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3


个原因,那就是光明正大的搜寻关于火.药方面的人才,他之前搜寻到的人才数量还是太少,火器要想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要求通过每月一份的邸报发送到全国各地,尽管这不是正式的朝廷指令,可是官员们都知道,邸报上的任务要是完成的好了,那也算他们政绩的。

所以等到邸报发下去,他们丝毫不敢耽搁,连忙在自己管辖范围内搜寻火.药方面的人才。

邸报上给出他们两个方向,一个是精通烟花、爆竹的匠人们,另一个就是道家喜欢炼丹的.道士们。

到时候人找到了,京城这边给报销,一路管吃管住,要是不成,回来还有路费,就当去京城增长见闻。

一时间整个民间都掀起一股烟花热。

只是等人找齐以后,地方官员们看着分成两堆的匠人和道士们,心里不由嘀咕,也不知道朝廷需要他们做什么,要是没有这道指令,匠人和道士们一生都恐难有所交际。

匠人们和道士们互相对视一眼,心里又何尝不是同样想法。

这一来一回,数月时间,全国各地的匠人和道士们陆续入京。

朝臣们的目光不由集中到他们身上,“火器营制造武器,只需匠人即可,可为什么还需要道士?怕不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说着朝臣们目光极其隐晦的冲皇宫方向撇去一眼,以为是池云亭需要道士们,只是假借的虎子名义。

毕竟跟道士和尚牵扯上关系的君王,其结果大都不是很好。

想到这里,官员们打起精神,开始对那些进京的.道士们严防死守,力求不让那些道士把主意打到他们陛下.身上。

他们陛下还没有后,可不能跟那些方外之人沾边。

结果转眼他们就听闻,池云亭把那些道士召进宫的消息。

第186章

官员们紧赶慢赶, 还是没有及时拦住那些道长。

想到这里,官员们硬着头皮去求见池云亭,出乎意料,池云亭让他们进去。

他们也终于见到那些道长们。

不愧是出家人, 一个赛一个的仙风道骨, 要是平时见到,官员们难免礼遇, 可是现在他们真的没这心情。

要是他们向往修道也就算了, 陛下可万万不能啊!

跟他们一比,道长们心里也微微紧张, 毕竟他们再怎么修道, 也还是脱离不了大环境的桎梏,心里忐忑帝王见他们的目的。

别说官员们怕帝王跟着他们一起修道,他们自己也怕啊,就怕帝王年纪轻轻就异想天开的寻求长生, 没见他们修道几十年了,也还是人身。

“诸位道长可看看这几本书,感不感兴趣。”池云亭让人把化学书呈给这些道长道。

时隔多年,这些知识点终于能够面世。

从很小池云亭刚开始学习写字的时候,他就努力把自己的上一辈子所学回忆起来, 生怕自己忘记。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除了那些思想外, 最重要的就是他的知识储备。

要是只有思想, 他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做更多,但知识可以。

所以这些年池云亭除了科举, 其他知识点也没落下。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在古代待久的缘故, 此时再看那些知识点, 池云亭只觉得恍惚,好似和它们隔了一层。

现在池云亭是帝王,自然没时间去深研这些,好在还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道长们拿到化学书以后,不禁面面相觑,等他们翻开,不由小声嘶声。

这让群臣好奇书里面究竟是什么内容,怎么感觉道长们有些被陛下震住?

不过他们这一失态,群臣就松了一口气,怕就怕他们继续维持仙人姿态,让陛下信服。

“陛下,不知此书从何而来?”一位道长壮起胆子问道。

因为那本书上不仅解释了他们先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疑惑,还告诉他们,他们炼的仙丹都是有毒的。

现在他们就想跟这本书的作者好好理论理论,双方辩个对错。

“这书的作者已经不可考,我知道诸位心中存疑,何不把书带回去切实的验证一下。”池云亭对道长们道。

也是,道长们眉头舒展,看向池云亭,只觉得这个年轻帝王平易近人,给人的感觉很舒适,没让他们感受到多少压力。

这让才刚进京的他们稍微缓解了来到陌生地方的紧张。

至于这本书,他们自然会好好验证。

能当道士,炼丹研究道法的,都是很有求知欲的存在。

他们没有前人指引,一路走来都靠自己摸索,难免跌跌撞撞,这不是池云亭仗着更多的知识储量蔑视嘲讽他们的理由。

池云亭和颜悦色,让他们好好学习,等啃透这本知识点,他们就能更好的为他干活,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了。

他这样,饶是道长们自认心平如镜,此时也不不禁波澜起伏,“陛下,吾等必不负陛下所托!”

他们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群臣们旁观全程,虽然还不知道书里面的内容,可是细细琢磨池云亭的态度,知道池云亭是掌握主动权的那个就行。

等到道长们走后,池云亭看向群臣,直接道:“爱卿们来的正好,你们回去后都琢磨琢磨科举革新一事。”

“科举革新?”官员们愣道。

“是,科举革新,以前的科举模式已经不适合朝廷,现如今我们科举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就像工部,精通造桥修路的专业人才太少,极大限制了造桥修路的进展。”

对于如今的工部开始,干活的人不缺,无论是服劳役的百姓们,还是那些源源不断的瓢虫们,都是劳动力,钱财方面,也有海关税收源源不断的支持,结果都这样了,工部的进展还是不如意。

因为不管是道路规划还是造桥一事,都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定的,而是需要专业的人才。

像工部,现在就缺少这样的人才,以至于他们不停的劳碌奔波,工期依旧加不快。

“还有户部,也需要对账务更精通的人才,科举的算学比例也需要增加。”

“礼部同样,邸报的发展不能只在京城打转,还需要深入地方。”只有地方的人多了,他才能发展民报、日报。

池云亭这么一说朝臣们就明白了,“是,陛下,臣等回去后就仔细琢磨这件事。”

这些条件还没有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顶多就是把四书五经往别的方向靠靠,本质上他们还是正统文人,现在则是换了一个方向筛选。

这些事情宜早不宜迟,尽管距离下一届会试还有一段时间,可是总得先通知出去,给考生们一些缓冲的时间,让他们学新的知识。

传到六部以后,六部官员各有思量。

户部,户部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