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4


谁动的手?”

被按在地上,刚才还一脸正气的匪徒不由得缩了缩肩膀,低着脑袋不敢再接话。

“贼人都被擒住了,”薛宸立刻禀告道,“将军放心。”

林音调转视线扫了一圈地上的人,冷声道:“送到大理寺去,晚上我亲自会会他们。”

薛宸不由得也跟着提了口气,连忙应声道:“是。”

“走吧,”林音微微抬起李煊受伤的那只手臂,尽量减轻他的疼痛,“先去处理伤口。”

“嗯,”李煊乖巧地点了点头,过程中不由得又抽了口气,小声道,“有点疼。”

薛宸:“......”

谭锐:“......”

被按在地上的匪徒:“......”

这还是方才那个云淡风轻、一脸漠然审问犯人的王爷吗?

“小心点,”林音继续搀着他往前走,“血流的很多,估计伤口有点深......胳膊再高点,这样会好一些。”

“哦,”他继续听话地点头,“好。”

第59章

刺客的来历很快便审问清楚, 是陈氏残余党羽眼看陈家满门被灭,又不能入宫刺杀皇帝,才想到个这样的办法泄恨。

毕竟若没有李煊穷追不舍的攻击, 皇帝也不会这么快决定除掉陈伐。

这倒没出乎李煊的意料, 趁此机会,他开始着手处理朝中残余的陈氏旧党。

李煊下手很快, 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便将大多数陈伐的支持者一一贬谪、流放至外省。

与此同时, 之前因为得罪陈伐被诬陷受贬的官员, 也得以重新调任回京。

包括因为提出恩荫改革制度,受诬离京的赵得和许梵两兄弟, 还有去年秋天得罪陈伐, 被迫离京的陈孝卿等人。

前前后后加起来,被调回的大小官员, 足足有二十九人之多。

御史台甚至开立了一个旧审部,专门用来审理那些之前被陈伐暗中操控、诬陷的旧案。

其中就包括程安的父亲,原户部侍郎李伯庸的案子。

李伯庸案平反的当天, 程安告假离宫,将李家人的棺椁从乱坟岗移了出来,重新埋葬至李家祖坟。

期间林音问过他, 李家已经昭雪,他要不要恢复原本的名字。

程安摇头拒绝了这个提议,说自己早已习惯了程安的生活,无法做回李程了。

虽然他没有明说,但林音还是明白他心中的顾虑。

现在的程安是李烨身边的大总管, 又与她一直走得很近, 若被人知道了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有另一个复杂的身份, 难保不会连带着对林音起疑。

林音点了下头,没再强求,转而问起了另一件事:“接下来你打算去哪里,离宫归乡,还是和其他人一样参加科举,我都可以帮你安排。”

“多谢将军体恤,”程安俯身行了个礼,微顿了一下,才低声道,“奴才已经没有了家,也不知道该回哪里去。至于参加科举......”

他微微摇了摇头,眼底有一丝落寞:“李家冤屈已经昭雪,奴才便再无遗憾,只想后半生守在师父身边,略尽孝道。”

他说的师父,是之前在天禄阁带他的老总管。也是除了林音之外,唯一一个把他孩子照顾教导的人。

“老总管年事已高,身边确实离不了人,”林音点头,将手里的腰牌递给他,“你留在他身边也好。不过日后若是想要出宫,拿着这个去松露阁找一个姓赵的掌柜,他自然会替你安排以后的事情。”

“找赵掌柜?”程安怔了一下,视线微微抬起,“您......不打算留在京中了吗?”

虽然跟在李煊身边的时间不算久,但程安还是能感受到他对林音的在意,后者虽也没有开口说过什么,但同样唯有面对李煊的时候,视线才会有短暂的停留。

所以他一直以为,两个人之间互有情意,不会轻易分开。

林音示意面前的人接过腰牌,缓慢道:“我自小就离京远居,早已适应了闲云野鹤的生活,自然不愿被束缚在这巴掌大的上京城。”

程安顿了许久,才隐约明白了林音话里的意思。

他迟疑了一瞬,终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微微点了下头:“奴才知道了。”

“嗯,”林音弯了弯唇,“好好照顾自己,日后若有机会,我会回来看你们的。”

-

皇帝在床榻上昏睡了十几天后,终于逐渐清醒过来。

在殿外守了多日的太后还没来得及松口气,便被告知皇帝因为重病导致中风严重,唯一能动的手指和脖子也彻底失去了知觉。

全身上下除了一双眼睛尚能睁开之外,连话都说不了了。

换言之,眼下的皇帝,就是个能看能听,却不能说话,更不能动弹的废物。

疲惫不已的太后被婢女架着走到榻前,定睛看到干瞪着一双眼睛,脸都憋紫了都没吭出一声的皇帝,当即深抽一口气,晕了过去。

太医们立即上前医治抢救,废了很大的劲儿,才将人从鬼门关拽了回来。只是精神上一直不大好,躺在寿康宫休养了很久,都没从巨大的悲痛中走出来。

在此期间,陈家旁支的人几次想要入宫给太后请安,都被宫内禁军拦了下来。

理由是太后年事已高,需要静养,外臣无召,不得入宫。

这几乎等同于砍断了太后一党的政柄,那些人自然不服,但又因为忌惮新任掌权者李煊的势力,只好硬生生忍下来。

同时,宫外关于皇帝的传闻越传越烈,甚至凭空闹出了更多离谱至极的传言,连之前暗杀先皇,夺取皇位的消息都再次被人提了出来。

这样的情况若持续下去,很可能会对江山稳固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朝中很快有大臣上奏,恳请皇帝搬去避暑山庄休养,由皇太弟正式即位。

面对这样的请求,李煊自然毫不犹豫的拒绝,并且表示皇兄只是暂时病倒,待他身体恢复时,自然能再次处理公务。

可群臣一旦有了这样的心思,便不会轻易改变。并且从李煊执政开始,大周朝政之风明显清廉了不少,他们更不愿改变眼前的态势。

眼看着李烨的病越来越重,请求皇太弟登基的声音也跟着越来越大。

最后甚至到了满朝文武跪满大殿,集体恳求皇太弟登基的地步。

中书令冯德渊,以及昌国公、靖南王等老臣跪在众臣之首,声音铿锵道:“还请殿下为天下万民着想,早日即位,稳固朝堂!”

身后的百官立刻跟着高声附和道:“还请殿下为天下万民着想,早日即位,稳固朝堂!”

李煊站在大殿一侧,抬眼看向殿内跪了一地的文武百官,沉默许久,才慢声说道:“众卿所求,本非我愿,但此事既已是万人所向,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