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0
,这些粮物可以拿回家给亲人老小尝个味,但这袋子糖,切勿随意分发给旁人。”
彼时将士们虽不知将军意思,但都遵守军令没有轻易动身上带的一兜子糖块。
直到几日后边关右营在一个暴雪深夜遭遇勾答人突袭,两支几千人规模的勾答骑兵侵入边城小县。
他们利用严寒恶劣气候作战,故意切段发送信号的瞭望高塔和道路,还放了几把火烧掉营地粮仓。
困在边关小县城的将士们艰难作战,在暴风雪中等待援军的那三日,堪比过去三十日还要漫长。
气候极寒,积雪覆盖了大半个身躯。他们余存的干粮见底,渴了掏雪干啃,腹中饥饿难忍,摸不到粮食。
漫长深夜,潜伏在雪中静候的将士僵硬地摸到怀里的一兜子糖,忽然想起什么,掏出一颗咬开油纸,甜而冰的糖块在喉咙里慢慢消融。
几颗下腹,头脑眩晕的将士恢复几分清明,身体涌起力气。
将士们把糖含在嘴里,天肚灰白时,到了人的精神和体力最极限困倦的时候,前方扬起红色的讯号烟花,伏在雪中四夜三日的将士闻讯而动,配合援军包夹留在小县城扫荡的勾答骑兵。
前来支援的桑北弥和两名副史。
支援县城的道途最多也就一日半,封堵路口的积雪费了他们不少的功夫铲除,此行救援为此多耗去双倍的时间赶到。
幸运的是这座县城不留百姓居住,而用于养后备兵和屯粮的小型仓储,损失的多为今年冬日储存的粮食,勾搭骑兵目的明确,要抢粮回去过冬,因此搜刮粮食就走,县城士兵几乎没有伤亡。
桑北弥命两名副史留在当地清点后备兵的人数及情况,他自己率军沿边关和县城四周仔细排查半日,确保没有残存的勾答骑兵后才写了军报差人送回延城。
瞭望信号高塔重新修建,桑北弥叫一名负责传讯的将士到上面用火折子烧手上的这支“烟花信筒”。
冒着绿光色光芒的烟火飞天而起,传递到下一个高塔,再由下个高塔点燃传讯,绿色烟花意为平安。
这种烟花信筒还是将军从绍城带过来的,得知江县的炼丹师们制作烟花的技术纯熟,许林秀建议重斐把他们留下任事,专门打造烟花信筒。
烟花筒每种颜色对应不同的信息,比起原来震鼓吹角、燃烧火把以烟雾传递战况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且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
桑北弥吹了吹火折子,笑声浑厚:“这种新型烟花信号筒真方便。”
他们带了几箱过来,分别在各个边关的县城都留下一批,后续还会有更为充足的烟花筒送到。
东西赶制忙,需要花些时间从绍城运到涑州。
县城的副将向桑北弥汇报这几天的战况,说着把怀里剩余的半兜糖取出,感叹这一袋糖救了将士们的性命。
此后,边关所有将士都习惯在身上藏一袋糖,平时不会吃,等到关键时刻吃了延续体能抵抗饥饿,用作保命的军备物资。
*
许林秀在和重斐往来的信件中得知边关县城发生的战况,感慨之余,拿着火铳制作图继续跟几位师傅们开会研讨。
耐火药引燃的铜材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打造可以发射火/药/弹的火铳工作正在紧密有序地展开,每一个制造的步骤和材料都需要工匠们反复试验确保可以使用,光是高温测试就耗去不少日夜。
许林秀和师傅们商议完毕,等人都出去了,绕回屏风后的书案前静坐,望着窗外零碎飘散的细雪,取出袖中重斐给他的信再看一遍。
前面交待的都是涑州战事,最后一段,失了正经,字里行间充斥重斐满腔狂野的热情,这人说想抱他、亲他、想和他睡觉想到时常在被窝里邦邦硬,又抱怨羊汤太补,让他每每想起他都分外煎熬。
字语粗暴简洁,却发自肺腑。
许林秀看着信不禁扬起唇角,他妥善收起,望见雪停了,在军火库待了几日,身腿酸乏,便披上厚厚的狐裘,和人吩咐一声,自己到外头走走。
积雪没过靴踝,许林秀走过的路留下浅浅印子。
他走到城西的街道上,回头见几名将士都跟在身后,朝他们招一招手,递给将士些碎银,叫他们买点热酒喝,暖暖身。
柳梢的积雪随风扬扬飞落,许林秀视线沿碎雪远望,前方正热闹。
百姓们拍手叫好。
许林秀走近,难得有闲情雅致围观。
当日在城门刁难庄玉书的那名赵副将又跟其他副史起了争执,眼前这名副史并未恼怒,而是与赵副将下注,说他若能率先抗起铜鼎,自己不但给他下跪,今后见了还绕道。
铜鼎几百斤的重量,纵使这位赵副将孔武有力,僵持之下也无法把铜鼎举离地面多久。
可副将心高气傲,不愿没比试就服输。
那位副史笑道:“赵副将,这铜鼎很重,就算你找人与你一起抬也抬不高,认输吧,你可答应若是输了当众给我下跪,别食言。”
赵副将道:“你既与我打赌,那你也去举鼎,若没有举起来,怎么能算我输?”
副史道:“赵副将,方才我们说过的话中可有明示我举起来了才算赢?”
这叫话术圈套,对付赵副将这种性子十分管用。
闻言,赵副将忍着气,脸孔扭曲怒吼:“你、你给我手下的士兵下套赢去他们的月钱就罢,连我都要下套?”
许林秀听围观的百姓议论,心里知晓大概。
这位赵副将是个直性子,气性虽然犟,但认了理的话并不会纠缠人。而对面那位城左营的副史,喜好小赌,善用小心思把周围的人耍的团团转,经常被他撺掇着去堵又输了的人无处说理,只能认栽。
这位赵副将给自己的兵出头,也遭套了。
许林秀招来身后的一名将士,在将士耳边说了些话。
将士点头,立刻跑到赵副将身边,不久,赵副将找来一根与他手臂差不多粗的长棍,放在铜鼎之下,当着围观众人的面把铜鼎翘得老高。
赵副将生得孔武有力,借助杠杆原理加以辅助,举起铜鼎在许林秀的意料之中。
赵副将赢了这场赌约,他把拿回的几袋钱分回给手下的士兵,扭头去找,望见一袭与雪色几乎交融的背影,咬咬牙,跑上前。
“许大人,多谢你替我解围。”
许林秀没回头,只道:“解围事小,士兵们挣些钱生活不容易,叫他们长点心眼吧。”
赵副将看着许林秀的背影,默默跟了一会儿,直到看人走进军火库大门,方才转身离开。
第二日,许林秀出门撞见骑在马上的赵副将,诧异。
曹老六道:“许大人,这位副将性子愣直,一根筋,非要找您报答恩情。”
许林秀皱眉。
“赵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