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
评论都是以万计的。
点开评论看了会儿,两人心情大好,毕竟,这世上恐怕很少有人是真正不喜欢被人赞美的。
自开始新工作后,两人虽然没觉得很吃力,但相比于从前,体力耗费确实是明显增长,从他俩越来越快的入眠速度就能看出来。
平常时间安排得规律而紧凑,回到家吃了早饭又时常秒睡,两人有段时间没好好上网冲浪了。
这看,还真发现不少新奇的玩意儿——
“大城市里的人真会玩儿,看看,竟然搞出了模拟阳光度假会馆。”汤子苓往元松的方向挪了挪,手机也往他那边移了移。屏幕上正播放的,是个来自首都的博主体验新开张的阳光度假会馆的vlog。
元松靠过去看,这个会馆不同于以前的固有印象。它虽然也在室内,但却是在类似大型体育场馆那种拱顶式建筑里,而且用科技在拱顶和墙面做了视觉效果,人置身其中,就像是待在室外温暖而不灼热的阳光下。“这样的会馆不缺生意,其他城市也很快会开起来。”
“啥时候都不缺赚钱的商机。
”两人对阳光没那么畏惧,时不时会跑到三楼打开天窗晒会儿太阳,对阳光自然也不像很多人样渴望。
当新奇看了半,汤子苓手指下滑,看起了其他的新鲜事儿。
半晚上“恶补”给汤子苓的感觉是,自从居民完成小城市向中心大城市的搬迁,形成城市、农村二选的生活格局后,人们普遍的心态似乎也随着格局的确定而尘埃落定,各自努力发展着属于自己的特色。像前段时间样纠结、踌躇、摇摆不定又痛苦的负面情绪下子少了很多。
仔细想想,也是合乎情理的。如今的大多数人都没经历过什么生死抉择,在面临关系自己及家人后半生的选择时,谁心里不犯嘀咕?而最痛苦的,是前景不明,毕竟农村跟城市比较起来各有好处也各有缺点,谁也不能确定到底哪里会更好点,再加上大环境骤变带来的不确定性,汤子苓觉得能顺利扛过去都算是心性很坚强的了。
将手机撂到边,汤子苓翻过身,呈大字型躺在床上,只手捂着自己心脏处感叹道:“这才算是真踏实下来了。”
元松将最后块儿苹果塞到他嘴里,“以后就各凭本事了。”
————————————
雪直没停,元松跟汤子苓就每天按部就班地过着半夜训练、半夜扫雪的规律生活。
直到天,两人完成了常规训练后被林队长带到连长办公室,说他俩之前立功的表彰下来了……
奖励有物质——人袋米、壶油、包肉,也有荣誉——破格准许两人直接入伍,并授予“期士官”职称。
趁着午夜饭休息的个小时,两人准备把东西扛回家去。回去的路上,聊起入伍的事儿,汤子苓有些纠结:“要不要接受啊?入伍可跟签劳动合同不样,想退伍是要走程序申请的,而且受身份束缚有很多不能做的事。”
“不考虑我的打算,只看你自己的想法,你愿不愿意入伍?”元松突然问。
汤子苓愣了下,仔细思索了会儿,最终点了
点头,“我愿意。”他来驻军连的初衷虽是为了生计,可呆的久了,是真的喜欢这里,不管是朝夕相处的同事还是相对单纯的工作环境,他都很喜欢。
“那咱们就入伍。”元松毫不犹豫地说。
汤子苓看向他,“那你其他的计划怎么办?”
“我可以向军犬的方向靠近。”元松坚信动物会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午夜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有些赶,两人只在家匆匆吃了盆炸酱面,临走前,元松叮嘱魏阿姨,“等早饭咱好好吃次火锅,您待会儿看下肉够不够,不够的话发信息给我们,下了班我们顺便去售粮处买。”
“成……”
下半夜清雪的时候,两人受表彰的事好似传遍了,连王锵都向他们表达了恭喜,话里话外透着羡慕。
“看不出,王哥你还有个当兵梦啊!”有人调侃道。
王锵点儿不掩饰自己的野望,“那是,以后我也得向小汤和小元学习,早日‘转正’。”
显然,有了两人名利双收的先例,大家确实积极了不少。上次林队长在群里发紧急集合消息,他们这波及时赶去的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六人,虽说也有家离的远近不的原因,但不得不说,也有不少人明显是使出了从前的职场混日子的老道经验——屏蔽群消息,或是就算看到了也假装没看见,反正在假期不看工作消息又不犯法。
而如今,看到元松跟汤子苓被破格提拔还得到了奖励的先例,他们这才真正意识到,他们签的虽是劳动合同,干的目前是环卫工的活儿,但就职的单位终究是军队,很多适用于企业的规则,在这里是不能概而论的。
对于这样积极的变化,大家整体自然是乐见其成的。但爱操心的林队长还是忍不住多叮嘱看上去有些跃跃欲试的大家——愿意上进当然是好的,但要量力而行,遇到有危险的任务,还是要理智判断,不要脑子热就不管不顾地往前冲。
大家嘴上应着,实际上有没有真的放在心上,
就不得而知了。
第51章
没过几日,两人的表彰就正式落到实处,很快调离“扫雪小分队”,加入到大部队的班组中。
搁在从前,两人算是新兵,少不得训练一阵子。可如今情况特殊,也没有条件,再加上两人是立功上来的,老兵们普遍对他们比较宽容,还商量怎么利用空闲时间给他俩开开小灶。
却没想到,两人那身体素质简直是天生当兵的好苗子,第一次正式训练只在纠正动作时耽误了点儿时间,之后竟是一点儿后腿都没拖,游刃有余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我就说吧,你们还不信,当初我可是亲眼看到元松把老孟家奶奶背上23楼的!”说话的是之前两人当志愿者在柳湖社区帮忙时共过事的小李,两人能快速融入集体,多亏他热情地穿针引线。
“兄弟,谢了,我这才出任务回来,没能早点儿当面道谢。”被小李喊老孟的黑脸大汉其实是个还没结婚的小伙子,因着他跟着连队在这边留守,仅有的两个亲人——奶奶和大姑搬了过来,他们算是少有的从农村搬到城市的人家。搬来那天老孟人在外面执行任务,本来关照了这边的战友帮把手,可他奶奶跟大姑比较要强,给留了电话也不主动求助,战友主动打电话问情况,她们还一个劲儿地说一切都好,没啥需要帮忙的,生怕耽误了正事儿。要不是元松看两人有些吃力,主动帮忙,那母女俩还不知道会累成什么样子呢。
“别客气,当时奶奶道过谢了,还给了我一个大花卷儿。”元松笑着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