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
跑去穆继兵家说怪话,“张兰花,王春玲家今天吃香喝辣,你家吃什么啊?”
“别在家吃糠咽菜了,带着你家穆红杰去说点好话,说不定能吃上一口呢。”
“林玉娘家来人了,你这个前妯娌不去看看?”
张兰花气得跑出去骂,“老娘有骨气,就是吃糠咽菜也不去吃人家的剩饭,不像有些人,眼馋别人家吃得好,吃不上还去凑热闹,真够不要脸的。”
“林玉娘家来人了又怎么样,还不是只有一个闺女,我张兰花可是有两个儿子。”
“你说林玉不能生?”
张兰花大声反驳,“我可没有说。”
几个好事的人哈哈大笑起来,“咋地,林玉娘家来人了,你就不敢说她坏话了?”
“滚出去,都给老娘滚出去!”张兰花操起扫把辇人。
穆家的饭桌上,王彩霞少不得要问起林玉娘家,不是说爹娘都去了吗,他这个叔叔是哪家的叔叔?
“我从小看着小玉儿长大,她爹娘牺牲后,她就由我照顾。前些年她考上大学,我叫她等开学了好好在学校读书等着我回去,结果她那个大伯一家是个黑心肝的,欺负一个小姑娘,她没法子扭头跑了。”
穆家人都惊了,真是看不出来,还是个大学生呢?顿时屋里人看林玉的目光就不一样了。
“我出门一趟回来,才知道她已经失踪好久了。我带着人到处找,一直没找到,她给我写信我也没收到,硬生生错过了这么多年。也就是前段时间,我才知道她跑到芒山县来了。”
容文博看了一眼林玉,“这孩子胆子大,长辈不在,她一声不吭的就自己做主结婚了,听说还被村里人欺负说闲话,我这个当叔叔的听到气得不行。我倒是想问问,谁对我家小玉儿有意见当面跟我说,我这个当叔叔的替她做主。”
“村里有些女人嘴巴不把门儿,真让她们站出来他们又缩回去了。我王彩霞撂下一句话放这里,以后只要谁敢说林玉闲话被我抓住,我老婆子撕了她的嘴巴。”
李道士说老三两口子是良配,即使以后只有穆清一个孩子,她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个时候她做婆婆的一定要表态,不能让林玉娘家人不满从中挑事儿,万一两个人真分了怎么办?
王春玲低下头没敢说话,这有了硬气的娘家人真是不一样了,林玉以前也没少被人说嘴,她婆婆什么时候说过这么硬气的话?
容文博很满意,“亲家母,能有你这样善解人意的婆婆是小玉儿的福气,我代表她爹娘敬你一杯。”
“客气客气!”
这一顿饭吃过之后,林玉是大学生的话传出来,很快村里人就没人说她不生儿子的事情,都纷纷羡慕穆继东好狗命。
啧啧,穆继东那小子真是娶到天仙了,长得好看,又能挣钱,还是个大学生。
容文博在穆家村又待了两三天,喝了一次加强版的养生汤,这才准备回上海,并且跟林玉说好,下个月就回来。
走的那天,容文博交代穆清,“我知道你记性好,别偷懒,先把我默写给你的书背完,不会的字叫你妈妈教你,等我回来检查。”
穆清能怎么办,只能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快走吧!快走吧!
村里小孩儿经常唱的一首童谣在她耳边响起:读书难,读书苦,读书不如挖红薯。
不,比起挖红薯她还是喜欢读书。
看她亲爹,这几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叫他陪自己再去一趟白云观,他直接躺下睡觉,当做没听到。
作者有话说:
谢谢大家的订阅支持,以后我会尽量日九千!更新时间大约在晚上十一点后!明天再约哈!
谢谢:
false +1 2022-08-24 08:15:31
第23章
容文博走后, 家里的日子一切照旧。
穆继东这几天忙着上工,忙着地里的秋收,早出晚归, 顾不得其他。林玉周六去疗养院上班没让他送, 自己骑车去的。
到了疗养院, 大家都关心她闺女怎么样了。
林玉笑着谢谢大家, “孩子挺好,还要多谢小张他们帮忙。”
小张嘿嘿地笑,“主要是清清有福气, 在城门口碰到好心人了。”
“你们也出力了, 应该谢。”
“那两个拐子怎么样了?”
“那两人不是咱们县的,还要追查其他拐走的小孩儿,前天被押着送市里去了。”
“丢了孩子的人家得多心疼啊, 拐子真是该死!”
大家围在大门口闲聊了几句,林玉还有工作要忙,就先去厨房了。中午的时候,给小张他们送了一大锅养生汤, 算是感谢他们, 可把小张他们高兴得不行。
今天有五单加单,其中一单是刑家的,云苓定的养颜汤。来送单子的人跟林玉说,刑老夫人请她过去坐坐, 林玉忙完,亲自把汤送过去。
“来了, 快进来。”
林玉把大砂锅放桌上, 云苓给她拉椅子拿碗筷, 林玉摆摆手, “一会儿我还要回去,你们吃。”
云苓也不跟她客气,“行,你忙着回去今天我就不留你吃饭了。今天叫你过来,主要想问问清清。我说,以后你忙不过来,把清清送我爸妈这里来也行。”
刑老夫人连忙点头,“上周我们去云台市住了几天,一回来就听小张他们讲清清被拐子抱走了,当时真是吓得我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林玉叹气,“青天白日的,就在疗养院门口,谁知道那些拐子那么大胆。也是清清运气好,出城的时候被人拦下来,拦住的那个人还是我的叔叔。”
“哎呀,真是巧了!”
林玉翘起嘴角,“那可不,我来芒山县这么多年,我写信回去也没人回,我都不知道他到处找我。”
林玉心里高兴,说了几句她叔叔找她的事情,刑老夫人愣住了,“你是上海过来的?平时听你说话,怎么听不出口音呢?”
“我在村里待习惯了,会说本地话,就没想起说上海话来。再说,这里也没有上海人。”
刑老夫人一拍大腿,“阿拉也是,开始跟着老大在云台市住了好些年,后头又搬到疗养院来,哪里想起说家乡话。”
刑老夫人说了两句上海话,林玉也惊了,没想到他们还是一个地方来的。
“侬住哪里?”
“住新野那一片。”
“真是巧到家了。”刑老夫人激动道,“我家在新野也有房子,我家的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过我们一家以前住在租界那边,新野的老宅一直空着,叫一个亲戚帮忙看房子。要是我家住在新野,说不定我们还能经常碰到。”
“对了,听我家亲戚说,前些年说要搞什么保护研究,住在新野那一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