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3
是一起环境污染。
黄龙区是一个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小型城市,几乎在一半的土地上都盖了工厂,厂子多了,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便接踵而至。
为了提高经济,只要不是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当地的监管部门大多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几个月前,却连续出现了几起小镇村民下河游泳后中毒死亡的案件。
河水中检测出了少量残存有毒物质,经过警方的多番调查,将目标锁定到了上游的一家制药工厂。
一开始,他们认为,是药厂违规在河水中倾倒了医疗废物,但药厂的废物处理间以及排水管内均刚做过彻底清洁,死无对证。
面对负责人送客时的彬彬笑容,警方心有不甘,派了两名警员在药厂外秘密蹲点。
随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辆密封的皮卡车,载着不知名的东西前往七八公里外的火葬场。
药厂与火葬场之间能有什么联系?
更巧的是,在火葬场附近,也有一条河水的支流。
于是,警方进一步猜测,药厂会不会是借火葬场的手,将一些难以处理的医疗废物经过高温焚烧过后,再排入河水。
为了不打草惊蛇,警方特意派了名警员,通过应聘,光明正大地潜入了火葬场内部。
没过几日,警方基本就确定了先前的想法。
这家地处偏僻的火葬场,焚烧炉每日工作的次数,都多于每日送来的遗体数量。
也就是说,每天总有一两次,在焚烧炉里被烧成灰的,是某些“不知名的东西”。
由于秘密卡车总是在凌晨不定时过来,警员经历了好几次夜班,才总算遇上一次。
他远远地贴在墙边,借着远处不甚明亮的灯光,却发现他们从车上抬下来的,不是什么药品废物,而是死去的人。
这一发现让他顿感毛骨悚然,然而更让他觉得难以接受的是,他亲眼见到从某个尸体的肚子里掉出来了什么东西,随后又被搬运的人面不改色地塞了回去。
没等到天亮,警员连夜就将发现报到了局里,引起了全局上下巨大的惊动。
黄龙区警局紧急开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方认为应该立即查办,再顺藤摸瓜地找出背后的真相;另一方则认为查处一个火葬场固然简单,但这只是犯罪分子处理尸体的最后一步,并不能从根本上制止犯罪,反而会引起犯罪分子的警觉。
激烈的争论过后,大家都认为,既然尸体来源于药厂,那就还是先到药厂探探路,再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于是,他们便伪装成监管人员,借着设备检查的机会前往了药厂,但任凭他们走遍了药厂的每一个房间,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免怀疑,药厂会不会也只是尸体的一个中转站。
获取不到进一步的线索,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目前正处在一个万分僵持的阶段。
恰巧此时,他们发现了东城市警局发布的一则案件征集。
看着文件中“不明身份人口”“数量不符”这几个词,他们想了想火葬厂中不明身份的尸体和超额的焚烧数量,厚着脸皮把案件报了过来。
谁都知道东城市警局办案能力数一数二,就算案件最终和东城市要查的案子并无关系,要是能得到一些关于案件的思路,对他们来说也是再好不过的...
洋洋洒洒七八页文档,黄龙区警局将案件的详细经过事无巨细地标注了出来,文档的末尾,还附着一段真情实感的剖白,表达了他们那颗希望得到指导的心。
孟云念得口干舌燥,中途几次想要罢工,都被时景舒的“继续”两个字轻而易举地牵了鼻子。
要他来说,这桩案件和其他两桩同样报上来的案件放在一起,看起来不伦不类地,像是没读懂题目就强行交上来的一份东西。
要不是时景舒突然提到黄龙区,他甚至都没打算把这桩案子归纳起来。
小刘长长地“嘶”了一声,无语道:“这也太勉强了吧,我们要找的是人口买卖啊,好歹...得是个活人吧。”
小刘和孟云对视了一眼,彼此都有些一言难尽。
时景舒并未发表什么意见,照常开着车,到下一个服务区后和小刘换了座位。
他调出黄龙区报上来的案件详情,从头到尾地又仔细看了一遍。
如果放在平常,可能他也不会去过多关注这件案子,但现在不同,黄龙区很大概率是绑匪将兰天隐匿起来的地方,关于那里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谨慎对待。
如果药厂真的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需要处理尸体,运往火葬场倒也不失为一个彻底的“好方法”。
至于这所药厂到底和人口买卖的组织有没有关系,时景舒一时还有些不能确定。
按照他们之前的推论,这个组织应该是将拐来的人运往国外,再作进一步的处理。
然而,这所药厂却生生给人了一种“杀人工厂”的感觉...
时景舒并不赞成中转站的这种说法,如果尸体真的不是药厂所为,那根本没必要多走这一步,每带着尸体多去一个地方,就会多增加一份危险。
他翻出地图,将药厂与火葬场的位置圈了出来。
两个黑色的圆圈,和地图上被重点标画出来的星星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
红色的星星,代表可能是兰天最后失去踪迹的地方。
时景舒将三者之间的路线逐一梳理了出来,随后将电话打到了交管部门。
五十多公里,八条路线,如果带走兰天的那些人真的去了这两个地方,那这些路段上,总会留下点什么蛛丝马迹...
时景舒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只希望自己还能来得及。
......
下午五点,时景舒几人终于赶到了黄龙区警局。
当地的刑侦队长名叫朱兴朝,四十多岁,热情地带着几名干警出门迎接。
没想到东城会一下派来两名队长,朱兴朝受宠若惊,刚想带几人先去吃饭,就听时景舒开口道:“我想去药厂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现在?”朱兴朝有些诧异,“这...有些晚了,要不明天?”
“不,就现在。”时景舒异常坚持。
朱兴朝想了一下,重重道:“能行,我去安排!”
“我也要去。”孟云在一旁连忙插嘴,顺便制止了跃跃欲试的小刘。
“成,我明白。”朱兴朝赞叹他们的敬业,随后快步前去安排,时景舒找来一名警员,要了一些工具,在脸上鼓捣起来。
带走兰天的那些人一定认识他,在没有确定他们是否藏匿在药厂之前,他还不能过早地暴露。
没过多久,朱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