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0


者,而不是看到徐诩眼下陷入公关僵局就迫不及待地落井下石。

谢鲤他心情早就平静了,现在纯粹是和网友一样身份的吃瓜群众。

“那还用你说,凌哥让我现在什么也别管, 等着《康熙风云》杀青。”

严瞿:……

“行吧,听他的没错。”等看到谢鲤那副恋爱中的小男生的模样, 严瞿狠狠咬了咬酸的不行的后槽牙,“我要不要分点工资给华凌, 毕竟人家这事儿也没少做。”

谢鲤露出一个称得上甜蜜的笑:“那倒不用,瞿哥你还是加油赚钱买房子吧,之前不是说想换车?今年年终我给你换一辆?”

严瞿脸上的笑容立马变得夸张,他在谢鲤面前一向是稳重的,这会儿也得故作“谄媚”地捧一捧老板:“谢总英明,谢总大气!”

题外话插了两句,又得回归正题。

“《康熙风云》档期是没法儿拖的,你最多拍到10月。”

10月的话,和最开始合同签订的档期是没有出入的。

顶多是天数上的差距,但越是规制多、规模大的剧组,后期赶戏越频繁,群像戏提前杀青的可能性其实是更大的。

严瞿不信谢鲤不懂这其中的意思,他现在只是还没体会到“青黄不接”的苦,有点有恃无恐的懒惰。

“沈来舟的戏还是要去试,人家就是靠着最硬的京派,他点名要你、你不能不给这个面子的,不然将来真的少条路!就算我不跟你说,华凌也会劝你去,那戏是冲着造就经典给沈来舟现代剧封神去的,就像《千禧爱情》一样一拍就是一代,懂我意思么?再说了,这戏项目重启顶多一个月,招商会就已经开了两轮,你知道这代表着什么的。”

这次飞天奖的优秀导演让孟琦生再次收入囊中,而陪跑名单之中亦有沈来舟。

虽然沈导也没空手而归:他的男主角李遒拿了视帝,总的来说是绝对不亏。但对沈导本人多年的夙愿而言,到底是有些遗憾的,好在人家想得通,心思豁达。

能够证明一个导演做得成功的可以从很多方面来体现:剧作本身的质量,引导演员的发挥,剧本的转化演绎,以及后续的制作和宣传,并不是导演拍完了戏都不管其他的事儿,国内绝大多数的导演都能身兼多职。

沈来舟也不例外。

再次“折戟”,虽然有遗憾,但更多的还是越挫越勇的动力。

距离上一部拍摄至今已有足足两年半、开播也超过一年半的主导作品,沈来舟眼下这个项目,准确说准备期是超过三年的,但演员配置达不到他心目中理想要求:比如他最开始想凑出华凌和李遒这种青老搭档的领衔主演阵容,实际上除了秋士面子更大一点,圈子里没人能做到在同一个剧组里凑齐这么一批人。

顶配弄不到手,那就退而求其次吧。

顶配的下面,是高配。

结果高配也行不通!

杨少君一听那是华凌拒绝过的本子,虽然不敢直接对沈来舟甩脸子,但转身就接了部电影。并且减重蓄胡子、怎么毁形象怎么来,突破从艺二十年形象演了个灰色地带游走的伪君子,也不肯去演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

那么项目就只能一而再再而三搁置,再往后的配置,想必选角导演敢列名单,沈来舟也不会看。甚至为了填补上面给的名额空缺,履行他作为导演的合同,只能将后续的项目提上来先做……

谢鲤从严瞿那儿看了点文件,不得不告诉经纪人一个“残酷”的事实。

“我下个学期有实验课必须要返校上。”

严瞿一拍额头,长长的叹气。

“我不想办退学,一旦松懈下来,再想抓回状态是件很难的事情。”

谢鲤并不打算在这件事情上让步,“我当初就说过,哪怕推掉通告,我也得是个‘男大学生’。”

玩梗并没能使气氛放松,严瞿摇着头,“行吧,这事儿我替你解决。沈来舟那剧应该是在留北京拍,毕竟以他的关系,没有比北京更好施展关系的地盘儿了。”

“还有……”

“小祖宗,您有什么事儿能一口气说完不?我心脏受不了!”

“拍完《康熙风云》,我答应了要和凌哥出去玩一下。”

“玩、玩一下?你们的‘一下’是多久、去哪里玩儿?”

“不知道,那个时候都秋天了,应该是去舒服一点的地方吧。反正他会安排。”

严瞿第N次叹气。

他有时觉得谢鲤长大了很多,有时又觉得这孩子一颗糖就能被别人哄走。

而事实上,华凌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执行力。

当多个平台有人开始掰扯谢鲤和徐诩当年“神选”时期的破事儿时,是华凌率先掩盖了一波,没让大众对这桩丑闻焦点转移到时下正热的谢鲤身上。

与此同时,华凌的人脉圈已经率先得到了一手放到国内就会再次爆|炸的消息:已经确定入围两个国际A类奖主竞赛单元的《鹄声》,由导演李玉戚本人向组委会申请撤销提名资格。

他的理由也直白的惊人——

我的作品里已经有了不可原谅的污点。

污点和作品本身无关,但我作为导演无法容忍这样选择错误。

这……

这真的让人没话说!

别说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华凌了,饶是严瞿提起李导的果断抉择都忍不住起鸡皮疙瘩!

相比之下简直就是傻白甜的谢鲤听了晕乎乎的:“那……那岂不是李导自己放弃了所有的……”所有的提名,以及获奖的机会?

这份可惜,可不是一点点的可惜了!

但尽管如此,严瞿依然觉得大快人心:“常胜将军也居然也有打败仗的时候,还是不战而败呢!”没有嘲讽李玉戚的意思,他只是单纯感慨这位导演看错了人。

选、择、错、误。

李玉戚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选错了人。

执导多年,从他的镜头里诞生了多少影帝、影后,哪怕从荣誉上看没有那么光鲜,起码也是国内演技派的中流砥柱。

像徐诩这种特例,只能解释为他当年的“运势”是真的不错,以至于《鹄声》开机,李玉戚硬是扛下了接踵而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那个时候,他想必也在和自己所做的决定做心理斗争。

反复的挣扎。

但整个过程中,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是:李玉戚绝对没有动过换下徐诩的心思。

这是对演员的不信任,以及对自己过往过往准备工作的否认。

算算时间,居然快一年了。

也挺唏嘘了。

一部电影的诞生并不是从开机拍摄开始算,但到了收获荣誉的时候、还能像李玉戚这样毅然决然主动退出角逐的,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既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