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2
下说:“这么晚了,有事您叫我一声我上门就行。”
赵秀云是这几天盯着电视剧的后期制作,想赶在正月里播出腾不开时间,不然也不至于大晚上找过来,只说:“我不跟你寒暄,直接问了啊。”
小麦已经知道要问什么,点点头不抢话。
多好的孩子啊,赵秀云一下子有些恍惚,还是问道:“你回沪市,也不打算回家过年吗?”
小麦很是实诚说:“趁着年前挣一笔,正月里再回。”
赵秀云也不是强逼,又问道:“你跟家里怎么回事?”
从那年父母想让小麦先定亲,她领着弟弟就很少回家,算上来去读大学一年半,这还是头回回沪市。
中间兴许还发生过什么,赵秀云觉得孩子没说实话,心里总是放心不下。
是过去那么久,小麦才好意思提,跟几个朋友倒是早早交代过,不要再让大人烦心,这会说起来,也是言简意赅道:“也没什么,就是那年有人来问录取通知书卖不卖,我爸妈挺心动的。”
岂止是心动,不是村里就这两个大学生,村干部一直给盯着,都给他们办成了。
现在各项制度都挺不齐全的,顶替人上大学的事赵秀云还真有听说过,现在听完只觉得脚底发寒,有些生气地给孩子拍一下说:“这么大事你不说。”
小麦揉着肩膀,有些不好意思道:“挺丢脸的,再说也没真出事。”
这些年给人家添过的麻烦真是数也数不清,她就索性当作没有,心里想着的是带弟弟一走了之,哪怕且躲开这些一阵子都行。
赵秀云真是不知道怎么说她才好,欲言又止,最后只说:“那我不说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她本来是以为又是为小麦年纪到的事,谁能想到问出来的更叫人愤怒,有些无力摇摇头说:“你啊,不对,你们啊,都是一个样,报喜不报忧,以为我就不愁啦?”
她是一心盼着孩子们个个都好,可是飞出去的小鸟儿,摔断腿也都是自己站起来的,小麦在长辈面前难得有些局促,说:“我们也得自己长大。”
赵秀云没好气道:“我看只有胆子在长大。”
又问几句别的才要走。
大晚上的,小麦哪能让她一个人回去,说:“我让大米和高明送您。”
哪里用得着他们,赵秀云下巴一抬说:“你方叔叔在楼下等着呢。”
每天都接她下班的人,怎么会不在。
小麦一下子有些感慨,说:“方叔叔真好。”
二十岁的大姑娘,亭亭玉立,从小到大没少吃苦,眼神都透着两分坚毅,性格全摊在脸上。
花一样的年纪啊。
赵秀云笑得几分揶揄说:“学校里没有要好的男同学?”
小麦一下子不知道怎么答,抿着嘴说:“还没有。”
女孩子,这种事上总是要再谨慎,赵秀云不免停下来多说几句道:“谈对象不比别的,人要好,最重要是性格,能过得下去才是要紧的,你是能干孩子,不一定图别人吃穿才能过日子,但条件也不能太差。”
小麦心想,自己这条件有什么好挑别人的,苦笑道:“这个我不挑。”
“不挑才是傻瓜,等你大学毕业,好工作有的是,输什么了?”
赵秀云是苦口婆心,到招待所门口有一脑袋的话跟她说,不是时间太晚都不肯放人,是在男人的咳嗽示意下说:“上去吧,等你房间灯亮我们再走。”
就这么两步路,小麦赶紧往上跑,到房间还探出头来挥挥手。
大晚上也不好喊,赵秀云挥手回应,转身要回家。
方海知道她们不会太快说完,是去澡堂洗过澡才来的,还在楼下转悠半天了,这会打哈欠说:“我还不知道,你这挑男人的小话还一套一套的啊。”
赵秀云也不觉得不好意思,说:“都是总结出来的。”
又很是赞许看他说:“毕竟咱有现成的模板在。”
真是天要下红雨,方海难得抬头望一下天,说:“今天怎么想起哄我了。”
赵秀云是脱口而出,有时候情不由心的,这会没好气踩他一脚说:“可能是你快发工资了。”
方海一点也不恼,说:“本来就都是你的。”
论哄人,谁能有他的功夫。
赵秀云都不知道怎么接,悄摸摸伸手勾他的小拇指,也是巷子里没人,她才有这样大的胆子。
方海得寸进尺,索性十指紧扣,觉得这天黑也有天黑的好处。
第251章 脾气 第二更
正月里头, 沪市电视台第一部 自制的电视剧《阖家团圆》开播,全长只有十二集, 每集三十分钟。
题材上,为了符合过年全家人都能坐下来观看的气氛,选的比较轻松,讲的是主角老夫妇有三个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儿子,罕见地全部携家带口陪父母过年的故事。
有婆媳之间的冲突,有亲子关系的化解,有孩童的可爱和邻里相处的愉悦, 基调上突出“温馨”两个字。
苗苗演的就是其中一个小孙女,父母带着哥哥姐姐住在外地, 只有她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住,这个角色当真是非她不可,因为她饰演的小女孩对父母有许多隔阂, 全剧都没有叫过“爸爸妈妈”,小姑娘哪怕知道是演的,也没法叫别人叫出口。
她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正经训练,难得在镜头前面不紧张, 加上这个角色几乎是本色出演,不怎么需要说话,大部分用眼神来表达,只有和小狗的沟通比较多, 导致没看全的人, 有时候会以为她演的是个哑巴。
小姑娘有天上街买东西,人家老板都快吓坏了,说:“原来你会说话啊。”
苗苗当场气得不行,就差给人家表演一段绕口令, 证明自己好得很,回来还很是愤愤不平。
也从侧面反映,这部剧的讨论度真的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好评如潮,许多人纷纷反映在剧中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赵秀云当时选这个剧本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省钱,几乎所有的场景和画面都在一栋房子里完成,不像外出拍素材,路人有点风吹草动,带子就废了,而且需要的服装和道具不多,都是同事里凑一凑就能凑出来的——甚至大部分东西,都是她从家里带来用的。
她预料到会成功,这是肯定的,毕竟各方面都没有瑕疵,但预想的也只是九十分,没想到收获一百一十分的效果。
自制剧的成功,也让市委看到信心,尤其是片前的广告收入让电视台大挣一笔,已经有几个刚成立的省电视台来咨询,能不能买下这部剧的播放权——因为技术原因,大部分省台只有在省内能搜索得到,跟沪市电视台并不存在竞争关系,只要价格合适,都是能卖的。
不管什么单位,效益才是