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
”小宝倔强的坐在小凳子看着巷子口,就是不肯回去吃饭。
才三岁大的小孩,第一次和妈妈分开这么久,不哭也不闹,快到约定的时间了才表现出一丝倔强。
张梅向好婆摊摊手,表示别劝他了,小宝这是想妈妈了,等苏玉娇回来就好了。
所以等苏玉娇艰难的拎着半串香蕉走到自家巷子口时,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小宝在看到妈妈的那一瞬间,眼泪珠子瞬间跑出了眼眶,他迈着小短腿就飞奔向了亲爱的妈妈。
“哎呦,乖儿子,妈妈现在没手抱你啊,乖,不哭不哭,妈妈回家了。”苏玉娇只能用提着小包的那只手拍拍儿子后背安抚他,香蕉提了一路了,真不能扔。
好在张梅和好婆本就注意着门口的动静,听声立刻走了出来。
好婆松了口气,伸手接过苏玉娇两首东西道:“还好还好,快回家吃饭吧。”
苏玉娇空出手后第一时间就蹲下身抱起了哭成小泪人的儿子,掏出手绢给他擦了擦眼泪,才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小宝这两天有没有想妈妈啊,有没有乖乖听话吃饭?”
“想……”小宝抽噎着,一手抹眼泪,一手搂着她的脖子不肯丢。
再是聪明乖巧的娃离开妈妈也不能适应,小宝等到妈妈回来才哭,已经很懂事了。
苏玉娇一直抱着他没放下,吃饭时手酸了就让他坐在腿上,自己拿着碗久违的又开始喂儿子吃饭。
最后还是小宝自己先害羞起来,扭捏着坐到了一旁的凳子上,挺着小胸膛说:“小宝已经上大班了,不能再让妈妈喂。”
话是这么说,但他拿着小勺子自己乖乖吃饭时,另一只手始终抓着苏玉娇的衣摆不放。
“小宝真乖。”苏玉娇揉揉他的发顶夸奖道。
晚上睡觉时,小宝缠着妈妈给他讲睡前故事,都讲完三个了他还是睁着眼看着她,打着小哈欠都不舍的闭眼。
第二天还是听好婆说她才知道,原来她离开的第一晚小宝是自己睡的,好婆半夜不放心过来看他,有听到他偷偷的哭。
苏玉娇那一瞬间简直心酸不已,心里暗叹以后没什么要紧事还是不要出远门了。
作者有话说:
我真的要被自己蠢死了,昨天好不容易提前写好五千字,今天美滋滋的想可以早点收工了,结果,打开存稿箱一看,呜啊,我没保存!!我的五千字!!!(╥﹏╥)
第44章
回到分军区的第二天, 部队采购车就开往了红太阳农场。
这回,毛嘉敏第一个举手报名要跟去,严胜利大发慈悲的同意了。
结果她回来后第二天坐凳子都不敢,屁股被颠的碰一下都疼。
“我再也不要凑热闹了。”毛嘉敏小心的半蹲着只敢坐个屁股边边, 撑着桌子和苏玉娇抱怨。
“严大哥他们真不是人, 车子开的飞快, 我拉着安全带都感觉快被甩飞出去了。”
一点都不好玩,采购车为了将最新鲜的肉和水果运回分军区,一路紧赶慢赶, 当天去当天回。
毛嘉敏兴致勃勃的去了,结果一整天几乎都在路上, 到农场后还没来得及看多少风景, 等战士们和老乡一起装完车,她又回到了车上。
苏玉娇被她满脸哀怨的表情逗笑,刚想问些什么时,胡兰香从门口探了个头进来喊她:“玉娇, 收拾一下, 等会儿跟我一起去铁寨沟。”
笑容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苏玉娇听完脸色瞬间变得愁苦,毛嘉敏却哧哧的笑了起来。
毛嘉敏一手捂着屁股,一边笑着冲她挥了挥手:“玉娇姐,你路上慢点哦, 早点回来。”
分军区这边有几个往年跟采购部合作很好的村镇,今年因为夏收粮食不太好的原因, 普遍都涨价了, 他们要重新选新的合作社。
回到分军区的第二天, 胡兰香也不知道是不是开启了什么好为人师的开关,现在她走哪里去都要喊上苏玉娇,亲力亲为手把手的教她如何挑选品质优越的产品。
苏玉娇不想吃苦,但又盛情难却,所以只能在痛苦纠结中被赶鸭子上架。
她终究还是走上了她哥的老路。
今天跟她们一同去的孩子孙诚,严胜利这几天几乎长驻红太阳农场,因为他要盯着那边的制皮工人,给战士们用的东西,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皮带,也不能有任何残次品。
孙诚借了一辆自行车,苏玉娇回家把她买的那辆车也推了出来。
在场只有唯二两人会骑车,胡兰香就是那个怎么学都学不会的那一个,只能由孙诚带她。
铁寨沟顾名思义是由附近一座规模非常大的露天铁矿而得名的,叫铁寨沟,实际是个村镇。
建在铁寨沟镇中的利民粮站就是他们今天去的目的地。
骑自行车的话大概要一个半小时左右,跟去市里刚好是相反的路,车子越骑越偏僻,一会儿爬坡一会儿走小路。
苏玉娇等骑到目的地时已经呼哧带喘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孙诚后座还带着一个人,也没比她好到哪里去。
胡兰香贴心的从随身的挎包里拿出两个洗干净的大梨递给两人解渴。
孙诚接过就咬了一大口,边嚼边问:“兰香姐,咱们这次来是收购什么啊?”
“这次过来是考察,顺便看看他们收上来的粮食质量,还有下一季仓储粮也要提前商量一下。”胡兰香把另一个梨握在手里用力掰开,一半拿给苏玉娇。
不是她小气不肯给一整个,而是苏玉娇胃口小,刚才路上已经灌了好多水了,怕她等会儿失态要找厕所。
“谢谢兰香姐。”苏玉娇靠坐在一棵大树根上,喘了半晌才感觉回过气了。
等俩人都歇够了,胡兰香才拉了个路过的老乡问他利民粮站开在镇上什么地方。
老乡给她们指了路,没想到她们今天来得还挺巧,刚好赶上利民粮站每月两次收购农产品的大场面。
她们离得老远就看到了围在粮站外的人,男男女女的相亲们各自背筐的背筐,扛麻袋的扛麻袋,都带着自家的农产品过来等着收购。
人一多,场面就容易乱,最前方粮站的工作人员称重算钱都闹哄哄的。
苏玉娇她们本身就是来干采购的,一路走过来自然不时走走停停,这看看那看看。
这家土豆看着不错,那家土鸡蛋看着擦的真干净啊,哎,居然还有来卖小猪仔的。
不光有小猪仔,还有鸭仔鸡仔,连卖大鹅的都有。
虽然苏玉娇已经见识过乡镇上赶大集的场面了,但那是私人买卖,大家都很拘谨,卖的也多是些青菜吃食啥的。
在粮站就不一样了,这是国家允许的交易所,只要是农副产品,粮站都会收购。
其实像鸡蛋鸭蛋啥的,供销社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