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
,俩人一见面脑子里就全是下流玩意,反正初四按年俗就该在家呆着,他们不用商量,就都存了大干一场的念想。姜明接过东西才放好,柯向瀛整个人已经没骨头一样滚到了床上。在姜明压上来之前,他拼着最后的理智喊了一句:“可靠情报,年后分房!”
姜明一听便乐了,他三下五除二扒光了柯向瀛,“少爷仔,”他学着港片里的样子讲,“想来同我吃住?”
柯向瀛笑着啮他脖子,“不然呢?就怕你嫌房子小,不叫我来挤。”
“别咬了,你属狗的就要咬人吗?都因为你,过年几天我一直穿高领,呼着脖子要长痱子了。”姜明掐住柯向瀛的后颈,轻轻捏着。
柯向瀛抬手扒开了姜明衣服的领口,左看右看,见咬痕根本早没了,康哧又是一口,把姜明咬得全身烧着了似的,这火那么旺,除了柯向瀛的眼泪,世界上再没什么能熄灭它了。
转天起来就是初四。按习俗,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他们腿叠着腿,手搭着手,直睡到中午,这才不情不愿起了床。胡乱吃了两口折罗,便开始和面。姜明取了盆,放进去面粉,一边加水一边搅。柯向瀛就抱着山楂片坐在旁边,陪着聊天。
“你记住,和面得往一个方向搅啊,不许半道变卦。”
“这我还不知道?”
“那你说什么不许变卦?”
“和面。”
“还有呢?”柯向瀛刚好吃完一包,腾出嘴问道。
姜明了然地看他一眼,“你说呢?”
柯向瀛站起来,从后面抱住姜明的腰,“我要听你说。”
“咱俩在一起,谁都不许半道变卦。”
柯向瀛听到了想听的,登时开心起来,垫着脚去够姜明的唇。他的吻是山楂味儿的,又酸又甜,叫姜明忍不住亲了一下又一下。
面和好了要醒,趁这功夫,他们便出门去放鞭炮。大约是山楂把柯向瀛的脑细胞染成了粉红色,他非拿两卦炮拼一起摆了个爱心的形状,姜明羞得直抓头发,但也只随着他折腾。他们拿着打火机,一人点一头,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来,腾起一阵绯红的烟。柯向瀛注视着四处蹦哒的小小火星,连着红纸屑一起,像在地上下一场太工业的玫瑰花雨。噼——啪——两卦炮就这样一起走到了终点。
当最后一响停下来的那个刹那,柯向瀛抬起头,正对上姜明盛满爱情的眼睛,这一切都仿佛命中注定,春风风人,柯向瀛自然地回报一个同样春天似的笑,他们异口同声说:“祝你新年好!”
在宿舍楼底下自然没法给出亲吻和拥抱,说完,他们就这样笑眯眯地看着,笑着,怎么也没个够。
新年真好,柯向瀛觉得自己仿佛又变成了小孩,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那么高兴,有一种纯净的,温暖的,明晰的,被人们称为幸福的东西流淌在他心里,像牛奶、蜂蜜和一切被应许的甘甜的水,像龙嘴铜壶热茶汤厚盖着白糖。柯向瀛想,希望明年,后年,往后岁岁年年,都能和姜明一起放鞭炮。
--------------------
1、滴滴筋:一种小型手持烟花,好像学名是仙女棒?
2、四道关:指技术科审定,财务科算账,厂长批准,供销科备料。
3、三结合:全称“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在1961年制定的《工业七十条》中被确定为国有工厂管理制度。
第22章 虚构 21
========================
年后,果不其然,只要进了机车厂,甭管保健室里,澡堂子中,凡有人扎堆的地方,保证聊天开始三分钟就能聊到分房。按厂里几位“消息灵通”人士的说法,他们厂这算是没赶上好时候:九三年底有一波儿突击卖房的风潮,好些单位为了完成任务,把原来的宿舍几千块就卖给了员工。现在一整顿,得,那还不得叫咱掏个几万!针对这股“民意”,薪水比工人高的干部也开始鼓噪,说咱厂卖的可是才盖起来的新房,独门独户,还通了煤气呢!别说一万两万,就是卖三五万,也是咱占了便宜。
工人和干部们意见有分歧,老人和年轻人观点也不统一。不知什么时候起,又一股流言平地刮大风一样刮过厂里,说是买房时可以按工龄打折,至于到底怎么打,仓库、车队、锅炉和保全真是一拨儿人一个说法,甚至忽然有一天,大概齐是从食堂又传出一条谣言,说有些双职工工龄加一块,是不是一分钱都不用掏了?这下子,都不用工会组织青年男女跳大舞了,厂里忽然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一批情侣,眼看只等谣言落地,他们就要去领结婚证。
姜明回家把这事当笑话一样讲给柯向瀛,柯向瀛酸不溜丢地问他说,“那你看我值不值半套房?”
“瞧你说的,没有你,我要房子干嘛?”姜明满不在乎地回答。
姜明不在乎,柯向瀛却做不到他这般阔大宏量。他早听经济系的同学说,以后房价会一天涨过一天。柯向瀛都盘算好了,正好他们两个人谁也没那么多积蓄,这便是现成的一起出钱买房的借口。还有什么比金钱更能将人绑在一起?既然是家,那就得又大又好,为此,柯向瀛最近看回爸妈家都勤快了很多,拼命在老柯面前晃荡,希望他爸开一回窍,一来给家里分套好的,二来给姜明也分套好的。
可老柯这个人就是个不合时宜的傻子,那套新建的法国生产线算是把他迷住了,这效率,这精度,老柯看法国机器,那叫一个羊看菜园,越看越爱,越看越越光。眼瞧都要分房了,厂领导里就数他还不上心,这当口偏带着业务员跑到湖南去“取经”,想和人家合作研发什么干线电机车,寄希望于新产品能让厂子扭亏为盈。老柯不在家,柯向瀛和他妈只能干瞪眼,俩人在电话里三催四请,长途费都花了不少,把老柯搞得受宠若惊,还以为自己的家庭地位终于得到了群众的肯定。
姜明听柯向瀛学舌听得直接笑倒在床上,他说你们算了吧,老柯要有这脑子,也不至于这么多年就停在副厂长的位置上没往上走。柯向瀛说怎么能这样算了,我就准备活动活动,给咱家搞个两居室呢。姜明听得咋舌,他小心地拽拽柯向瀛的袖子,“咱俩有必要住这么大房子?又没孩子……”
“这叫投资!”柯向瀛现学现卖,理直气壮,姜明翻了个白眼,行行,你学问大,自己住的家也能投资,真是新鲜了。
一时间,为了房子,机车厂众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事大的走上层路线,本事小的,甭管乐不乐意,这会儿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