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


然便来了精神。

冯氏急忙迎上前,对元宏殷勤道:“这大雨如注,陛下不来亦罢,妾于此守着呢。”

元宏点点头,道:“有劳皇后,朕方才知晓郑嫔今夜产子。现下可好?”

冯氏方答完“母子俱安”,李氏便已抱了婴儿于元宏面前,道:“陛下,您瞧,这是七皇子,长得亦是精神十分。”

元宏接过婴儿,细细端详,满面慈爱。

李氏笑盈盈,缓缓道:“陛下,郑嫔产子不易,现下昏沉沉睡去,若陛下可赐孩子一个响亮之名,待郑嫔醒来,定欣慰十分。”

元宏点了点头,思忖片刻,道:“此子于悦儿同月而生,朕愿其兄弟二人可携手同行,亦愿他可敬爱诸位兄长,故而以‘悌’字为名。”

李氏当即大喜道:“妾代郑嫔谢陛下为七皇子赐名。”

冯氏虽因李氏抢尽自己风头,心内恨恨,却不敢再如前次般露于面上。

强作欢颜,冯氏对元宏道:“陛下安心,妾自当尽心照顾郑嫔,令其母子康健。”

待众人散尽,已是子正之时,李氏方才回了自己殿内。

李氏微微闭目,懒懒地歪于榻上。因李氏遣走了其他宫婢,环丹便亲手燃了安息香,虽亦困倦十分,却不敢离去,只跪于下侧,轻轻替李氏揉腿。

李氏仿似打了个盹,足足一盏茶功夫,方才开口道:“环丹,你可知吾为何遣你去了陛下寝宫?”

环丹虽心中有疑,却不敢多问,此时便小心道:“夫人行事,素来稳妥,奴只依夫人吩咐办事便好。”

李氏示意其停了手,冷冷道:“今晨乔太医来为吾请平安脉,言其窥得药丞之方,似昭仪感了风寒。吾便料定陛下今夜必去倚德苑探望昭仪。”

转了个身,李氏接着对环丹道:“吾要你去陛下寝宫,只为拖延时间。”

见环丹一脸茫然,李氏冷笑一声,道:“若想郑嫔对吾存狗马之心,吾便要其恨足她人才是。”

环丹恍然大悟,道:“夫人着实高明。奴至陛下寝宫,必是寻陛下不着,然倚德苑地处偏僻,便是即刻折返去往昭仪之处,待陛下亲至,亦会延误时辰。”

见李氏点头,环丹继续道:“妇人初产,定是盼夫君在旁。若郑嫔知陛下因陪伴昭仪,而误了伴其产子,必会对昭仪恨之入骨。”

李氏冷冷一笑,点了点头。

殿外大雨滂沱,春雷阵阵。

第三十九回 是非弄(二)

是日晨起,郑嫔室内,卢氏已将昨夜陛下晚至,而昭仪未至之事添枝加叶诉于郑氏知晓。

郑氏将怀中婴儿递于乳母,恨恨道:“前次罗夫人产子,皇后亦不过晚至,便被陛下斥责。其自恃有陛下恩宠,便这般目中无人。”

“郑阿妹,你方生产不久,切莫动气。”李氏恰于此时一脚跨入了房门。

郑氏、卢氏二人见李氏入内,皆欲行礼,便被李氏制止。

李氏满面关切之情,道:“郑阿妹身子可还好?昨夜你那般疼痛,吾闻之心疼不已。”

坐于郑氏塌边,拉起郑氏之手,李氏继续道:“吾不及阿妹有幸,入宫多年,却不曾为陛下诞下一儿半女。如今阿妹产子,亦是咱们宫里首出之子,吾定视若己出,于阿妹一同育悌儿长大。”

郑嫔闻之心内感动不已,满眼晶莹,道:“这深宫之中,唯夫人待妾以诚,妾自感激不尽。”

接过卢氏递来的锦帕,轻轻拭面,郑氏道:“妾自入宫三年以来,只感陛下待众姊妹一视同仁。如今,恶妇当道,日后恐再无咱们姊妹立身之地了。”

李氏淡淡一笑,道:“吾纵是粉身碎骨,亦会护得二位阿妹周全。”

顿了顿,李氏接着道:“如今当务之急,便是安置荞儿之事,旁的暂且勿论。”

言罢,李氏行至乳母处,接过元悌逗弄起来。

御书房内,元宏与任城王元澄以及咸阳王元禧坐于一席边饮茶边议事。

因临近太子择孺子之期,待议罢政事,元澄便将所拟列选之册呈于元宏审度。

元澄双手呈册,道:“陛下,臣已将汉家世族凡适龄女子皆造册于此,父兄之职、母家谱系、所善之技,皆详尽于内。”

元宏点点头,道:“若朝中众人皆如皇叔这般,行事虑无不周,朕便可安心于外开疆拓土了。”

言罢,细细将名册阅之。元澄所列名册之中,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以及鲁郡刘氏皆有适龄之女入选。

待阅罢,元宏对二人道:“若欲缓吾鲜卑与汉人之隔阂,必要力倡与汉人通婚之举。”

将手中之名册置于案几之上,元宏继续道:“皇族之中凡未婚之子弟,嫡妻王妃必是汉人世族之女。今日,朕与皇叔与二弟,先为恂儿定下左右孺子,以示皇族。”

元禧点点头,接过话来:“陛下所言极是。若欲长治久安,汉家大族之力不容小觑。”

元宏点头称赞,将案几之上名册递于元禧,道:“二弟,你也瞧瞧皇叔所列选之女。”

待元禧阅罢,双手置于案几之上,笑道:“此五大世家之中,除鲁郡刘氏,其余各家皆有女子于陛下后宫及宗亲皇族之邸。”

元宏微微一笑,转头询元澄道:“此番择选,皇叔可有何举荐之人?”

元澄微微颔首,答道:“臣奉陛下之命与众世家之中择出此五女,论... -->>

女,论相貌当属赵郡李氏,论德行当属鲁郡刘氏。”

小炉所煮之茶已沸,元宏亲手舀入二人茶盏之中,方道:“左右孺子虽非太子正妻,然此二人许为太子诞下长子,朕便不得不谨慎而为。”

呷了一口茶,元宏悠悠道:“恂儿生母林氏与恪儿兄妹生母高氏,皆为皇祖母为朕所择开房之人,其二人皆心性良善,毫无是非之心。若恂儿有如他生母般品性之孺子相伴,朕便可安心了。”

元澄点了点头,道:“臣遣人暗中往各族调查,所遣之人,皆是跟了臣多年之仆,所言必是可靠。待去往鲁郡之人归来,对臣言道‘鲁郡刘氏之女,虽只及笄之年,却是温良敦厚、心慈好善之人’。”

见元宏与元禧二人听得仔细,元澄接着道:“其言道‘刘氏府邸门前设一瓦棚,有仆役于内作业,凡郡内猎户捕得怀子之兽,皆可至此换取钱粮。刘府之人得之,便会将其放归林间。’而此举,便是刘氏嫡出之女所想。”

元澄言语之间,元宏不时微微颔首。

待元澄言罢,元禧开口道:“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惜物之心,着实难得。”

元宏亦开口道:“《孟子》有云:‘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太子身边若有此良善之人相伴,必可使太子待子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