪。”
还有就是,太皇太后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
当初,幼帝急于证明自己而行为激进,太皇太后秉持稳重而后发制人,屡屡政见不合,两人便产生了矛盾。
有些事情并没有谁对谁错,比如对于藩王的处置,皇上急于削藩,降低各地藩王对于朝廷的影响,而太皇太后认为时机未到,当先发展清朝的基业,稳定大局。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皇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吴三桂反了,割据了一大片的土地,自立为王,同大清相对峙,不止吴三桂,还有耿精忠和王辅臣,给尚未站稳脚跟的大清朝的带来巨大的麻烦。
而后,反反复复,历经八年,才彻底平定三藩之乱,算是有个好结局,由此之后,皇上便有了底气,凡事皆由自己定夺,只是偶尔佯装征询一下太皇太后的意见,两人在政事上早已面和心不和。
太皇太后也正是看出这一点,才决定退让,这天大是大清的天下,这大清是皇上的大清,她退一步还能保住祖孙情谊,于是才有了如今太皇太后深居宫中礼佛之事。
“哀家也应当学着太皇太后避开这些是是非非。”皇太后忽而睁开眼说道。
“娘娘何出此言?”齐嬷嬷大惊,跪地问道。
“哀家一日不放手,便会有人去挑拨哀家、胤祺、宜妃、皇上之间的关系,如今皇上喜欢胤祺,自会护着他,次数多了说不定就厌烦了。”皇太后垂眸说道。
今日有安嫔,谁知道明日有个什么妃的呢?皇上喜欢的时候,就是胤祺肖父,多加疼爱,不喜欢的时候,就是玩物丧志,心生厌恶。
“要不您还是把胤祺带回来养着吧?”齐嬷嬷小声说道,若是没有宜妃那出,何来娘娘如今左右为难的局面。
皇太后心中一动,手上的佛珠快速拨动了两下,叹息一声,还是拒绝了,“如今宜妃已经开始为他铺路了,哀家又何必去断了他的前程,况且宜妃说的对,难道哀家就能护上他一辈子吗?”
“可娘娘对五阿哥也有养育之恩啊……”齐嬷嬷还是有些不甘心。
“生恩,养恩,这哪里算得清,你看看胤禛就知道了,之前德妃还是嫔位的时候,心甘情愿让儿子养在佟佳氏名下,自个也跟着沾了不少的光,如今升了妃位,又生了小六,腰杆子挺直了,便开始整那些有的没的,弄得胤禛左右为难。”皇太后说道,如此一来,还不如她趁早放手,免得将来有一天胤祺也面临胤禛这种局面。
“宜妃也不敢如同德妃那样作妖吧?”齐嬷嬷说道,她还是心疼自家娘娘,为了五阿哥放弃颇多,最后还退避出去。
“可只要有机会,旁人定然会如同安嫔一般数次三番的挑拨,胤祺会为难,哀家也会不满。”皇太后说道,“此事哀家已经有了决断,你且将皇上请来。”
齐嬷嬷无奈,只得亲自去请皇上,路过大殿的时候,看到跪倒的一片人,狠狠地啐了一口,都是这些贱蹄子招惹的。
第31章 安答应
“如今郑氏归顺我朝, 朝中大臣屡屡提到废除海禁,今日明珠亦重提此事,且上个月琉球也上奏说派留学生来国子监进修, 朕看这禁海令和迁居令怕是持续不了太久。”康熙边朱笔批复密折, 边同曹寅闲聊朝堂之事。
两人为君为臣,亦友亦亲, 不便同朝臣、后宫言语之事,康熙也会同曹寅提及一二,事无大小, 皆不避讳。
正说到何时废除合适,梁九功进殿禀告, 说齐嬷嬷在门外求见, 康熙手中的笔顿了顿,道:“想必是皇额娘有什么事情, 请她进来。”
齐嬷嬷迈过门槛,先行了个礼, 而后说道:“奴婢参见皇上, 皇上万福金安。”
“齐嬷嬷过来,是皇额娘有什么吩咐吗?”康熙心存疑惑,齐嬷嬷乃是皇额娘最为信任之人, 最近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怎会亲自过来?
“娘娘想请皇上去宫中坐坐。”齐嬷嬷说道。
“是有何事?”康熙搁笔问道,不由得打量了几眼齐嬷嬷, 试图看出一点端倪。
齐嬷嬷早就练出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本领, 只是淡淡说道:“许是安嫔今日来请安, 触动了太后娘娘的心事,便想请皇上过去一叙。”
齐嬷嬷自然有自己的私心, 既然不能提宜妃,那就都冲着安嫔来吧,毕竟这事儿按在她头上也不冤枉。
得了,又是安嫔那个蠢货,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康熙头疼,之前他就发现李氏喜欢搅和在宫中各种是是非非中,碍着前朝,每次小惩大诫她却依旧不长记性。
安嫔李氏的祖父是抚西额驸李永芳,李永芳乃是明朝的边将,是戍边明将中向努尔哈赤投降的第一人,其父刚阿泰也曾是朝中三品大员,有平叛之功,虽因侵蚀军饷被夺官,但是李氏的叔伯可都是一等的爵位。
李氏入宫,未生子便有嫔位,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家世出身,其次就是入宫伺候的时间足够长久,晋升嫔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若非如此,就凭借她那蠢上天的脑袋怎么可能到这个位置?且,若不是为了安抚降清汉将,就凭借她的才情相貌,恐怕也不会留牌子。
入宫多年,连最基本的看人脸色都没有学会,至于揣摩圣意,更是一塌糊涂,好在往日一心也只是扑在皇上身上,惹出的乱子也不是特别棘手。
今日她又如何惹得皇太后不快?皇太后着齐嬷嬷亲自来请他,这次怕是难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思及此,康熙烦躁不已。
梁九功对着守在殿门口的魏珠使了个眼色,魏珠心领神会,立马溜出去打听消息,等到康熙走到皇太后处,已经知晓事情的经过,恨不得将安嫔拖出来骂得狗血淋头。
路过正殿的时候,康熙大步流星,衣摆跃动,未曾对还在罚跪之中的嫔妃施舍半个眼神。
一见到康熙出现,安嫔眼睛一亮,正欲行礼,话还没到嘴边,康熙已经走远,她那痴迷缠绵的目光追随着皇上的背影,依依不舍。
跟在后面齐嬷嬷将一切看在眼中,暗骂,事到如今还看不清形势,果真是个拎不清蠢犊子,难怪不得宠呢。
进了内间,康熙换上了一副笑脸,语气温和,道:“儿臣给皇额娘请安,皇额娘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