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
:“将军意下如何?”
重斐:“容我考虑会儿,请几个先生来教书并非难事。”
许林秀:“好,将军慢慢想。”
他知道要扭转时代观念需要点时间,不是人人都有周相那样极致的崇学信念,像重斐,就比较重武。
好在重斐和周相都属于观念比较超前的人,和他们论起一些观点,只要道理说得通,对方就相对容易的接受。
忽地,重斐拧眉一紧。
他道:“不是叮嘱你别在劳神费心。”
许林秀“唔”一声。
“将军,那只是散步途中心生感慨,算不得劳神,更不费心。”
重斐:“是么。”
许林秀眨眼,笑意温然。
这会儿卖起乖,倒让人不忍心苛责半句。
重斐:“……也罢。”
再说两句,怕只怕他把什么错都揽自己身上了。
而他又有什么错呢?只是不想许林秀太操心罢了。
第113章
◎将军,你和我又生不出◎
傍晚前许林秀跟着重斐回将军府。
两人没有骑行或者乘坐马车,而是选择以散步的方式走回。
起初重斐不赞同,许林秀还没开口,眼波一转,温柔示意,重斐一颗钢铁直男心瞬间碎成齑粉,哪里还说得出拒绝的话。
于是他们并肩步行离开军营,迎着干冽的风走到街上。
重斐一贯行步如飞,此刻倒愿意慢下配合身边清隽文秀的青年。
他道:“等等。”
许林秀停步,尖瘦光洁的下巴一紧,被重斐曲指抬起。
他顺从对方的动作仰起脸,男人粗糙的指腹摩得下巴发痒。
“将军,怎么了?”
重斐神情严肃,将他头上的毡帽紧了紧。
许林秀抿唇,失笑不已。
“已经不冷了。”
这个气候涑州虽然有时还会飘点小雪,但温度比起前几个月回升了不少,街上已经找不出几个人像许林秀这样裹得厚实。
重斐摸了下斗篷的厚度,道:“下次还是穿那身最厚的斗篷出来吧。”
许林秀道:“太夸张了,裹出汗也会生病的。”
重斐面容扭曲,对许林秀当真是冷一点生病,热一点也不行。
他能如何?只能把青年当成宝贝,细心揣着,都是心甘情愿的,别人还求之不得呢。
许林秀长睫颤动,眸子浅浅弯起,伸长胳膊把男人眼眉上沾到的微白碎雪拂去。
“将军,下雪了。”
白日转晴,此时正值傍晚,又落起细小的雪花。
重斐皮笑肉不笑地开口:“今年下个没完没了。”
路面积雪未消,他们没有急忙去避雪或赶路。不是重斐不想,而是许林秀的手钻到袖子底下牵住他的手掌,硬是拖着慢慢走。
风轻轻的,此刻并不冷。
雪花像柳絮一样落在发端、眉眼、肩膀,许林秀有斗篷和毡帽,没受什么影响,重斐的头发和眼眉渐染一层薄浅的霜白。
许林秀安静看他半晌,道:“将军,咱们快点回府吧。”
重斐问:“心里畅快了?”
许林秀唇一抿,很轻地点头。
其实这么大年纪了还拖着人雪景漫步,被看穿后委实有些赧颜。
重斐道:“你心里痛快,也该轮到我高兴高兴了。”
许林秀问:“将军想如何?”
重斐蓝眸半眯,握紧许林秀的一只手笑。
“走你——”
视线陡然腾空,许林秀环起胳膊搂在重斐脖子前,过路的人纷纷投来视线。
许林秀感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无奈。
“将军,好多人看。”
他都注意到了,跟在周围护行的将士掩嘴偷笑。
重斐道:“怕羞?”
许林秀端起脸色:“将军不怕,下官怎么会怕?定然奉陪到底。”
重斐“呵”地发笑:“老子背自己神仙一样的媳妇儿,他们有么?”
背上的青年被夸得脸色微热,身子忽然升高,重斐的大手从膝盖弯摸到两处软柔,再到腰。
“啧,穿这么厚份量还是一点,今晚多吃半碗饭?”
许林秀摇头,肩侧的落发拂在男人坚硬锋利的面庞,弄得痒痒。
重斐道:“头发也香,处处都香。”
许林秀莞尔:“我自己都没闻到。”
身后一串脚印。
这条街距离将军府不算远,许林秀望着重斐眼眉和发端越落越密的雪,到底不舍,叫将士把伞送到手上。
他伏在重斐宽阔的肩膀,在彼此头顶打起伞遮雪。
许林秀靠在重斐耳边,悄声问:“将军,咱们这样像不像走完春雪共白头?”
重斐眼皮一抖,双耳肉眼可见地开始泛红。
明明是西北的头狼,耳朵和脖子却动不动的变红。
“像,”男人粗声道,“不过我会和你一起白头偕老,咱不靠这场雪。”
道理如此,重斐嘴角笑意张扬:“你们文人说话就是文绉绉的,可老子爱听。”
两人半盏茶的功夫回了将军府,冬秋又是端热水又是送姜茶,许林秀听话地让重斐替自己解开斗篷,不忘安抚冬秋:“我没事。”
深夜,许林秀还是因为吹了点风开始咳嗽。
重斐吩咐隔壁小间的冬秋盛碗驱寒的药进屋,许林秀背靠床榻软垫,拂起落发:“又皱什么眉头。”
一忖,又道:“莫要想着叫我禁足。”
重斐:“我后悔了。”
许林秀浅笑:“其实人生病后总闷在屋内也不好,该走动时还得要适当锻炼会儿,长久居于室内,心肺功能会下降,过个一年半载,指不定腿脚都使不出力气。”
重斐:“你的道理多,说不过你。”
许林秀服下药汤,又含了点草药片,最后昏昏沉沉地侧身伏在重斐怀里入睡。
在屋内休养两日,他的病况好转大半。
等天转晴,无风无雪的晌午,许林秀去了趟军营和负责修缮防御工事的师傅们商议一些工作。
工事防御属后勤区域,公事商讨结束,许林秀听到另一处传来热闹的动静,隐隐细听,是清脆稚嫩的读书声。
老师傅道:“前些天营中请来专门教书的先生,孩子们都聚在那头念书。”
又道:“老头儿也把家里的孩子送来了,延城地小,正规的学房都没一座。”
这帮大半辈子专注于工事防御的老师傅们,从目不识丁做到今日,意识到会写字念书太重要了。
他们用数十年的经历走上正轨,一路磕磕绊绊,若早年能多识几个字,多认几个理,过程说不定就少走几条弯路。
老师傅摸索至今,年幼时没条件读书,年岁渐渐上去,仍在不断自学识字,阅览书籍。
军营里的工事兵书从生涩到熟读,连续走访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