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0
,三宝便入得内来,婵梅急忙忙迎了上去,接三宝至冯氏跟前。
冯氏虽说如今被皇帝禁了足,然其仍是皇后之尊,又是骄傲之人,待三宝向其行罢礼,冯氏只幽幽道:“如今吾这里门可罗雀,大监怎得肯屈驾而来啊?”
三宝本就是内侍监总领,统辖后宫众侍,此时只见其挥了挥手,宫内众人皆会意,悉数退去殿外等候。
殿内只余冯氏与三宝二人,三宝方开口道:“奴平日里随侍陛下,便是欲往皇后处,那亦是不得自便。”
冯氏咧了咧嘴,自嘲道:“是呢,人人皆知陛下一应起居皆需大监打理,亦是一刻离不得大监,便是陛下换了吾这个皇后,亦不会将你三宝换去。”
三宝微微一笑,垂首道:“皇后您说笑了,奴自陛下幼时便随侍于侧,陛下不过是使惯了奴而已,奴又岂敢与皇后相提并论。”
冯氏冷笑一声,道:“如今陛下将吾禁足这宫中,便是那宫婢亦是不如,吾又何来这皇后之尊?”
冯氏言罢又轻叹一口气,道:“今为谷雨节气,所谓‘萍始生,鸣鸠扶其羽,戴胜降于桑’,吾本该率阖宫妃嫔于泰华殿内行祭奠仓颉之礼,更该于此时领众人赏春景游御苑,可如今呢?还有何人记挂着吾这个皇后!”
这几日来,冯氏心内既愤恨又惊惧,恨李氏行那陷害之举,恨元宏不念夫妻情份,然皇帝震怒,又恐自己鸾位不保祸及冯氏一族。此时见了三宝,冯氏便将满腹委屈牢骚尽数道出。
三宝亦知冯氏心有怨气,思忖着不如令其一吐为快。
冯氏亦无止声之意,继而又怨道:“这许多年,吾竟不曾瞧出来那李氏如此狼子野心,如今其陷吾于不义,吾却百口难辩…吾是陛下结发嫡妻,陛下却无半分信任之情…吾未行错半分,怎得陛下如今就厌了吾…”
言语间,冯氏已痛苦万分,以手抚胸,泣道:“自从昭仪入宫,陛下就变了,再不如从前那般待吾…是昭仪,定是其于陛下面前陷害于吾…”
三宝闻冯氏之言轻轻摇头,心内感慨,时至今日皇后仍不知祸自口出之理。
冯氏断断续续抽泣着,半盏茶功夫,方止了哭声,望向三宝。
见三宝垂首不语,冯氏幽幽道:“罢了,罢了,吾不过无处诉冤,心有不甘,与大监说道说道而已。”
三宝闻冯氏之言,便道:“皇后愿对奴道心中之思,那是瞧得起奴,亦是待奴信任之情,只奴有一言,不知当讲与否?”
冯氏微微颔首,淡淡道:“大监既来了吾宫里,必是奉了陛下之意,大监便不妨直言。”
三宝望着冯氏,道:“皇后,奴是奉旨前来不假,然奴此时要于您所道的只是奴心底之言。”
见冯氏怔了一怔,三宝向其作了个揖,道:“皇后,这许多年后宫清净,是因了先太皇太后坐镇宫中,自是无人敢造次妄为。如今种种,不过皆为巧合,皇后切莫生了那不虞之隙。”
第七十五回 复归来(三)
三宝自幼便相伴君侧,自是知皇帝待昭仪之真情。方才听闻皇后又出怨恨昭仪之言,便欲开解于其,免其再触怒君威。然皇后为主,自己为仆,亦只可从旁点拨,无法言明。
然此时自己言罢,却见冯氏一脸不屑之情,三宝心内暗自叹了一口气,亦不愿再多言语。
略一思忖,三宝只将今日前来之因道出:“陛下着奴来知会皇后,阖宫三日后便启程往洛阳,请皇后亦早做准备,一并同行。”
冯氏闻言一怔,几个弹指后,方惊喜地望着三宝,不可置信道:“陛下允吾同行?陛下解了吾禁足之令?”
三宝屈身道:“回皇后,是!只陛下着奴给您带句话:‘皇后正位中宫,不可以既尊而自足,当胸怀大度,以德服人,行善道以辅内治。’皇后,陛下只愿后宫清净,不愿再生事端。”
待言罢,三宝复又向冯氏行礼,便转身离去。
贵嫔夫人李氏新得了高句丽所贡之金达莱花,正于室内以此制香。
环丹急匆匆入了内来,见李氏一心专于香料,亦不敢出声,只默默立于李氏一旁等候。
过了片刻,李氏方抬了头,见环丹面露焦急之色,便开口相询:“出了何事?”
环丹闻李氏相询,急忙忙道:“夫人,奴方才得了消息,道是大监去了皇后寝殿…”
不及环丹言罢,李氏便已转了脸色。望着环丹,李氏不悦道:“如此紧要之事,怎得还缄口不言?”
环丹见李氏面露不悦之色,怯怯道:“只平日里夫人制香之时不喜被扰,故而奴…”
李氏微微皱眉,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吾不愿与你计较。”
将手中香料置于案几之上,李氏缓步行至窗下,疑道:“如今陛下将皇后禁了足,若非陛下授意,大监自是不会往皇后寝宫而去。陛下昨夜宿于咱们宫内,却只字未提此事,难不成陛下起了疑心?”
环丹近前半步,宽慰道:“夫人您多虑了,昨夜奴见陛下与您相聊甚欢,无半分疑心之色。”
李氏点了点头,望向窗外。但见槐枝之上两只雏雀相互嬉戏,忽地飞来几只成雀落于枝头,原本那只雏雀怯怯跳至小枝,然此枝太过细嫩,便弯落下来,那雏雀即将跌落之际,母雀不知自何处飞来,便一口将其叼起。
见眼前之景,李氏忽地心有所悟,转身对环丹道:“着人去查查,陛下昨日下朝去了何处,又见了何人。”
环丹应下,便急忙忙起身出了内室。
这边环丹刚出了门,那边郑嫔便入了内来。
见李氏立于窗前,郑氏便笑盈盈近前道:“这春景再好,亦是不及夫人有陛下疼爱的好!”
望着李氏,郑氏行了个常礼,接着道:“妾来谢过夫人,若非夫人,悌儿与妾昨夜又怎得见陛下?夫人大恩大德,妾铭记于心,自不敢忘!”
李氏见郑氏入内,便收了不悦之色,复又以微笑示人。此时闻郑氏之言,李氏摆了摆手,道:“昨日吾已将心中之思尽... -->>
之思尽数道于你知,吾与你情同姊妹,怎得今日又如此多礼?”
郑氏含笑颔首,复近前伸手搀扶李氏,二人一道行至榻前,待李氏坐定,郑氏方于其下手之位而坐。
虽昨日哄得郑氏言听计从,然李氏忧心郑荞是否将所闻之言外泄,此时心内仍存还顾之忧。
案几之上,小炉烹茶。
李氏执勺,亲手为郑氏舀了一勺茶,道:“吾方才煮的茶,你来的倒是时候,你且品品,较之往日之茶有何不同?”
郑氏闻言,端起茶盏,轻呷一口,细细品之,道:“夫人之茶,香如兰桂,味如甘霖,妾虽只饮此一口,便觉齿颊留香。”
李氏笑道:“郑嫔不愧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